蔡康永: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

蔡康永: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

中国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曾经被问:“你觉得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喜欢发朋友圈了?”

他回答:“我们看一下自己的朋友圈就会知道,为了营造给别人看的橱窗,我们压抑了自己很多。”

而对于经常不发朋友圈的人,他说:“我宁愿相信他们把大部分心力拿去对付真实的生活,我会恭喜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因为他们揭开了自己朋友圈的面具、不再在朋友圈中炫耀优越感、不再把朋友圈当成自己负面情绪的‘垃圾桶’,而是把眼前的生活当成真正的舞台。


01真正努力的人,从不活在虚假的朋友圈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朋友圈其实就是一个朋友皆知的喜怒集散地,当我们开始在朋友圈努力营造出想让他们看到的样子时,面具就已戴了起来。

相比现实生活,渐渐地大部分人更在乎自己在朋友圈的状态,在乎别人眼中的那个自己。

他们在朋友圈学会了假装,呈现出优质的生活品味,展现出丰富的业余活动,甚至是强大的社交圈子。

凌晨三点,Miss张躺在床上发了一条朋友圈,“又加班到这个点,姑娘你努力都是为了你自己”,配图一张加班时拍的夜景,而实际上她在两个小时前就已经回到家了。

早上六点半,李小姐迅速摸出自己的手机,进入薄荷打卡,将页面从头画到尾,10秒钟完成打卡,转发朋友圈配上文字,“Day 100,越努力越幸运!”

晚上八点,安娜在健身房跑步机上快走了10分钟,在健身房的镜子前摆拍了15分钟,修图花了30分钟,发朋友圈配文,“大汗淋漓之后的感觉真舒服”,其实这是安娜这个月来健身房的唯一一次。

可是朋友,你在朋友圈里光鲜亮丽、闪耀夺目,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踉踉跄跄、举步维艰。别人在朋友圈看到的你,穿梭在高层大厦、游走于各种交际圈,然而只有你自己知道,深夜的你顾影自怜,多么凄凉。

《道德经》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就是想告诉我们,刻意在朋友圈营造出来的优越生活,在一步步蒙蔽你的感官,侵蚀你的感受。

而真正努力、真正想要改变自己的人,从来都是暗暗使劲,默默努力。并不会去喊着口号,从不在朋友圈立所谓的Flag,而是按部就班的践行自己的计划,踏踏实实的让自己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因为他们知道,口号谁都会喊,只有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才不会打自己的脸。

02真正优秀的人,从不在朋友圈炫耀

在朋友圈越来越盛行的今天,炫房子和车子,炫孩子和老公,炫圈子和关系,炫成就和成绩,仿佛已经成了很多人一种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仪式感”。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说:“别人觉得你快乐,比快乐本身更让人满足,这就是虚荣。”诚然,虚荣的人往往越炫耀,越匮乏。

而真正优秀的人,低调、淡然。

作为央视名嘴的白岩松,实际上在生活中非常低调,别说发朋友圈了,他连微信都不用。

他曾在一档节目上,解释为什么自己不用微信。

他说到:“我觉得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思考从微信、朋友圈挪走一点时间。朋友圈里是告诉你别人怎么活着,可是你连自己怎么活的都没弄明白,关心别人活的怎么样有用吗?现在人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知道的越来越多,但是怎么活得更加精彩却越来越少。”

白岩松的话折射出一个道理:依赖朋友圈展露自己的人,其实是在自减锋芒;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的人,其实活的很空洞。

事实上,“不用微信、不看朋友圈”这件事,不仅仅是白岩松一个人的想法,许多名人都曾在公开场合发表过“不用微信”的言论。

中国篮球界进入NBA的第一人,现任CBA八一南昌队主教练的王治郅曾经做客北京体育台《天天体育》节目。在节目录制中,他公然炮轰了篮球队员“不好好训练玩手机”的行为。

王治郅说,“我觉得现在手机这个东西真是挺害人的,真的是在吸取你的能量。”他甚至还自爆自己从不用“微信”:“没必要,我也不看朋友圈,也不用人点赞,就正常生活。”

毫无疑问,优秀的人总是务实的,对于什么是实实在在的拥有,什么是偶然性的虚幻了然于心。他们不需要阿臾外界来获得存在感、不需要别人的奉承获得安全感、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或炫耀什么、也没有闲心听别人吹嘘。

他们内心强大,能安静冷静的面对一切,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外界的纷扰和评价对他们无法产生丝毫影响。

人到了这一步,又何必通过在朋友圈的“曝光”来为自己贴金呢?

03有修养的人,从不在朋友圈发泄情绪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体验:大清早刷朋友圈,比微商广告霸屏更可怕的,是看到满屏的负能量情感语录。

之前网络上流行一个词叫“垃圾人”,是指那些浑身带着垃圾情绪和负能量的人。他们易怒,见不得人好,喜欢抱怨,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像倒垃圾一样,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给身边人。

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没有一个人喜欢和充满负能量的人在一起。

有人认为,朋友圈是私人领地,自己想发什么就发什么,但是他们终究会明白,这样做其实毫无意义,这世界上最虚假的一个词就是“感同身受”。在朋友圈发表负面情绪,只会让关心你的人产生不必要的担心,讨厌你的人看笑话罢了。

爱奇艺自制辩论网络综艺《奇葩说》有过这样一个辩题:要不要在朋友圈宣泄负面情绪?

作为导师的蔡康永持反方,认为不应该在朋友圈宣泄负面情绪。他的论述一共分为三个层次:

1、朋友圈是可以分群,可是人际关系是有变化的,此刻处于亲密关系的人,将来不见得是最亲密的朋友,当初甜蜜的截图,后来可能变为对方的武器。

2、任何一种情绪都是讲究“礼尚往来”的,负面情绪也是一样,撒出去越多,收到的负面就越多。

3、对待负面的情绪,不是压抑它,更也不是发泄,而是安顿它,找到它的来处,才能知道它的去处。

蔡康永的论述表明了,在朋友圈发泄情绪,首先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只会在无形之中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戾气。

当然,每一个人都会必不可免的产生坏情绪,关键在于有些人选择随意发泄,而有些人善于管理自己的坏情绪,把坏情绪向内转化成一种力量,引发自己的思考、丰富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坚强。

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克·鲍尔莱恩曾经说过: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过多的在朋友圈发泄垃圾情绪,传递负能量,影响别人的情绪,无非就是在拉低自己的情商,降低自己的人脉,毁坏自己的社交。

所以,一个真正成熟、有修养的人,不会选择在朋友圈发泄的负面情绪,更加不会在朋友圈崩溃。

结语

在2016年,有一项数据显示,平均一个用户每天大概有30~40次进入朋友圈。

这在微信之父张小龙看来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他强调:“对于我个人而言,不希望用户在微信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微信一直希望用户能够合理的用微信,除了微信还有生活。”

所谓《道德经》有云:“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就是想告诉我们,不要留恋虚华,而要活的真真切切、实实在在。

所以,对于千万个使用者来说,微信到底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朋友圈也只是这个工具里面的一个开放的功能,生活才是我们真正的舞台。

因此,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不会让朋友圈困住自己,而是在现实里繁忙,充实。对于他们而言,现实中的工作与生活,远胜于虚拟的朋友圈。

他们热爱生活,从来不是在朋友圈感慨岁月静好,而是让自己真正的爱上这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