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停止部分捕鲸作业

日本为何停止部分捕鲸作业

撰文:DINA FINE MARON

长久以来,日本每年要捕杀100头塞鲸,并声称这是为了科学研究。但今年初,日本宣称已停止在公海捕杀塞鲸。

摄影:BRIAN J. SKERRY,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2018年10月是全球野生动物贸易条约的颁布时点,它要求日本停止屠杀游弋在北太平洋的塞鲸,否则将会遭到国际社会的惩罚。

相关条约是由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简称CITES)组织的常务委员会商议,在俄罗斯索契举办的国际会议上达成的,该组织共有183名成员。条约中要求,如果日本拒不服从相关规定,日本野生动物贸易的合法资格将被取消,另外182名成员将不再承认日本任何出口文书的有效性,并将阻止日本参与相关动植物贸易的市场行为。这也是CITES组织最严厉的惩罚。

目前,已有27个国家遭到CITES组织的制裁,有的是禁止所有CITES在列动植物的贸易,有的是禁止某些特定种类动植物的贸易。日本是否会成为第28个,我们拭目以待。

每三年,CITES组织都会邀请所有成员举办一次重要会议。2019年的会议已于近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并将于8月28日结束。会议将决议奇异宠物贸易中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保护条约、象牙制品销售的未来以及非洲象贸易等提案;还将讨论日本对塞鲸保护的政策和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条约。

塞鲸是鲸鱼中游速最快的种类之一,时速超过50公里,而且其寿命高达70年。它们是濒危物种,因此在CITES组织的框架内是禁止任何国际交易的。然而,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捕杀塞鲸的行为除外。

“CITES组织主要对动植物贸易进行管理,他们并不追究贸易的缘由,也不深挖肆意盗猎的具体数目。”刘易斯克拉克法学院波特兰分校的国际野生动植物法规专家Erica Lyman说道,“CITES组织只关心动植物样本的真正用途,而不是它们被杀时声称的缘由。”

日本一直坚称每年杀害100头塞鲸是以科学研究的名义,剩余鲸肉的销售所得也是用于学术工作。但CITES常务委员会通过监督发现了异常。他们称日本捕杀塞鲸的首要目的就是销售鲸肉,这必须得到制止。

很多年来由动物权利组织和CITES组织成员发起的控诉、以及CITES的会议声明终于起到了效果。2019年初,日本声称已停止在公海捕杀塞鲸,且不会再将塞鲸肉带回日本,各项工作已符合条约规定。

“CITES的系统性努力奏效了”

随着日本捕杀塞鲸的诸多诡计的揭露,CITES组织也逐步走入人心。“可以肯定的是,解决问题最好是能找到一击致命、让对手无从抵抗的方式,组成联盟、同仇敌忾就是第一步。”从2010年至2018年任职为CITES 秘书长的John Scanlon说道,“但让成员服从组织管理就需要很多步骤了。”显然,最极端的措施就是制裁。

“我觉得CITES的系统性努力奏效了。”现任秘书长Ivonne Higuero说道,“CITES一直明白‘胡萝卜’和‘大棒’的功效。首先,我们会尝试用‘胡萝卜’来改变成员,而此刻讨论的制裁是终极大招。”

CITES公约生效于1975年,当时不具备任何针对不服从管理的惩罚条例。另外,公约是自愿申请的,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随时退出。实际上,美国就在2017年宣称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27个国家因不服从公约规定,遭到CITES组织制裁,禁止对CITES在列的所有或部分动植物进行贸易。其中很多国家是因为对受保护的类人猿进行非法贸易。例如图中来自塞内加尔的黑猩猩。

摄影:FRANS LANTING,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去年底,日本退出了国际捕鲸委员会,后者为了保护全世界的鲸鱼给各成员国设定捕捞限额和作业地点。目前,日本公然在沿岸海域商业捕捞小须鲸,这是国际捕鲸委员会不允许的,而且日本还在国内公开销售小须鲸制品。当然,他们无法销往国外,因为在CITES框架内,这样的国际贸易是禁止的,但该公约并不适用于在当地捕捞小须鲸。

据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副会长Susan Lieberman介绍,无论日本是否加入国际捕鲸委员会,日本在远离日本海岸的北太平洋捕捞塞鲸都将遭到严惩。因为按CITES规定,在距离某国海岸320公里以外商业捕捞受保护物种的行为都是违规的,哪怕该国计划仅用于国内销售。日本自行设定了2020年7月以前的塞鲸捕捞定额——25头,并声称都将在沿岸海域捕捞。

日本渔业局资源与环境研究部的副主任Kazuya Fukaya通过邮件写道,日本已经在服从CITES的各项规定。该部门负责处置日本涉及CITES的海洋类事务。

CITES的制裁

Scanlon如今就职于非营利性保护组织“非洲公园”,该组织旨在管理全非洲的国家公园和受保护地区。据他介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CITES实施的制裁多达100多起,要知道在2007年以前,官方还没有把制裁惩罚作为公约的一部分。

制裁就意味着要禁止某国交易某类物种。在日本塞鲸这样的极端案例中,CITES可能会判定禁运所有CITES在列动植物,不用说是为了商业销售,哪怕是用于科学研究和博物馆展览也不可以。

1980年代中期,曾有报道称阿联酋无视CITES的规定,执意进行象牙、犀牛角和蛇皮等制品的非法贸易,CITES为此颁布了全面贸易禁令。随后,阿联酋退出该公约,于1988年生效。

阿联酋又在1990年重新加入CITES公约,禁令解除。CITES又于2001年制定了新的全面贸易禁令,当时发现阿联酋再次违规,第二年,检查确认阿联酋又符合规定,解除了禁令。

据Scanlon介绍,CITES的任何修正案不需要全员同意,只要有三分之二的主要成员或者常务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同意即可,所以任何修正案都有可能导致某些国家不悦。在修正案通过后的90天内,任何成员如果不满意,比如说,某些国家想继续交易象牙,那么可以向公约保存国政府以书面通知形式,对修正案提出保留。在此保留撤销以前,进行有关物种的贸易时,不作为该公约的成员国对待。

上一次CITES缔约国会议在南非举行,当时的局面非常紧张。一项提案称,包括所有非洲象在内的诸多野生动物应受到最严格的保护,禁止任何有关非洲象牙的交易。本次日内瓦会议将讨论其他非洲象提案,决议日期是8月28日。

泰国:停止象牙贸易

很多环保组织都表示,泰国是在CITES框架内的成功典范。2013年,CITES成员向泰国发声道,如果该国不关停非法象牙的国内市场,将面临涉及所有CITES在列物种的制裁。泰国深知这样的制裁绝对是巨大的打击,因为单单CITES名录中的兰花出口,就为泰国商贩带来了每年数千万美元的收入。而在此之前,泰国法律允许象牙在国内的销售,但这在环保主义者眼里,有洗白非洲象牙的重大嫌疑。

结果制裁威胁起到了作用:为了保留在CITES中的地位,以及继续兰花贸易,泰国提出了一项国家象牙计划,修订法律来保护大象,对任何非法象牙国内贸易制定了严厉的惩罚制度。野生动物监视组织“非法交易”报道称,2014年至2016年间,曼谷公开的象牙交易量下降了96%。

“是贸易制裁给CITES提供了武装。如果没有实施制裁的权力,CITES很可能就成了‘纸老虎’。”经常处理环境事务的律师Rosalind Reeve说道,他还向CITES推荐过弗兰兹·韦伯基金会,后者是一家设于瑞士伯尔尼的动物权利组织,提倡全球范围内的象牙贸易禁令等等。

27个遭制裁的国家中大多数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制定的法律不符合CITES公约的要求;还有一些国家长期深陷各种麻烦之中。例如在2013年遭到制裁的几内亚共和国,当时他们无法提供有效证据来证明自己在控制非法类人猿交易上的努力,同时还默许非法圈养动物,甚至对此发表错误言论。6年过去了,对该国实施的商业贸易禁令仍未解除。据来自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Susan Lieberman介绍,很多时候,贫困国家会遭到制裁,因为他们或是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应对,或是政治需要,或是因政府腐败而举步维艰。

2013年至今,阿富汗因未能向CITES提供有效的年度报告,而遭到全面贸易禁令。Lieberman所在的组织正协助阿富汗政府改善规章制度,落实CITES的各项要求,以及管控非法贸易。

Peter Sand自1978年至1981年担任CITES的秘书长,他认为塞鲸事件算得上是CITES系统努力下的成功案例。

Sand说道:“但我仍觉得这件事拖得太久了。”虽然早在十多年前,CITES成员就注意到事态的严重性,但实际上直到2018年,日本才以官方身份回应CITES的制裁威胁。他接着道:“塞鲸事件相对来说比较特殊,毕竟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如今,日本对CITES条约的服从恰恰体现了CITES的成功。”

(译者:清泉石上流)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官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