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脚下的地下城,600万吨核弹炸不垮,可一次性容纳900万人

藏在脚下的地下城,600万吨核弹炸不垮,可一次性容纳900万人

随着城市化发展,地铁交通网络除了承担重要的交通运输职能之外,同时也兼具着不可忽视的军事战略使命。早在二战时期就出具规模的莫斯科地铁深100米,长300公里,宛如一座地下长城。在抵御德军进攻的关键阶段,这里不仅成为苏联军事指挥系统的最可靠基地,其四通八达的交通线也成为苏联方面高速运转的一条云兵线。值得一提的是,可以一次性容纳900万人避难的莫斯科地铁,甚至能抵抗600万吨核弹的攻击。这种平战结合的建设应用理念,也为后来各国地铁建设提供了模板。

从规模和里程来看,莫斯科地铁系统自问世起就长期位居世界第六。1932年,在斯大林的直接授命下,莫斯科地铁正式开始修建。由于考虑到当时苏联面对西方国家时刻存在的军事威胁,从一开始,该地铁就兼具了民用交通和军事交通的双重任务。由于当时苏联经济尚处于复苏阶段,并没有大量先进的工程机械,于是众多莫斯科市民发扬了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主动参加到地铁建设工程,最终克服了严寒等因素,通过人力完成了这一浩大工程。在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初期,莫斯科先后有三条地铁线路投入运营。到了1941年,当上百万精锐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面对疯狂的地面炮火攻击,除了苏军指挥机关全面迁移至莫斯科地铁之外,众多莫斯科市民也将地铁作为庇护所,甚至在地铁中开设的兵工厂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弹药,为莫斯科保卫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作为当时世界上距离地面最深的地铁系统,德军赖以成名的斯图卡重型轰炸机完全不能对其构成威胁。据悉,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在莫斯科地铁一处秘密区域还专门修建了防空洞,该防空洞位于地下15米深,用于危急时刻暂时转移,该防空洞还和他的昆采沃别墅相通,极为隐秘。最终,依靠严寒天气以及莫斯科地铁的养精蓄锐,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损失惨重,占领莫斯科的预期目标也在惨败中烟消云散。正是看到了地铁在战争时期保存有生力量、适合长期作战的重大意义,自二战以后,苏联对于莫斯科地铁的加固和完善工作始终没有停止。特别是在冷战期间,出于对核武器的忌惮心理,莫斯科地铁沿着原有部分进一步扩建并继续加大深度,其最深部分已经延伸到地下100米,这样的距离,完全可以抵御6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攻击。

莫斯科地铁在二战中起到的中流砥柱的战略作用,也给后来的新中国领导人不小的启示。1953年,当时的党中央就开始了对一份《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报告的研究,其核心议题就是在北京新建地铁。在讨论中,对于地铁的功能定位十分明确,除了便捷居民出行。缓解交通压力之外,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适应国防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散去了硝烟,如今的莫斯科地铁成为全球极富盛名的旅游观光景点。与此同时,中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力飞速发展,已经具备了世界一流水平。特别是在今年中国铁道建筑有限公司同莫斯科工程设计院达成合作,正式接手莫斯科地铁西南线的全新建设项目。自此,有着80多年历史的莫斯科地铁,也在融入中国元素的过程中,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