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突发故障,他们12小时紧急抢修!

任务突发故障,他们12小时紧急抢修!

“任务是重中之重,供电这方面可不能出现问题。”近日,在林海深处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牡丹江地面站,技师赵永飞正在机房对电源及其线路进行检查和维护。

这是赵永飞坚守机房的第四天,每天十四个小时全神贯注的工作让他显得有些疲惫,“每次任务密集繁重的时候,不能有丝毫松懈,要时刻守在这里。”

走进指挥大厅,某型号卫星数据接收任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偌大的机房内有2名科技人员正在值班,屏幕上,数据参数有节奏地变动,显示着机房里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

“以前值班要四个人一起,现在两个人就可以。”助理工程师孟庆宇介绍,随着卫星发射频率越来越高,卫星在轨管理任务愈加繁重,为此,该地面站积极开展岗位融合训练,盘活人力资源,达到了“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效果,涌现出一批“岗位全能”的高素质人才,为任务圆满完成奠定基础。

时钟指向20时48分。“卫星进站!”对讲机里传来通知。笔者循声望向室外,点点繁星下映衬下雪白的天线,此时正缓缓转动。

21时,监控岗位专业的主操作手技师米杰发现,一条数据无法解码,设备状态出现异常。

“孟工,出问题了,数据没办法解析!”发现情况后,米杰立刻向设备负责人孟庆宇报告。

作为任务总体,孟庆宇深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对于卫星数据传输来说,任何隐患都可能影响整个任务的顺利进行。

“不要慌,按照预案处理,廖瑞勇去重新检查技术状态!”孟庆宇下达完口令,大伙就迅速行动起来。

22时37分,对讲机传来回复:“试过很多方法,数据仍然无法处理!”

孟庆宇果断向上级汇报,寻求技术支援。

“用最小链路法,把线路交叉连接,再测!”23时16分,高级工程师刘旺华挂帅、技术组组长朱志勇及各专业负责人火速赶到一线,采取数据比对、多次试验的方法,从星上至地面设备进行了紧密排查,初步定位为地面设备故障。

次日2时20分,由于地面处理设备众多,如何短时间定位故障点,成为排除故障的重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刘旺华组织现场会议,用故障树分析法列出了故障的各种可能,并开展讨论研究,缩小排查范围。

4时15分,小组开始按照预设方案仔细梳理设备链路,分析各项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最小链路、硬件代替、环路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故障定位检测,从软硬件多方面分析,软件重装硬件替换,反复实验测试,现场测量关键点数据40余个,终于在早上7时将故障准确定位。

故障确定之后,组内人员立即启用相关备品备件,更换损坏设备,并进行设备技术指标测试。

10时32分,当对讲机传来孟庆宇“技术状态正常!”的声音时,大家都还未来得及松一口气,卫星进站的语音播报又响了起来,短暂的安静之后,紧接着便是此起彼伏的键盘声叠成一片……

▋作者:骆成、方桥

▋来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装备科技

▋监制:邹维荣

▋责编:韩阜业

▋编辑:弥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