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隐形人工智能巨无霸

国家电网:隐形人工智能巨无霸

原创: 李熵 AI商业周刊 (公众号ID:aibizweek)



英国当地时间8月9日,伦敦等地遭遇大面积停电,导致近100万人在高峰时段受影响,交通信号灯被切断,火车停运,航班也停飞。民众吐槽现场“仿佛在看灾难片”。

而就在约一个月前,当地时间7月13日,美国纽约曼哈顿也遭遇大面积停电,标志性建筑时报广场、帝国大厦等陷入黑暗。停电导致部分地铁线路暂停运营,交通堵塞,超过7万用户被影响。

全球屡次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是电力管理能力不足的体现,再看我国,在城市电网区域,我国也会发生停电事故,“但就影响广泛的大电网停电事故而言,我国近年来确实没有发生过”,科技部智能电网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专家王成山说。

这背后,离不开我国电力行业紧跟时代,持续的技术快速迭代。1949年解放时,全国的装机容量只有185万千瓦,仅相当于现在的两台机组。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引进了大量先进的发电装备和技术。

如今,我国已自主研发了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更不用说各类电网设备,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智能化电力管理系统。其智能不仅体现于互联互通,还是拥有人工智能能力的“智慧大脑”。

国家电网人工智能电力大脑https://v.qq.com/x/page/l0827dnuxng.html


低调的AI巨头

谈及人工智能企业,想必大多数人都会想到“AI四小龙”——商汤、旷视、云从、依图以及BAT。但你可能忽略了一位隐形人工智能巨头——国家电网。

今年1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技术趋势2019:人工智能》报告。报告显示,AI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是IBM,中国国家电网成为前20名的唯一一家中国企业。

图片来源:财经网站247wallst



国家电网表示,人工智能专利增长主要有三大原因:

1、电网运行和管理涉及不同类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为图像处理、语音识别和大数据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极好的场景;

2、除了海量的全生命周期资产数据和用户数据外,还有电网广域多时间尺度运行数据,为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3、人工智能是公司明确的方向,有严格的项目成果考核指标。

有人认为,专利数量和质量对比性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公司的技术实力。作为国家垄断行业,国家电网确实汇聚了大量行业内优秀人才,每年都有各种知识产权数量要求,所以这个量是比较大。

我们知道,AI四小龙以及BAT等科技公司是以创新驱动为主,在人工智能领域,同等数量的专利情况下,国家电网专利核心技术能力可能不如这些科技公司。

但是,人工智能有四大要素:算法、算力、数据和场景,国家电网虽在算法方面可能不及商汤、旷视等AI独角兽以及BAT,但在数据层和应用场景方面拥有极大优势。

一个企业的数据和应用场景实力,可反映在营收数据,也是一个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指标之一。

2018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显示,国家电网以以348,903.1(百万美元)的营收位居榜单第二,而阿里巴巴以37,770.8(百万美元)的营收,排在第300名,腾讯算以35,178.8(百万美元)的营收位列331名。国家电网2018年营收是阿里和腾讯的近十倍。也就是说,国家电网在数据和应用场景方面远超BAT。

据了解,国家电网在电网控制、配电用网、智能配电变压器、系能源、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多方面都有AI技术应用,并且积极落地到真实应用场景。

举个例子。今年7月,南京电网首次上线电网“最强大脑”,接入各类电网监控信息30余万条,平均每天需对16000余条告警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做出相应处置。

国网南京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工作人员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以前每个故障发生后会产生数十至数百条告警信息,调控员需要至少三分钟才能判断电网故障类型、影响范围和处理方案,现在有了该系统,实现了‘秒级’自动判别故障、自动生成故障处理预案,极大地保障了电网安全。”

国网南京供电公司表示,该系统全面应用后预计电网停电时间可缩短15%以上,可助力防范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该项技术有望今年在江苏省内其他地市运用。


国家电网的云、网、边、端协同

今年1月,国家电网“两会”提出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即瞄准世界一流,打造枢纽型、平台型和共享型企业,建设运营好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三型两网”的战略实施为人工智能赋能电力行业铺好轨道,尤其是枢纽型和平台型的建设,AI将释放巨大势能。

3月,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正式发布,泛在物联是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之间的信息连接和交互。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与智能电网融合,将实现电网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通过对能源系统和电力系统的全面感知,用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的方法改变电网传统的运行模式,把电网打造成源网荷储全程在线、设备和装置全程在线、产业与生态全程在线的平等互联的平台。”5月28日,中国电科院副院长、国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院长王继业指出。

目前,国家电网已经形成云、网、边、端一体化的AI布局。



云:国家电网构建了电力AI大脑,是同时融合了机器学习、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各类AI技术的综合性平台,在满足传统配电自动化系统、设备资产管理系统数据贯通、信息融合的基础上,还具有泛在互联、开放应用、协同自治、智能决策的特点。

网: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基础网络设施,完成来自感知层数据的接入和传输,通过网络联系感知层和平台层,形成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网络层,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枢纽。

边:建立基本的人工智能中间件,研究调度、运检、营销等领域的知识图谱,能够用边缘计算就地化解决问题。部署智能配变终端,逐变电站部署“一键顺控”主机,优化可视化监拍、机器人、无人机等的智能识别效果,提升数据就地计算处理能力。

端:构建全景全域的全面数据感知,使基于数据的人工智能真实感知实际状态。据了解,国家电网全国遍及终端客户5.4亿只智能电表,是安防领域摄像头终端的数倍。

用智能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将能源生产端、传输端、消费端的数以亿计的设备和系统连接起来,形成泛在电力互联网的“感知层”,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关键。

其实,我国的配电网和用电网存在巨大挑战。例如,一个普通的配电小区有200多个配电设备,但这些设备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亚终端。从全国来讲,我国有480万个充电桩都处于未连接、不可管的状态,数字化程度低。出现任何问题都需要逐个更换和人工维修,对电网工作影响很大。特别是当设备或技术需要升级换代的时候,成本高,效率低。

而云、网、边、端的协同方案,可以大幅改善人工维护的成本、故障率、平均停电时间等等。

举个例子,今年7月,据公共法制频道报道,国网株洲供电公司给电网输电线路,装上了“智能大脑”。国网株洲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对该区域的线路进行运维检修,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对线路多角度拍摄,采集照片资料。

半个小时后,工作人员就采集完了该区域的图片资料。回到办公室,工作人员将这些照片输入到智能分析云服务平台中,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对批量图片识别后,标记图片中线路上存在的缺陷,大幅度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国网株洲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使用AI图像识别技术之前,需要人工用鼠标拉伸每张图片来找缺陷,效率非常低。智能分析云服务平台对每张照片识别过程中,会智能标记出各种线路缺陷种类,让工作人员一目了然。

据了解,该服务平台从今年5月份开始使用后,大大地提高了输电运检程序的工作效率。


结语

眼下,人工智能赛道已经过了拼竞赛论文、理论技术的阶段,未来,AI落地能力的比拼将愈加激烈。单讲AI本身是毫无意义的,只有AI+传统产业,帮助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才能发挥其价值。

传统产业里面,国家电网在数据和应用场景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将在AI的产业落地阶段拥有更多筹码。过去几年,我们可能关注更多的是AI+互联网公司,比如BAT、小米等,AI+安防领域的海康、大华,AI+金融,AI+教育……

未来,像国家电网这样的传统企业巨无霸将越来越浮出水面,进入我们的视野。因为AI驱动传统产业升级的暴风雨正在来临,未来20年的产业互联网,可能会像过去20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来得同样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