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喇平之万民沾恩碑

乌当喇平之万民沾恩碑

乌当区下坝镇喇平村,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朝廷授宁远军节度使宋景阳后裔宋锡华为喇平宣抚司宣抚使。级别正三品,宣抚司总部设在今乌当下坝喇平村。喇平宣抚司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均为入黔始祖宋景阳后裔世袭。清康熙年间,朝廷以奏请世袭宣抚使的文书用词不当,降旨喇平宣抚司宣抚使不得继续世袭,事实上取消了沿袭数百年的土司制度,改为流官制度。至今在喇平村民居靠山的地方可以看到昔日宣抚司的遗址,人工雕琢的规整青石以及宽敞的屋基轮廓,预示着当年宣抚司的雄伟和壮观。

乌当喇平百年老宅

贡院万民沾恩碑位于喇平村土地庙旁,立于清道光八年十二月初四。大部分字迹清晰,清一色阴刻楷书,碑眉为“万民沾恩”四个楷书繁体大字,高约1米左右,宽约0.9米,厚约10厘米。村子主要通道都用青石板铺就,石碑正对面还建有一座四角仿古凉亭。石碑左侧30米并排建有一民居,根据房屋的建筑样式和清一色规整石料筑起的屋基,应该属于当时当地豪门大户的居所,后来打听得知,此屋曾为当地地主的房屋,距今已逾百年之久。喇平村绝大部分姓宋。虽然他们在一代代的口耳相传中,知道自己祖籍河南商丘(实为河北正定),但对一些具体的关于水东宋氏典故确多少有些语焉不详。不过说起宋氏土司曾经统领今乌当开阳一带的历史,多少也会显现出几分自豪和荣耀之情。

乌当喇平土地庙及贡院石碑

万民沾恩碑最初应该立于今贵阳云岩区大十字附近的贡院。至于后来如何流落到乌当喇平却不得而知。碑身上部有明显的裂纹,碑文多次提及清朝政府的一些官员的称谓和名字,比如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兵部侍郎等,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提及布政使的糜奇瑜,巡抚苏明阿。糜奇瑜先后任职于河南,今台湾等地,道光二年调任贵州布政使,主管户籍,人事等,此君行事果断,为官刚正。苏明阿曾任贵州巡抚,主管军政大权,官居二品。

清道光八年建立万民沾恩碑

贵州在建省之前和建省之后的若干年都没有举办乡试的场所—贡院,直至明嘉靖十六年,在众多官员上奏(特别是贵州籍京官)的情况下,才正式独立开设乡试,地点位于今云岩区大十字附近。自此,学子们不用再一路爬山涉水到周边省份去赶考。历来对于决定读书人命运的科举考试,都有徇私舞弊等行为,以及借科举考试利用自身优势独占周边产品以哄抬物价等现象的发生,所以万民沾恩碑相当于是一种告示,碑文大致罗列哪些行为属于违禁范围,以及大致全国举办乡试的开销和支出,还特别举例县差宋连升、龚文魁、何应才科场滥派一案为例,警示官吏差役,不得再犯。目的在于严肃科场纪律,达到选拔人才过程中的公开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