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的抉择

乡村教师的抉择

每当夜深人静总有丝丝的无助困惑心头,每当人情如纸总有丝丝的不安触及灵魂,每当翻出心底总有丝丝的歉意徘徊良心。带着这种无助、不安、歉意,我还是想叩问良知,说几句真话,这不是抱怨,也不是不满,是一个乡村教师真实的心理历程、人生抉择和命运挣扎,更不是想获得多少人的关注、追捧,是想以此促发在教育改革大潮下的实践者、践行者、耕耘者时刻铭记初心、叩问良心、自省自身,真正担负起民族复兴、国之重任的大任,用真干实干优干回应好社会关注、群众期盼的最大民生——教育。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深知教育对于一个农村家庭的意义——改换门庭、出人头地,或者说只是为了再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积劳成疾,辛苦一辈子到头来一场空”的生活,简单而言,就是为了体体面面的活着。于是,在大学毕业之后,回到我们这所小县,过上了“小县城、小人物、小角色”的生活,也有幸通过考试,顺利闯关进入教师队伍,怀揣着梦想、满载着理想、肩负着抱负,来到了当时还算不错的乡镇中心学校,欣喜惹狂地以为能留在初中任教,可阴差阳错被安排到了下面的农村小学,小学的校长人很好,给我们安排了一间紧邻学校厨房、空间还算不错的教师宿舍,分了办公桌,发了办公用品,说实话,这些于我而言,已经是校长对我们最好的礼遇了,不奢求别的,只希望能有机会登台讲课,因为教师的生命永远属于讲台,也顺理成章地接过了数学专业教语文、教体育、教副科……的重任,也由此拉开了我从教的序幕。

说真的,我是学数学的,但我不讨厌语文,并且慢慢地开始喜欢上了语文。从教的日子里,记忆最深的是讲授四年级语文《母鸡》一课,此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由母鸡映射母亲,通过孩子们的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感化孩子们,向孩子们道出了“一个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的道理,教化孩子们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出乎预料的是,那一课,我把全班所有的孩子们都讲哭了,整个教室角角落落都回荡着孩子们的哭声。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爱上了教师这个行当,也深知“教书不易、育人更难”的道理,更懂的“教好书、育好人,胜过念佛,好比行善”,这是良心工程,更是关乎千家万户、子子孙孙的大业。

日子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从粉笔尖飞逝,岁月也就是这样悄无声息的从指间溜走,给学生理过发、看过病、给过钱、买过衣、打过饭、印试卷……,从教的岁月,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一点一滴,丝毫不敢懈怠,分秒不敢马虎,唯恐误人子弟、寝食难安、良心不安。可是,目睹了农村学校生源日渐缩减、班级逐年萎缩、专业分工混乱、职称评定无期、管理能力低下等等,加上部分管理者手持“尚方宝剑”,趾高气昂、溜须拍马、利欲熏心、咋咋呼呼,把“校长的小丑”演绎的淋漓尽致,岂不知,内心那点小九九,早已“司马懿之心,路人皆知了”,用老师们的话说:“非要苦苦相逼,那只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了”。每每于此,总感觉与自己接触的大师、大儒、大家有点不文雅、不相匹配,内心诚惶诚恐,夜夜推心质问,这是我眼中的教育吗?我就这样过完余生?什么才是好的学校?我的未来到底在什么位置?

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不喜欢折腾。我只希望把学生教好,对得起家长学生,如此极好;把我的日子过好,对得起上老下小,如此安好。但愿全社会大兴尊师重教之风,廊清教育思想的迷雾,在教育事业上坚决不打折扣,多用懂教育的人来管理教育,配好每一所学校的校长,好得学校绝对有一个好校长、好的校长绝对是从尊敬每一位教师开始的。其次,探索教师双向流动机制,这种双向不单纯是教师行业内部流动,而是与各行业双向流动,让人才尽其才,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同时要兑现落实好各类教育政策(工资、职称、福利等),给我们的教师留足安分立命、养家糊口的口粮,安心教育、一心教育;此外,要为我们的教师们减负,请勿什么活都强压给我们的教师,请把教书育人的空间真心真意留给教育这块净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