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创业,到底做什么好?

想创业,到底做什么好?

我经常去全国各地做创业创新主题演讲。每次演讲之后,我会留20分钟左右的互动时间,来解答读者现场的提问。那么,大家知道提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吗?无论是在省会、在县市,或者是在乡镇,几乎每场活动,都会有人问:“我想创业,到底做什么好?”

这个问题看上去是那么简单,但事实上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一方面郑锋作为管理营销学者,如果草率作答,极可能对提问者形成误导,而轻易创业又可能导致快速失败;另一方面,创业选项需要了解创业者本人的具体情况,对目标市场、行业、产品等作出系统的分析。可以说,在现场短短的几分钟里,只能说说理念而已,是无法给出准确答案的。

所以,我就想着写一篇文章,专门来阐释关于创业选项的问题。本文将从创业者自我认知、宏观市场分析、微观市场分析、风险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1、创业者自我认知:我是谁?我有什么?我缺少什么?

这三个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一个问题。然而自我认知往往是偏颇的,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如果真的想创业,就应该冷静地自我剖析、自我评判。俗话说,“自己能吃几两干饭”,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样的,适合做什么样的行业,自己有什么特长、有哪些缺点和不足,都应该全面地想一想。

如果对自己有了相对客观的评判,那么创业选项就要掌握这三点:要么喜欢的,要么擅长的,要么有资源的,最好是三者兼备。如果三者兼备,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真正喜欢一件事,才愿意发自内心地去深入研究它,在漫长而曲折的创业路途中,会多了细心和耐心。喜欢的最高层面是热爱,热爱会形成使命感,使命感又会成为强大的驱动力。擅长的,是指你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在这个领域里通过创业,把你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财富。资源这个东西也很重要,拥有足够的资源,把这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创业的路就好走多了。

2、宏观市场分析:需求大、前景好、利润厚、竞争少。

这个听起来比较诱人,但是要符合这四个要求,还真不太好找。研究一下整个市场,什么行业市场需求比较集中,而且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对行业利润对比分析,了解哪些行业利润率比较高。但是这里面有个矛盾,大家都看到的、利润率高的行业,一般而言竞争者就会多。比如酒水利润率高,但是全国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达到1500家之多,有的省份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酒厂,这还不算小作坊式的生产者。还有一种情况竞争比较激烈,那就是门槛低的行业,比如中小餐饮店。全国的餐饮店有几百万家。2017年餐饮关店数量占新开店数量的91%,其竞争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那怎么选?这时候就要取相对值。简单的方法是做个表格,纵向为利润率,横向为企业数量,寻找那个相对利润高、竞争者相对少的交叉点,再加以市场需求分析、未来发展预测,形成初步判断。

3、微观市场分析:这是哪里?这里有什么?这里缺什么?

所谓微观市场,就是你计划开始创业的区域。每个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不同,产业结构也有很大不同。你要围绕这个区域进行调研,弄清楚这里什么产业比较集中、什么项目比较稀缺。项目稀缺、但需求旺盛,当然发展前景好,但并不是说产业聚集就不能介入,如果产业聚集,也会形成集聚效应,上下游产业链互为促进。

无论是宏观市场分析,还是微观市场分析,都不能缺了重要的一项,那就是政策分析。政策上是鼓励的、引导的、规范的、限制的,要弄清楚。过不了政策关,你的项目会遇到很大的麻烦。而政策支持的产业、项目,可以借势而行,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4、积极而审慎:预见困难,构筑壁垒,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初选项目的时候,一定抱有积极而审慎的态度。没有积极性,创业只是梦;只有积极性,风险不可控。要使用博弈方法,多维度碰撞,不断追问,不放过任何疑点,努力寻找答案,做好风险评估,包括资金、团队、产品、服务等方方面面。我常提醒创业者,成功不是把好的东西都想到,而是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清楚,并预设出解决方案。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想长远发展,必须不断创新,要形成商业壁垒,打造核心竞争力。

5、以法律法规“扎口”,确保创业的法务安全。

在给企业做辅导的时候,特别是针对一些新模式、新业态、新平台,我总是提醒企业负责人,最后要用法律法规“扎口”。什么意思呢?在项目调研、设计、策划之后,请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全面评估,一方面避免“创新”误入“雷区”,好不容易做了个项目却成了非法行为,得不偿失;另一方面需要了解运营过程中对内、对外的隐形法律风险。掌握了这些,才能最大程度地防范风险。

这篇文章写了2000多字,我发现还是不能把创业选项这件事儿完全讲清楚。因为还有消费者洞察、产品设计、品牌规划、管理模式等等。很多内容需要创业者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思考。

总体来说,创业是漫长而艰辛的征程。选项目只是这其中的一小段路而已,还要有好的团队、好的模式、好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