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话是圣旨,家长话是耳边风?李玫谨:这个年龄前不管,长大难

老师话是圣旨,家长话是耳边风?李玫谨:这个年龄前不管,长大难

小堂妹给我打电话说,自己的宝贝女儿小乖幼儿园要召开开放日活动了,可是她还出差在外,一时赶不回去,老公那边也有事,走不开身,问我有没有时间帮她去听一听,看看孩子在幼儿园怎么样?

我笑着说:我可代替不了你这个亲娘啊,再说奶奶不是可以去吗?

堂妹说:奶奶这几天腰疼病犯了,我怕坐得时间长了坐不住啊。再说了,你整天研究孩子,正好帮我观察一下小乖在幼儿园呆得开心不开心。

我还能说什么,义不容辞呀。

到了那天开放日时,老师对小乖还是赞不绝口的,说她聪明,乖巧,听话。

我一边在微信上发点照片,一边报告着老师的评语。

堂妹发了一个黑人问号脸,说:我没听错吧,小乖虽然叫小乖,可是在家里从来不乖,我还担心她去了幼儿园被老师嫌弃呢,坏脾气和坏习惯多着呢。

这时候教室里响起了音乐声,孩子们马上就停下手里的玩具,并且一个个排队开始把正在玩的玩具放回到原处。

旁边的家长说:老师还真有办法,我家孩子玩过玩具,恨不得喊100遍也不会自己主动收好,后来我也不让他收了。怎么孩子在家这么不听话,一到学校就这么听话啦?

“因为学校没有妈妈呀”我笑着说。

堂妹那边也是感慨,看我发的小视频里,小乖的样子真的懂事乖巧可爱,完全没有在家里的那个蛮横小公主的样子。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很多育儿专家说,这是因为孩子在试探你的底线,也知晓你的底线。试探不试探的,我想这只是专业的一种说法,孩子的内心不存在试探不试探,他只是在凭着自己的认知做出对应的行为。

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把人的一生分为了几个阶段,她提到,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等孩子到了青春期,问题出来了,那也没办法了,因为,已经过了教育的关键期了。

这时候,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有一百种方法跟你闹:离家出走,以死相逼,有的孩子还真的就做了傻事。

所以,教育孩子关键期就是3-6岁,这个时期是孩子习惯和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

为什么孩子一到家就不听话了?

1.父母没有形成一定的权威性

再怎么说,现在的孩子都是宝,几个大人宠着,在家里父母的容忍度也更宽广,孩子的小心思里也知晓,在谁面前可以撒野,在谁面前可以耍赖也不会受到惩罚。

2.幼儿园会有规则

就像让孩子收玩具,幼儿园就会播放音乐,这就是规则,孩子一旦习惯了这个规则,就会条件反射一般,会自然地遵守,而不会觉得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如果在家里想让孩子遵守一个规则,不妨也建立一个触发机制,比如说:响起什么音乐,孩子就该去睡觉啦等。

3.幼儿园里有比较和奖赏

就如同我们自己一样,一旦身边有了榜样,有了可以比拼的对象,会更有动力,孩子就更是这样了,看着身边其他小朋友做得很规矩,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小贴画,他的内心也会想,我也要做的好好的。

而且幼儿园会有奖有罚,并不因为孩子耍赖或者撒娇就改变,孩子都聪明着呢,马上他就可以get到这一点:原来耍赖在这里不灵!

其实,对于孩子是不是非得在家里做得像幼儿园一样棒,我的原则是:小事不用太管他,毕竟,家里如果也和幼儿园一样,孩子一点自由都没有,也太刻板了,家,本来就是孩子最可信赖和休憩的港湾。

不过,养成好习惯还是有必要的,比如好好吃饭,按时睡觉,自己事情自己做,这些事情是孩子的基本技能型,还是需要养成的,妈妈们可以这样做:

1.及时放手,不要代劳

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看着孩子费半天劲在那系鞋带,就着急地直接给他系好了,就这一个动作,其实就打破了孩子在那个年龄的积极性,如果你不急,不妨就静静等待孩子,让他慢慢地系好,并且适时地夸奖他。

2.想要孩子有规律,自己首先有规律

记得有一次和一个军人聊天,他说,一个有规律的母亲才能造就一个有规律的孩子,想想很多大人10点多了还不睡,追剧,刷手机,却要求孩子按时睡觉,孩子多半会反抗的。

3.适当的奖惩

父母对于孩子,往往疼爱多于管教,所以很多事情上就可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孩子看自己每次只要耍赖都能得逞,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对于一些想要孩子养成的好习惯还是要有一定的奖惩制度,不能听之任之。

4.你希望的规则可以写下来,立字为据

比如堂妹家的小乖,玩过玩具从来不愿意收,堂妹让她收时,她还会发脾气,就是不肯。其实可以在最初孩子玩的时候就告诉孩子,你玩过之后,需要让玩具回家,不然玩具就找不到家了。如果孩子不愿意,你可以告诉她,这是要遵守的规则,就像我们过马路要红灯停绿灯行一样,如果大家都乱走,整个街上就乱了,如果不让玩具回家,那整个家就乱了,可以打印出来,孩子做到了,可以给他贴上小贴画作为奖励,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习惯了。

其他的好习惯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慢慢让孩子形成。

养孩子也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育儿先育己,自己先做到想要孩子做到的一切,孩子自然会追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