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状告威马索赔21亿有何内幕?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之争为何?

吉利状告威马索赔21亿有何内幕?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之争为何?

近日,一场汽车行业诉讼案引起了各方关注,涉事方为红红火火的自主品牌一哥吉利汽车与造车新势力头牌企业威马汽车,这是一场新旧势力之争,也是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首次正面博弈,吉利犹如巨人般准备对尚为年幼的威马发动猛击,高达21亿元的索赔金额更是史上最高汽车行业商业秘密诉讼案。


人才流失引起的商业秘密纠纷

汽车行业跳槽、挖人的事件比比皆是,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技术相对落后,专业人才缺稀,一些高端技术人才及有领导能力的高管在各个车企的眼里更是一块“香馍馍”,笼络人才已经变成车企发展的必经之路,所有很多车企开始高薪挖国内外汽车人才。



众所周知,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任职吉利集团副总兼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而威马的数名核心员工及高层管理人员均有在吉利任职的履历,这也是吉利控告威马的导火索,背后的原因正是人才流失。



而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无非就两点,一个是员工的才能没法在公司提供的平台发挥,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另一个是工薪待遇不满足。而对于很多高层管理人员来说,钱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那么具有吸引力,更多的我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或为了一个造车梦,吉利人才流失首先应该审视自身的问题,因为这不仅仅只是单方面原因。

那些年吉利挖过的人才

其实吉利从一个不知名民营车企逐渐走向世界500强的路上也离不开“人才”两个字,吉利汽车曾挖过比亚迪高管及近百名员工,这件事也在业内引起众议,现担任吉利新能源研究院院长,负责吉利新能源汽车研发及团队管理工作的谢世滨就曾任职于比亚迪新能源技术院副院长,对此,比亚迪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咽,除此之外,吉利在长城、奇瑞、东风等车企也挖过技术性人才及高管。



李书福对人才的渴望是总所周知的事件,业内也有相关人士透露,“李书福”的一项工作就是“四处挖人”,并且范围不仅仅是汽车行业,甚至连一些非汽车行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小有名气的职业经理人曾受到李书福的邀请,都这些事件和吉利近些年的飞速发展息息相关,曾经模仿夏利、丰田起家的吉利一跃成为了自主品牌一哥,而曾任职吉利副总的沈晖带领了数名部下自立家门成立威马汽车后却引来了天价诉讼。

长江后浪推前浪,老将斗不过新兵

车市寒冬下,燃油车市场下滑严重,新能源汽车市场却不断突破新高,中国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而新能源汽车就变成了车企必争之地,车辆的产品竞争力直接和销量挂钩,下图为今年1-8月份国内新能源纯电动SUV销量排名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威马EX5以11312的销售量排名第二,仅次于比亚迪元EV,而吉利帝豪GSe则排名第五,不及新造车势力威马EX5,由此可见威马EX5的产品竞争力要远远强于吉利GSe,而这两款车的售价有重叠,又同属于纯电动SUV可以说威马汽车抢夺了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的分额,而吉利今年新上市号称“东半球最好的纯电动汽车”几何A也表现平平,以目前的状态来看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绩远远不如在燃油车领域的成绩亮眼,甚至可以说表现平平,相比之下,威马汽车的成绩就比较可观了,不仅是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面对传统车企也不遑多让,有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韵味。




其实在去年北京车展期间李书福就曾经直言“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可见李书福对这些新造车势力并不欢迎甚至极度厌恶。



至于吉利控告威马的罪名是否成立,据相关数据分析,历史上有关商业秘密侵权案的讼诉败诉率高达63.19%,全部胜诉率也仅占9.27%,也就是说吉利获胜的概率极低,其实数年前丰田汽车也曾控告过吉利汽车抄袭,但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革命不分先后,造车何须论新旧



不管是吉利、比亚迪、长城等一线传统自主品牌还是蔚来、威马、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他们都有一个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扛起中国汽车工业的大旗,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用优质的产品,抢夺国内合资车及进口车的市场份额,早日实现弯道超车,让我国的自主品牌早日走出国门,让中国人开自己的车,而不是搞“窝里斗”以“老将”的姿态欺负“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