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易怒易喜”情绪起伏大?小心是“感性失衡”,这方式能调整

孩子“易怒易喜”情绪起伏大?小心是“感性失衡”,这方式能调整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和孩子说:"下周我带你去旅游。"

孩子听了之后,很高兴,一直在我的身旁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一会儿,他便问我,去旅游要准备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要把去旅游的消息告诉我的同学。上次他们去旅游了,还在我面前炫耀了许久呢。这次,我一定要拍好多照片给他们看......"

准备出发前,孩子却没有表现出多么高涨的情绪。我问孩子,孩子说:"要是我们去的那个地方没有我同学去的那个地方好,那可怎么办。我已经和他们说了,我会给他们看照片的。到时候,他们嘲笑我怎么办啊......"

从知道要去旅游到现在,孩子已经表现出了"大喜大悲"的一面。整个过程,完全没有外人干扰孩子。

面对孩子的"易怒易喜",很多父母认为,这只是孩子"胡思乱想"的表现罢了。事实上,这是一种"感性失衡"的表现。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必须要用一些方法来调整孩子的"感性失衡"。

"感性失衡"容易造成两个极端

什么是"感性失衡"呢?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感性和理性不协调,不匹配,不平衡。一个人的正常生活状态应该是,既包含感性,又包含理性。而且,感性和理性的比例应该是根据事情而论。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

"多情总被无情扰,世界是理性的,其运转规律是固定的,貌似不需要半点感性的润滑,要想得,必有失,或先或后,早晚要还的,我想这可以叫做理性守恒吧。我想按照这个语境说另一点,理性守恒带来的感性失衡,理性合理不等于感性合理。"

事实上,不仅是孩子,成年人也面临着"感性失衡"的问题。只不过,孩子身上的"感性失衡"更多的表现为"过于感性"。

"感性失衡"容易造成两个极端:过于感性,以及过于理性。

1、 过于感性

孩子刚出生时,还没能形成完整的认知,他面对世界的情绪都是他原本的情绪,即没有思考过的情绪。

随着年龄增大,孩子受到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慢慢地开始有了认知。这种时候,孩子不再随意地向周围展示他的情感,而是有意识地控制他的情绪。

但是,有些"感性失衡"的孩子却做不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情绪是没有意识的。也就是说,这部分孩子仍处于"婴儿状态"。

导致孩子处于"婴儿状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太过于溺爱孩子,于是,孩子变得比同龄孩子要骄纵一些。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孩子在年幼时,遇到了一个跨不过去的挫折。从此,孩子逐渐封闭自己的内心。

2、 过于理性

"感性失衡"导致的一个极端是"感性过度",即过于感性;"感性失衡"导致的另外一个极端是"感性缺失",即过于理性。

一般情况下,过于感性是"感性失衡"最常见的一种情况,过于理性则要出现地少一些。一个过于理性的孩子,是非常"可怕"的,他会用成年人的理性思维去思考和判断事情。父母在这类孩子身上,是很难看出孩子的幼稚和纯真。

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孩子过于理性的原因多数为家庭原因。孩子遇到了一些不是他这个年纪该遇到的事情,这些事情让孩子让孩子快速成长。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悲哀,因为它让孩子早早地失去了一个孩子的本性,提早思考生活的本质。

"感性失衡"给孩子带来很多伤害

"感性失衡",不仅影响孩子的社交,还会带来情绪、心理、人格三方面的失调。

1、 情绪失调

"感性失调"的孩子,几乎都不会进行自身的情绪管理。过于感性的孩子是

根据自己的心情来表现自己的情绪,而过于感性的孩子宛如一个没有情绪的机器,任何时候,都表现出一副冷冰冰的模样。

当然,这也只是极端的情况。大部分孩子的表现为,易喜易怒,时而表现地乐观,时而表现地悲观。这些情绪几乎都是由一些很奇怪的点引发的,如果父母询问孩子,父母可能会得到一些很奇怪的答案,或者根本就得不到答案。

2、 心理失调

"感性失调"的孩子容易引起心理相关的问题,更严重的,可能还会患上抑

郁症。

孩子常常会思考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很遥远的,以孩子目前的能力,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但是,孩子却想着马上就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也有可能思考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他会想,这个人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人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个人是不是对我有什么不好的想法......这其实就是一种钻牛角尖的表现。

结果,孩子越想这些问题,越觉得迷茫,心理越压抑。

3、 人格失调

人格失调,也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现象。

正常的孩子,应该是能够平衡自身的感性和理性,"感性失衡"的孩子则不具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的孩子,人格失调的几率更大。

理性占优的孩子犹如一个机器,他们能够更加现实、理智地看待问题,在外人眼中,他们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不近人情,没有生机,冷漠,死板。

感性占优的孩子总是用情感去处理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过于优柔寡断。

调整孩子的"感性失衡"刻不容缓

看到这里,父母应该知道"感性失衡"对孩子产生的巨大影响了吧。如果,孩子出现"感性失衡"的问题,父母应该怎么调整呢?

别担心,这里有3个建议。

1、 分析"失衡"的原因

首先,父母必须要让孩子分析自己"感性失衡"的原因。只有分析出了原因,

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

孩子在分析问题时,拥有两套思维系统,一套是自动化思维系统,另外一套是理智思维系统,自动化思维系统指的是带着情绪去思考问题。

孩子一般是用自动化思维系统去分析问题,父母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引导,逐渐地培养孩子,让孩子学会用理智思维系统去分析问题。如果孩子能够运用理智思维系统去分析问题,那么孩子会发现,自己很多情绪的发生都是没有必要的。

2、 尊重自身的"情绪"

在"感性失衡"的前提下,如果孩子还逼着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那么孩子将会感觉到"崩溃"。在理性和感性的交叉思考下,最终孩子做出的决定必须要以自身的感受为基础。

举个例子,周末的时候,同学叫孩子去玩,但是孩子想待在家里看动画片。如果孩子答应了同学的请求,那么孩子可能会玩得很不高兴。如果孩子不答应同学的请求,孩子又担心自己的决定可能会影响同学之间的感情。

这种时候,孩子就应该以自己自身的感受为基础。但是,孩子还是要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情况。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孩子就不会那么难受。

3、 配合"另一方"

从"感性失衡"到"感性平衡",孩子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如果孩子是感

性占优,那么孩子在分析问题时,要逐渐地利用理性去思考问题。如果孩子是理性占优,那么孩子在分析问题时,则是要加入一丝感性。

值得注意的是,"感性平衡"必须要建立在理解和完全接纳自己的情绪的前提下,再用理性去思考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不管是哪一种模式,孩子最终做出的决定,既不会让孩子感觉到难受(感性),又是自己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理性),这才能算是实现了"感性平衡"。

我是尼莫妈妈日记,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