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老对头”里根号航母开启新一轮部署,3年前差点在南海开火

中方“老对头”里根号航母开启新一轮部署,3年前差点在南海开火

对于美国而言,航空母舰既是其常规打击力量的王牌,也是其伸向利益前沿的触手,就在9月17日,“里根”号航母结束在日本横须贺基地为期半个月的短暂整修再次重返前线,而这一次,“里根”号将来到我国周边执行“警戒任务”。

驶出横须贺基地的“里根”号航母

从1975年首次服役的“尼米兹”号,到2009年服役的“布什”号,美军用34年的时间一共建造了10艘“尼米兹”级,共同构筑了美国全球军事霸权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CVN-76“罗纳德·里根”号就是其中的第9艘。其开工于1998年,服役于2003年7月,满载排水量10.14万吨,全长336米,在两台各13万马力的A-4W型反应堆的推动下可以跑出31节的航速。而目前舰上常配的舰载机部队为CVW-5舰载机联队,其下辖5个战斗机中队,拥有F/A-18E/F战斗机和EA-18G电子战机合计52~54架,外加4架E-2D“先进鹰眼”预警机等辅助机种。

再加上“宙斯盾”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攻击潜艇等配套作战力量,一个完整的“里根”级航母战斗群对绝大多数国家而言堪称“灭国舰队”。

“里根”号和之后的“布什”号作为“尼米兹”家族的最后两名成员,在技术上也是最先进的,但由于服役时间较晚,“里根”号并没有赶上截至目前为止的美国最后一场大型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序幕,仅在之后参与了数次在中东地区的轮换部署,因此在战绩上远远逊色于其它同族前辈。但对于东亚各国尤其是日本和中国而言,晚辈“里根”却是个不容忽视的特殊存在。

在日本部署的“里根”号

“里根”号在服役后被划归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因此东亚海域是其主要活动区域,在2011年,“里根”号迎来其服役以来第一次重大任务——参与东日本大地震的救灾工作,可以说是一艘对日本有恩的美军航母。

但到了2012年,日本民众对“里根”号的这种“感激之情”就变成了愤怒,因为按照计划,“里根”号从2014年开始将接替回国进行中期换料大修的“华盛顿”号航母,进驻日本横须贺基地进行长期部署。

由于日本特殊的战略价值,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军航母唯一的海外永久驻泊地,这种部署自1973年以来已经延续四艘航母,而“里根”号将是第五艘。但对于那些反核以及反对美日安保协定的日本民众而言,10万吨级的“里根”号完全就是个停在家门口的超级炸弹,自部署计划被公布之日起,各种民间抗议浪潮此起彼伏。虽然这种抗议不可能改变美军的部署计划,但也导致“里根”号直到2015年才开进横须贺,美国与日本的关系之微妙由此可见一斑。

美军如此坚持要在日本部署“里根”,自然是要用来前沿威慑中国和俄罗斯,而随着中国军力的极速增长,最近几年的“里根”号几乎是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对付中国上——“里根”号几乎是雷打不动的每年圣诞节期间都来港访问“炫耀武力”;同时,“里根”号航母战斗群频繁出没于中国南海、东海等敏感海域。

在2016年,“里根”号和“斯坦尼斯”号组成的双航母编队介入南海,为周边小国鼓舞士气。但是对手的响应显然超出了美军的预期,在极短时间内派出大量海空军,尤其作为撒手锏的反舰弹道导弹也进入深山不知所踪,大战一触即发。可以说在东亚海域游弋的“里根”号几乎就是美国对中国戒备之心的代名词。

去年来港访问的“里根”号

当然“里根”号如此频繁的在中国周边寻找存在感,其实也有美军自己的苦衷在其中。根据美军的部署原则,在西太平洋这个重点巡逻区域,必须保证有至少一艘航母能随时投入作战。

但由于新一代的“福特”号航母迟迟无法投入使用,现有10艘航母又处在中期大修的高峰期,再加上其它战区频繁的战事,在“里根”号于2017年底按计划开始为期半年的修整后,在2018年4月27日到5月29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居然没有一艘航母在游弋。

这次“航母空窗期”出现后,美海军内部随即就出现了反省的声音,但无奈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美国的决策层在全世界毫无意义的穷兵黩武,中国又不得不防,而海军能拿到的经费、军舰和人手就是这么点,这种“事比船多”的超负荷运转的结果就是这两年美军驱逐舰部队的撞船事故频发。

撞船事故凸显的是美军在亚太的疲态

而“里根”号虽然不至于会撞船,但在短短半个月的修整后也不得不又要开始前沿部署,美国全球耀武扬威的背后,其实是军人和战舰们深深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