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之二:鸿门脱险

《大汉王朝》之二:鸿门脱险

谈起楚汉之争,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鸿门宴了。自古以来,人们对项羽最终没有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一事有过无数争执。有人认为项羽不杀刘邦是因为心太 软,也有人认为项羽身边出了内奸。然而很少有人关注,鸿门宴是如何吃起来的,刘邦和项羽又是如何走到餐桌前的,因为这才是了解鸿门宴的关键。那么鸿门宴的 来龙去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鸿门宴上,项羽真的是大意放走了刘邦吗?

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消灭了秦的力量,当项羽在北方杀得热乎时,刘邦在干什么呢?熊心曾派二人同时出发或救赵或征秦。刘邦是苦差,他的任务是从彭城去攻咸阳,这路不好走。不过刘邦有特点:顽强的意志,比项羽大二十四岁的刘邦屡败屡战;灵活机动,能打就打,不能打就逃,攻不下城就绕着走;善于收复人心,攻心 为上。这三个特点导致了他成效显著。一年后,真进了咸阳。开心极了。

因为楚怀王当初曾约定“先入关者为王”,这天下诸侯都知道。刘邦就带着张良樊哙溜达, 一进咸阳,就晕了。没有想到人世间有这样的奇珍,华丽让人叹为观止。刘邦想不就是图个荣华吗?享受一把吧。当年碰到过秦始皇的车队,大丈夫当如是也。应验 了,没想到坐到了秦始皇的宝座上。他这心思被樊哙知道了,问他是想当富翁还是想有天下?当然是天下。劝你别住了。这都是晦气之物是灭亡的见证。得还军霸 上。刘邦不高兴。这时,张良看出来了,和刘邦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张良一说,就听了,还军霸上。

远在千里之外的项羽,听说刘邦已经攻下了秦朝的都城咸阳,也马不停蹄地赶往咸阳,准备与刘邦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然而这时候的刘邦,已经心生异志,想独 享胜利果实。他的一个不友好的举措,让项羽勃然大怒,这个原本可以化解的小误会,最终竟然升级为兵戎相见。这时,鲰生说了一番话,有人说是他名与姓,有人说就是小把戏。他说项羽可不得了,天下诸侯都臣服呀。封章邯为庸王,封地在关中,来了你就当不成了。慌了, 怎么办?那不简单,把函谷关一关,万事大吉。刘邦不冷静了,就派兵守了函谷关,就拉开了鸿门宴的序幕。项羽来了。一看,关上有大旗,一问是刘邦的人,项羽高兴呀,自己人呀。赶快开门,迎接楚国上将军,守城人说,沛公有令,所有人不许进关。项羽怒了。想,刘邦不得了,谁敢对抗我呀?我消灭了那么多秦军,否则 你怎么进关?派黥布攻关,打了下来。项羽带大军进军关中,走到鸿门时,扎下军队,要兴师问罪。

项羽一怒,刘邦没感觉到,但是曹无伤敏感了。肯定要和刘邦打了。打过程中,刘邦不能胜,我只是死路一条。想得很多。他就干脆主动一点,到项羽这儿来告状, 表忠心。告了三条:①欲王关中,这个客观,想当关中王倒也合法,顺着项羽说;②欲使子婴为相,这是捕风捉影,子婴是秦二世侄子,是秦始皇孙子。投降刘邦, 刘邦没杀他。交给了执法官处理。但是说让他做宰相没有的事。项羽更生气了。秦是他仇人,生气。③珠宝尽有之。这是胡诌。造册封存了。项羽听过怒了。

曹无伤得意地走了。关中一怒是第一口气,这是项羽的第二口气了。火上浇油的是范增。范增是为项羽着想,跟项羽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 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刘邦当年贪财好色,但进关后,都不爱了,说明他有想法,有志气,这点务必高度重视。范增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 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古代人有意思,说成大事的人有气,一般是紫气,是天子气。范增想告诉项羽刘邦可能有吞天下之心。刘邦想做天子,就跟项羽说, 急击勿失。赶快消灭,别留后路。是不是项羽就开始设宴会了?项羽不会通过鸿门宴这样的小手段来对待比自己弱小的刘邦。他发怒时说,旦日飨士卒,为我击破沛公军。这是他的打算。

项羽想通过军事来消灭刘邦,这是军事机密。但这时,泄密了。是叔叔项伯。项伯之前没人提到,是不是亲叔叔,不得而知。但是出现后,项羽的人生命运在走下坡路,许多不利都是他导致的。项伯不担心刘邦,担心张良。当年他杀人,张良救过他,现在是报恩时,于是,到刘邦大营找到张良,赶快走。张良就问他,为什么 呀?明天一早,要打了。张良晕了,不知道什么原因。高人在于关键时的理智冷静并准确判断。首先他认定是真的,其次能救刘邦的是项伯。这两个判断让他与刘邦 一起演一出话剧。一捧杀二拉拢三诉苦,跟项伯说,来救我,当年没看错人,值。我和刘邦关系也一样,我能不救刘邦吗?如果不救天下人会笑话我。这样吧,我说 一声,等我,不走,我们算仁至义尽了。项伯信了。项羽打击的不是张良,让张良告诉刘邦,这是没有原则的。见过,跟刘邦一说,刘邦也是晕了。问一下关系,第二步,拉拢项伯。立刻摆下宴席,招待项伯。交待得清楚了。刘邦后悔不得了。派兵守什么关呀?现在是考虑怎么办了。刘邦采取更有效一着:约为婚姻。做亲家吧。项伯高兴呀,这是高抬呀。感觉与刘邦更是一家人了。刘邦一看,达到了。第三步,诉苦。有针对性,刘邦和项伯说,派兵守关,不是守项羽。关中盗匪多。不 看好对不起呀。不信,明天去咸阳看看,算不仗义。项伯一听,今天就说,保证明天不进攻你,明天一早赶快去,向项羽说一声,可能就过去了。他回了项羽大营。 刘邦冒了大汗,急呀。当时刘邦两种选择:一是走为上计,现在跑或许能逃掉。二是直面项羽。这是生死之举。这是最难时。刘邦再三考虑留下来了。刘邦此时也是一种勇敢。

刘邦去了,到了大营后,项羽不好意思了。因为项伯跟他说,不应该打击有功之人。当时项羽就承诺了。刘邦出现让他大吃一惊。否则他逃了。事实呀。刘邦看到表情,赶紧说,“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层层递进,刘邦摆低姿态。抬高对方。这是臣服。项羽怕软。这是第一 步;再谈感情,我们一起打秦,战友情深。项梁死了,艰苦作战,天下人都知道。第三,谦虚,特没想到我先入关。不敢比功劳。刘邦早准备让项羽下台阶了,今有小人之言,不怨你,有人挑拨离间,解脱了项羽的尴尬。项羽下吧。直说了,都是曹无伤说的。后来刘邦直接杀了曹无伤。项羽还觉得不合适,几年不见,刘邦又这 么真诚,大哥呀,来了,别走了,喝酒,搞几杯了,于是摆下了鸿门宴。可以看出,鸿门宴是项羽真诚地招待刘邦。宴会上有风雨,但是那是范增想杀刘邦,不是项羽想杀,项羽早就放弃了。所以,范增几次暗示,他都装看不见。项庄舞剑,项伯都挡着。樊咐闯进来,这是要命的事呀。但是项羽听说是刘邦的警卫员,高兴。说明项羽也看到范增想杀刘邦,所以觉得是好事,樊咐数落他,他都不生气。

后来刘邦找机会逃了,项羽都不追究。项羽四十万大军,不是刘邦想进就进,说明不是项羽想杀刘邦的。这表明,几人喝上酒时,就有惊无险了。可以看出鸿门宴是真诚的宴席。风险在之前,不在宴席上。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如何规避风险,刘邦的风险不在宴席,刘邦在派兵把关,出发点是金钱美女,这是利益。无论人国家民族,许多风险在不能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如果正确处理好了,人生就少了许多风险。正视利益正视自我,我们才走得更加坦率。这是鸿门宴的重要启示。

鸿门宴上,项羽没杀刘邦,项羽在诸侯中的地位空前提高。之后,项羽接连干了三件大事:一是出了一口气,二是放了一把火,三是煮了一个人。曹无伤告状,刘邦 说没那回事,项羽就说那就交给我吧。刘邦想,子婴命运会惨。但刘邦想无法抵抗,不能得罪项羽了,把子婴交给了项羽。项羽杀掉了子婴,出了一口气。项羽十岁爷爷死时就立志图秦,十七年的期待与奋斗,终于完成了心愿。子婴本想杀秦始皇,当年曾说“彼可取而代之”,但秦始皇已死,二世不在了,子婴只是替罪羊。子婴只当了十几天皇帝,虽有想法,想重振大秦,但历史没给他机会,只能成了替罪羊。

第二是放了一把火。为什么要提他放火,为什么?太大了。毁灭性太强。烧咸 阳三月不灭,把几代秦王建的宫殿毁于一旦,包括阿房宫。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让人无限遐想。《史记》记单是前殿是东西六百九米,南北一千一百米,比占地 七万平米的鸟巢要大得多。可见当时凝聚了人民的心血。这段历史,让人感慨,火字,我们人类掌握利用火是重要的环节。有火才能度过漫漫长夜,帮我们驱赶狼豹。我们心中火是温暖与文明的象征。但是火无情,也是破坏文明的重要手段。

第三是煮了一个人,这是韩生,是手下谋士。项羽进咸阳后,许多人劝他这是各路诸侯期待的,百二秦关,易守难攻,用两万可以抵抗百万军队的进攻。金城千里,固若金汤,沃野千里,这是张良的说法。是大粮仓,秦正是靠这统一六国的。项羽执 意回彭城。这个韩生还是不死心,来劝项羽。项羽听了后说,我的想法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出来闯天下,现在好了,应该回老家看看, 展示一下,否则没人看见有什么意义?这个理论一出口,韩生比喻说,楚人沐猴冠耳。有说是猴子洗了头戴了个帽子罢了。本质只是个猴子像个人样,心胸狭窄目光 短浅。项羽哪能容忍?煮了。

项羽不定都咸阳而执意回彭城这件事,固然有衣锦还乡的炫耀心理,但是更重要的是,项羽缺乏定都咸阳的政治上的合理性。因为怀王有约,先入关者为王,再加 上项羽进入咸阳后的烧杀抢掠,更是让他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民心,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统治的基础,这使得项羽不得不离开关中这块易守难攻的宝地。但是当项羽准备回彭城的时候,项羽却停住了,他变理智了。此时看不出自己的真实身份了。他发现自己不过是楚国的上将军,听楚怀王吗?要杀掉他吗?当时,项羽对楚怀王有意见,但不足以杀他。他不过是家仇国恨,不想杀楚怀王,他的力量决定他又不想听楚怀王的。当时六国贵族都有了地盘。唯一可以安身的是关中。这是被打败的国家。这里可以立足。他第一次有了王关中的想法。这时他走投无路了,刘邦先入关了,项羽觉得简单,让楚怀王收回,任命自己不就好了,把球踢回了楚怀王。于是派人去报告楚怀王。明着要官去了。楚怀王这时只说,如约。按原来说的办。先入关者为王,没买账。楚怀王制定战略时,就表现出大眼光。但是他选择如约就是选择死亡,后来项羽真杀了他,楚怀王用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守庄守约是优秀的传统。子贡问孔子,怎么治天下,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百姓讲诚信,社会和谐了,就好了。 去了下,先去兵,再去,去食,最终保留的是“民无信不立”。建立诚信体系,在传统中就可以传承,这是我们固有的。楚怀王觉得天下人都认可的,为什么要苟且偷生呢?项羽却气晕了。这里有三气项羽。

一气是项梁一死时楚怀王一夺权,把项羽打入冷宫,二不让他征西,不给面子是三气。这个三气不能忍了。项羽形势变了,势力大了,还这样对待,项羽不能容忍。诸侯开会,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废约,废了当初的约定。“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是一个傀儡,没有功劳,凭什么做个约定就要守呢?第二是分天下,“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能安定天下的是诸位和我呀。得享受荣华,我们自己做主,一怒之下分给了十八个诸侯王。自己称为西楚霸王。这是裂土分侯。读历史,心理把握关键,项羽为什么裂土封侯?许多人认为是进咸阳后有三种选择,为帝为王为霸。我觉 得这个综合华丽,有道理,但是不符合当时的人生路程。项羽是军事家不是政治家。他不可能分析排序。他这样做,是随着发展而产生的偶然选择。

我们说,分析这个原因是心无天下。他虽然有理想,是立志图秦,有缺陷是出发点有问题。陈胜吴广起义是打破旧世界。他反秦是家仇国恨是复仇。他忽略了一个问题,他没有认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作用。贾谊说“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几百年诸侯间靠力量说话。只看军事力量。连年战事,百姓 希望和平。所以秦始皇来了,受到了百姓的欢迎。百姓“莫不虚心而仰上”,但是没实行仁政,失去了民心,他执政有过。却统一有功。项羽推翻了秦,实现了理想,达到了最高点。没按天下意志选择符合潮流的重要原因。项羽是幸运的人,成功了。没陈胜吴广他图秦是空话,大潮把他推向了历史前台。当拥有权力可以成就 更大成就时,他错过了。我常想,看待机遇,怎么看?没机遇不行,项羽的起落中可以看出,人生有两种机遇,一是显性机遇,看得见。 我们追求这种机遇。这种机遇可遇不可求。二是隐性机遇。时刻在身边。与人交流时,老人回顾一生有许多遗憾,当初好好把握一下,什么都有。但都溜走了。实际人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身边有许多机遇,把握时,就会把人生引导到最灿烂的去处去。像牛顿,善于观察。项羽这么好的机遇他错过了。这是教训。

人世间最难公平。何况分天下?招来许多怨恨。项羽的功臣都得平衡。如果这些怨言是因为公平不好做到,可以理解。但是有两件事,导致了他的覆灭。这一是拱手让汉中,本想把刘邦封到巴蜀之地,再回来就难了。这时,张良要离开刘邦,想去实行自己的理想——复兴韩国。张良想复兴祖业,与刘邦辞行。刘邦给了许多金银财宝。张良没要,给了项伯。项伯觉得太仗义。张良说,看刘邦情绪不好,不让当关中王。和项羽说说,把汉中也给他算了。

一说,项羽还真同意了。刘邦拿到汉 中,过了秦岭就是。项羽看不出战略作用。二是秦将治秦。项羽不想当关中王了,把咸阳分三块,分给三个秦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韩信说,这三人被百姓恨入骨髓,传檄可定,事实证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