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锋芒,雷曼兄弟如何度过最后的日子?

不见锋芒,雷曼兄弟如何度过最后的日子?

电影的魅力在于带给我们思考。每一次的影视创作都是重新发明现实,它仿佛提醒着你:看,那是历史,但不代表它不会在将来重演。

2007年美国房事动荡愈演愈烈,随即而来的次贷危机席卷美国金融市场。 2008年,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告破产,将次贷危机推向高潮,随即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啸,这个拥有158年历史的老牌投行在世界的注视下走下了历史舞台。

雷曼兄弟成立于1850年,曾经在美国抵押款债券业务上连续40年独占鳌头。相比于巴林银行那样的贵族银行,雷曼兄弟的成长之路稍显坎坷,历史上,它曾四次面临倒闭,但最后都有惊无险,在金融界叱咤一时。而在次贷危机面前,身经百战的雷曼兄弟,却没能挺身而过。

雷曼兄弟倒闭究其自身原因是投资的失利后自救不利。当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大热,雷曼兄弟大量投资,用大量借款增加回报率,自有资本越来越少,杠杆率越来越高,危机一旦爆发,损失也会成倍增加。次贷危机爆发后,众多金融机构蒙受巨额损失,于是政府在出资救助贝尔斯登后,允许投行直接向中央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而此时的雷曼兄弟仍对通过资本市场走出困境抱有侥幸幻想,最终错过最佳自救时期。

此时的雷曼兄弟岌岌可危,而此前政府动用大量资基金救助贝尔斯登、托底两房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国会的强烈不满,最后,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表示不会对其施救。失去了政府的保护,这让之前有意向收购雷曼的英国巴克莱银行和美国银行心生疑虑,纷纷放弃收购计划,失去最后一线生机的雷曼被迫申请破产保护。而雷曼兄弟的破产,将这场席卷全美的次贷危机被推向另一高潮,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

一家投行的破产引起了一场全球金融危机,数以亿计的人被卷入其中、深受其害,而投行自身的无度投资,监管机构监管松懈,都是灾难发生的幕后推手。众所周知,经济的力量不可估量,但相对的其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小觑,如果机构在发展中忽视利益背后的风险,或许就会变成下一个雷曼。

雷曼事件无疑也给金融监管层拉了一次警铃,不禁自省:市场经济需要自由,但有时候是不是给他自由过了火?而雷曼用破产给金融界上的这一课,成为金融史上的经典案例,在不少电影里被提及,例如:《雷曼兄弟最后的日子》、《大而不倒》(ps.我们已经做了一期电影《大而不倒》的讲解视频,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爬楼观看哦。)

电影是人们通往现实世界的一座桥梁,我们希望通过对金融题材影视剧的客观解读和总结,让您对其中的金融事件及金融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我是《股叨叨》,致力于国内外金融影视剧解读的电影搬运工,请持续关注我们,就酱,拜了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