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最痛恨的武器,成了德军的最爱,到底SVT-40有什么魔力

苏军最痛恨的武器,成了德军的最爱,到底SVT-40有什么魔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支半自动步枪决定了士兵的精锐程度,也决定了士兵能否生存下去。因为拥有半自动步枪,肯定比拿着栓动式步枪更容易活下去。但苏联士兵却对此表示怀疑,甚至很多人厌恶他们手里的半自动步枪SVT40,然而他们的敌人,德国兵却表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枪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托卡列夫的杰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全自动和半自动武器就先后兴起,并投入实战。当然了,因为一战的结束和随后的裁军,这些划时代的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就纷纷下台了。

比如说德国的毛瑟M1916半自动步枪,这种半自动步枪,能装口径7.92毫米,拥有可拆卸的25发双排双进金属弹匣供弹,在弹匣前部增加了木制握柄。当然很不幸,这种枪在容克资本家的操作下,生产很小,再加上战争结束,这种半自动步枪也就彻底没了。

不过另一个欧洲大国苏联,却对半自动武器十分感兴趣。因为在一战期间,沙皇俄国曾经开发了更划时代的武器,费德罗夫M1916自动步枪。这种步枪除了用的是6.5X50MM的有阪步枪弹,别的没有任何问题了。

可惜这种枪产量太小,且用的是这种日本子弹,所以在俄国内战结束,苏联成立后,这种费德罗夫自动步枪就被废弃了。当然它的一些设计被用到了,后来苏联大量装备的DP轻机枪上,因为DP轻机枪的设计师捷格加廖夫,就是费德罗夫的助手,所以经验就直接吸收了。

但是苏联却记住了自动步枪的好处,当然这种自动步枪不易生产,毕竟当时没有冲压工艺,要是靠切削工艺,估计是要破产。所以苏联决定,研发更为经济实惠的半自动步枪。于是从1926年,俄国国内局势彻底稳定后,苏联就开始研究各种半自动步枪。于是各种稀奇古怪,天花乱坠的设计就都出来了。

当然了,这些设计都是奇葩而坑人的,在实验过程中卡壳是最轻的问题了。炸膛,走火都是经常出现的,甚至在实验里,出现了走后门的情况,把射手打成重伤的情况。所以最极端时,测试人员会把枪固定在射击台上,用绳子拴住扳机,自己拉绳开火的。

而且经过测试,这些半自动步枪,没有一把是靠谱的。无奈的苏联人,只能将这些半自动步枪统统扫进垃圾堆。

二、半自动黎明——SVT-38

不过也不能说就没有合格的,托卡列夫所设计的原型枪起码还算是合格的。毕竟采用了成熟的后座式设计,子弹还能正常打出来,所以说托卡列夫就继续了他的研究。当然这种源自费德罗夫自动步枪的枪管短行程后座作用,刚性闭锁的玩儿意,到底靠谱不靠谱,那就只能是托卡列夫自己去测试了。

而经过测试之后,托卡列夫发现,这种后座式设计,基本上是不可能满足其作战要求的。无奈之下,托卡列夫只能放弃后座式设计,改为更为可靠成熟,机枪上用了好多年的导气式设计。当然了,费德罗夫自动步枪的一些设计,还是被用于了俗称为大盘鸡的DP轻机枪上,这就是后话了。

最终托卡列夫所设计出来的,就是被称为SVT-38的半自动步枪,“38”的意思是1938年定型。作为导气式工作原理,弹匣供弹的半自动步枪,短行程导气活塞位于枪管上方,后坐行程约36MM。导气式连接准星座,刺刀卡笋和枪口制退器。同时导气室还有一个专门的气体调节器,能够根据天气、弹药状况和污垢的积累程度进行调节。

同时,SVT-38的枪机是偏移式闭锁结构,并且具有双闭锁凸耳。枪机框底的开闭锁斜面和枪机顶部的开闭锁斜面贴合,这样双方可以相互作用,让枪机盒可以上抬或是下落,完成开、闭锁动作。而且这种闭锁机构具备有刚度好、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勤务性出色等多种优点。

而SVT-38的枪托采用的是木制枪托,冲压钢板在枪口延长段后面,盖着导气活塞和活塞连杆。钢板上盖两侧各排列着4个圆孔,用于冷却枪管和导气系统排气。另外有5个长形孔沿着木制上护手两侧排列,便于空气对流,防止枪管过热。可以说,设计的非常人性化了。

在经过测试后,托卡列夫的SVT-38击败了当时所有的竞争对手,这让西蒙诺夫和他的失败品扫兴而归。而SVT-38也就如愿以偿的在隔年生产,而且还是斯大林同志亲自批复的。在斯大林眼里,如果红军士兵人人都有这样的步枪,那么红军的战斗力将会暴增。

而1939年投产后,苏芬战争就爆发了。当然,经过实战检验后,SVT-38确实很优秀,不仅苏联人觉得好,芬兰人也觉得很好,许多芬兰士兵把缴获的SVT-38视作珍宝。而苏联自身,也将SVT-38进行改进,开始生产改进型SVT-40。

三、饱受争议的SVT-40

相比于SVT-38,SVT-40的变化并不多,其中枪托是一个巨大的不同点,SVT-40其枪托的前护手部位则较短,枪托是由上、下两块冲压成形的钢制护盖组成,枪管和导气装置被完全包裹,且钢制护盖上开有多个圆孔。因为SVT-40的护木缩短,原来的护箍也改为了一个,并在前托上增加了手指凹槽。

同时SVT-38的通条是插在枪托右侧的凹槽里,而SVT-40的通条则在枪管的下方。两款枪的后背带环都在枪托后下方,但因为受到了通条影响,所以前背带环的位置则有所不同。

前者在枪口延长段底部,SVT40则是在枪口延长段的左侧。且刺刀的长度也有所不同,SVT-40的刺刀长度为241MM,而SVT-38的长度为355MM。而这些特征都是SVT-38与SVT-40的明显区别,一般就靠这些来区分这两款枪了。

不过很不幸的是,SVT-40量产不到一年,苏德战争就爆发了。SVT-40很不幸的又一次刚刚服役,就参加了大战。更不幸的,就和苏芬战争时期的SVT-38有大约四千多支落入芬兰人手里一样,SVT-40也落入了德军之手,而且是在战争前期,一口气就丢掉了大约50多万支SVT-40半自动步枪,其中约有二十万支左右是西方面军提供。

慷慨的巴甫洛夫大将不仅送光了自己的部队,还送光了自己的装备物资,用以资助德军。(然后巴甫洛夫就被以指挥失误,丢弃大批装备,视同资敌,形如叛国的理由,给拖出去毙了。)

而德军拿到了SVT-40后,对这种半自动步枪赞不绝口。士兵们立刻丢掉了毛瑟98K,捡起了SVT-40,因为它实在是太好用了。德军不仅将其换了一个名字后,重新编入部队,还颁发了详细的操作手册,供德军士兵学习如何维护SVT-40。

甚至于,德军将其拆解后,用其数据和设计为G43半自动步枪铺路。毕竟毛瑟98K打的再准,也不如SVT-40的火力来的爽。当然了,G43半自动步枪其实根本就是SVT-40的德国山寨版,师苏长技以制苏

不过别看这边德国人为得到SVT-40而兴高采烈,战线那一边的苏联人正喝着伏特加,痛骂自己的SVT-40。原因就一个,这破枪不好用,他们想要换回自己的莫辛纳甘栓动式步枪。很简单的道理,苏军士兵认为,这种半自动步枪,结构过于复杂,战斗里故障频发,根本不好用。

事实上,如果按照苏军士兵说的,那么任何一种半自动武器,其实和莫辛纳甘栓动式步枪一比,那都是结构过于复杂的。而苏军士兵对这把枪恶评如潮也很正常,因为苏军士兵根本不看操作手册。

相比于德国人会好好看看操作手册,俄国人估计会把手册撕开,然后当做卷烟纸,卷根烟抽了。(苏联只颁发烟草,且没有卷烟纸,所以苏联士兵会在战场上寻找任何,可以当做烟纸的玩儿意。)

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苏联建国后,虽然努力的推行教育,以改变俄国民众缺乏教育的问题,并且取得了较为乐观的成果。但是苏联仍有大批人,未能完全脱离文盲状态。而在战争中,尤其是1941年6月-11月,苏军损失了近三百万的正规军,如果计算整个41年的话,苏军损失了四百万左右的部队。

这就意味着,苏军有经验的士兵都已经损失殆尽。所补充的,基本都是半文盲状态的士兵。

而这些士兵又根本不会懂得,如何去维护武器。而SVT-40步枪,因为苏联在战争期间,几乎所有兵工厂的弹药质量都有问题,而造成了武器容易故障,所以必须勤加保养的局面。但苏联补充的士兵又根本不会合理的去维护枪械,连简单的导气调节阀,都不会操作,这就造成了SVT-40步枪十分容易故障。

而为了摆脱因自身保养不当,导致武器故障的罪责,苏军官兵就开始对SVT-40泼脏水,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结语

尽管因为苏军士兵的泼脏水,外加西蒙诺夫的暗中操作,SVT-40被战后卷土重来的西蒙诺夫和他的SKS半自动步枪给挤了下去。但是SVT-40步枪仍旧是当时最强的半自动步枪。作为征服了国会大厦的枪械,它将永远被人怀念和收藏。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