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书捉影|溥仪,一个进故宫还要买票的皇帝

捕书捉影|溥仪,一个进故宫还要买票的皇帝

上周和大家聊了聊姜德明先生编著的《北京乎》,北京这个地标在作家的笔下迸发出了各种奇异的色彩,每个人对于北京都有独属于他自己的诠释。

这周要和大家聊的是一部电影:由一位外国导演诠释的中国,以及故宫。

这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影片一共使用了1万9千名临时演员。

最后这部影片获得了1987年第6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服装奖、最佳作曲奖、最佳音响效果奖……可以说奥斯卡电影史上非常成功的电影之一。

电影的主线讲述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一生,从他两岁被接到故宫登基开始。

从登基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他注定在时代的狂潮中翻滚,终其一生都无法左右自己的人生。

溥仪被带进宫被慈禧接见时,正是慈禧的弥留之际,大殿里站满了妃嫔,分不清是人还是雕塑,故宫就是以一种这样死气沉沉的面貌展示在我们面前。

小小的溥仪被留在了宫里,成了皇上,接受几万人的朝拜,但真正陪着他的只有他的奶妈。

后来他的弟弟溥杰被接进宫和他一起读书写字,让溥仪的生活多了一些明亮的色彩。

某一天溥仪从溥杰的口中得知了自己已经不是皇帝了的消息,而溥仪的奶妈也被接走了,离开了皇宫。

溥仪拼命地去追赶送走奶妈的轿子,但是他的面前只剩下无尽的城墙,哪有什么人影。

紫禁城就是困住溥仪的牢笼。

豆瓣上面有一条评论是这么总结溥仪的一生的:

“所有的离开你都赶不上,所有的门你都打不开,所有的人都是撒谎者。”

在溥仪十六岁的时候,外面虽然已经是中华民国,但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溥仪和外面的世界只有一墙之隔。

他的老师送给了他一辆自行车,溥仪骑着这辆自行车在宫里自由地游荡,等他骑到宫门口的时候,门却突然被关上了。所有的人跪在他的面前,就是没有人给他开门。

溥仪大概是当时中国唯一不能走出家门的孩子,他是老师也说:“皇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孩子”。

溥仪继续在宫里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他16岁的时候,作为皇帝的他便要娶亲了。溥仪看上了文秀,但是因为文秀的出身不是那么好,最后溥仪被迫娶了出身更好的婉容。婉容成可皇后,文秀成了溥仪的妃子。

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18岁的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这是他第一次踏出这扇门,但是没有想到是用这样的方式。

溥仪带走了故宫最值钱的东西,去天津过了一段时间花花公子的生活。他身边的人也开始用各种方式离开他。

先是文秀,她走的时候告诉溥仪,有人炸掉了慈禧的墓,现在这是世界和从前不一样了,她要去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再是自己的老师庄士敦,最后是婉容。

日本侵略了东北三省,成立满洲国,邀请溥仪去做满洲国的皇帝。溥仪和民国政权的关系并不友好,同时他也渴望想要有所作为,于是他便不顾自己周围的劝说答应了。

但是溥仪只不过是满洲国的一个傀儡,没有任何的实权。等他去了一趟日本回来之后,他发现他的贴身保镖都被缴去了武器,他在会议上说满洲国应该要独立的时候,所有的人默不作声离开了会场。

婉容也和司机好了,并且怀了日本人的孩子。孩子出生后便被杀死了,婉容也被送走了。

溥仪去去追,就像多年那个小小的自己去追自己的奶妈一样,但是他依旧追不上,等待他的只有一扇已经关上的门。

溥仪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无奈,导演对于溥仪这个人物倾注了许多的同情,我们也能够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找到某种共情。

对于离别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够左右,对于那些即将关上的门,我们又有几个人有能耐闯出去。

影片的最后,69岁的溥仪去了一趟故宫,不过买了门票,他又来到太和殿,自己曾经登基的宝座面前,不过那个宝座已经被围住了,溥仪跨过去,却被故宫门卫的儿子拦住了。

溥仪告诉小男孩,自己曾经是这里的皇帝,小男孩让溥仪证明。溥仪跑去自己曾经的座位那掏出了一个小木盒。

小男孩打开小木盒,里面钻出了一只蛐蛐,等小男孩再回头发现溥仪已经消失不见了。

纵使人生中有再多的无奈,我们最终也只有选择与之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