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基金如何炼成:业绩优秀 渠道给力

爆款基金如何炼成:业绩优秀 渠道给力

□本报记者 徐金忠

基金业“追星”

人们想象不到的是,基民们一旦钟爱起某家基金公司,其疯狂劲儿一点也不比少男少女们追星的力度小。

除了兴全基金外,这两年最典型的莫过于睿远了。因为公司创始人陈光明、傅鹏博等在证券市场多年累积的优良口碑,睿远基金的新产品发行几度引发渠道骚动。以睿远成长价值为例,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的第一只新产品,发行首日竟然有高达720亿元的资金汹涌认购,由于该基金设定了60亿元的募集上限,最终启动了比例配售。

但很多“粉丝”显然深感不过瘾。于是,便有了下一幕:今年7月26日,睿远成长价值取消申购限额,结果到当日下午3点,基金存量份额与当日净申购份额合计超过90亿份,不得已,睿远成长价值再度启动比例配售,对7月26日的申购(含定投)份额按“比例确认”的原则进行部分确认,确认比例为26.215848%。

如果不限售会怎样?兴全合宜就是一个现实的案例:公告显示,兴全合宜首次募集规模达到326.9959亿份,有效认购户数达到34.91万户,该基金也创下权益类基金历史首募的规模纪录。

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不限购,“粉丝”们砸出来的钱能让新基金成为“巨无霸”;如果限购,那“粉丝”们就一直盯着你,今天被比例配售了没关系,下一次再来,或者下下一次再来,反正就是“一根筋”走到底。

凭什么“爆款”

基金行业里,很多人在思考:为什么老是这么几家基金公司“爆款”?论公司实力,他们并非行业最强;论投研团队、论产品业绩,他们也并非无可替代,怎么投资者就铆上他们了呢?

有人将原因归根于渠道。上海某基金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招商银行利用自己高净值客户集中的优势,在基金销售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客户的有效转化率很高。他指出,从近年的表现来看,爆款基金多数都出自招商银行,好基金与好渠道的配合,最终造就了这些“粉丝”追捧的明星基金。

“从销售的角度来观察,我觉得,不是爆款基金成就了招商银行,而是招商银行成就了爆款基金。”该负责人说。

但另一个困惑又来了:为什么招商银行就喜欢这类基金来打造爆款呢?

事实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睿远,还是兴全,都是非常典型的价值派投资策略,而且都有较长时间可追溯的优异业绩,这是招商银行屡屡助力其为爆款的核心原因。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告诉记者,他在与招商银行沟通后发现,高净值客户需求的变化,是导致招商银行行此策略的根本原因。他说,在经济增长进入缓行区,高净值客户对短期收益率的需求显著下降,但对中长期较为稳健收益率的需求大幅上升,较长时间的优异业绩积累、控制业绩回撤能力的强弱,以及较长区间里年化收益率的高低等才是他们更加关注的指标。

“我觉得,招商银行的策略不同于其他渠道,不是有基金就发,而是寻找客户需要的基金产品。除了我们看到的爆款,他们其实也一直在业内寻找符合高净值客户需求的各种产品。”该副总经理表示,“这其实是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趋势。”

风水很难轮流转

有业内人士寄望爆款基金能够风水轮流转,实现行业内的共享。但现实可能很残酷,这种格局有可能只会强化,不会弱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公募基金行业普遍认为,爆款基金的诞生模式已经较为固定,后来者想要弯道超车,还是需要扎实做好业绩并抓住优质发行资源。

“于我而言,就是做好自己的业绩,同样希望公司拥有较好的发行渠道和发行资源,包括良好的银基关系、良好的电商生态等等。没有好的业绩,发行渠道的给力只会给更多投资者带来伤害,最终会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一位基金经理直言。

而某基金公司销售部门也认为,在良好的业绩基础上,叠加优质发行资源,才是可持续的模式。“但是,公司也很纠结,很多时候投研和发行之间不是那么匹配,甚至会出现互相之间脱节和难以配合的情况,两者兼备只是行业中少数几家公司能够拥有。”某基金公司区域销售负责人表示。

另外,目前业内也有观点认为,爆款基金对于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可能会是一种“甜蜜的负担”。“规模过大的基金管理起来很有难度,动辄两三百亿,做到市场平均水平都难,要获取超额收益更是难上加难。业内对合适的基金规模有过测算,这也是现在爆款基金多设置规模上限的原因之一。”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