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山东故事”社会组「泰山将军办学记 」

“讲好山东故事”社会组「泰山将军办学记 」

讲好山东故事,庆祖国70华诞 ——第三届“讲好山东故事”征文大赛,详情请点击约稿函:

来,妙笔生花写起来,第三届“讲好山东故事”征文大赛邀您不见不散普照寺外人来人往,西侧的三间茅草房,是上次没有的,许多孩子背着书包从木制大门里走出来,脸上洋溢着笑容。

泰山将军办学记

小说

作者 /郑毅

1926年1月,冯玉祥宣告下野,当天晚上,他把孔祥远叫到跟前说:“祥远,离开我吧,我把你介绍到北京报馆,跟着文化人混还有点出息……”十几年的追随,贴身侍卫副官孔祥远对冯大帅极为崇拜,虽不愿意离开,但他义无反顾地服从了命令。

孔祥远在报馆干了一年就不想干了,行伍出身的“大兵”每天和文化人在一起总觉别扭,心说,有文化就了不起?有文化就比当兵的还高一头?还别说,不是高一头,而是高好几个头。关饷之时,拿笔杆的不费吹灰之力凭借几篇稿子就拿几十、几百大洋,北京像样的四合院一个月能买一处!谋定再三,孔祥远决定回家请先生教十四岁的儿子读书,读多多的书!

听说孔祥远要回家,最好朋友张文化便来找他问问缘由张文化,名叫文化却没文化,从小跟着师傅学说书,口传心授一遍就灵,十遍就刻在脑子里,十五岁登台卖艺,在北京天桥小有名气,艺名“海底捞”。

有一次,张文化说到珢节上,端着笸箩去收钱,一个小流氓因为之前张文化没有“上贡”便来砸场子,他一脚把笸箩踢飞,上前抓住张文化的衣服就要开打,突然,手臂被一只大手抓住,紧接着手臂疼的受不了,身体蜷缩倒在地上,原来是孔祥远抓住了他的手,暗使内力。

孔祥远厉声道:“谁叫你欺负人的?人家招惹你了?”

小流氓哎呦直叫:“大爷饶命!我不敢了!”

孔祥远的手松开,小流氓的手臂上留下深深的青紫印。

“我再使点力气你这胳膊就废了!没有下一次了!”孔祥远言语不多,气势夺人。

“孔爷,我再不敢了,都是头儿让来的,不知张大哥是您的朋友,误会误会,回去我给头儿讲,不敢招惹张大哥了!”小流氓一个劲地作揖求饶。

孔祥远笑了笑,从袋子里掏出一个大洋递给小流氓,说:“回去有个交代,快走吧!”

小流氓如坠云中,不知该拿还是不该拿,一看孔祥远的脸色要变,赶紧撒丫子跑了。

张文化从惊吓中醒过来,连忙向孔祥远致谢,从此,爱听书的孔祥远交下这个说书的朋友。

另外,孔祥远还有个鸡鸣狗盗的朋友,名叫刘兴雨,他是祖辈传的“盗墓贼”。

这天晚上,哥仨聚在一起,孔祥远把想走的事情对他们两个说了,豁达的刘兴雨说:“不想待了就走,树挪死人挪活!”而张文化的眼泪流了下来,说:“孔兄此去,我们还有相见之日吗?我不能离开北京和你同行,盼你一路保重!”

刘兴雨属于财来如山倒的人,由着性子张罗了美酒佳肴,三个人推心置腹聊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孔祥远背上行囊,踏上南下的火车,他要去泰山找冯大帅辞行。

一觉醒来,泰山车站到了,孔祥远在一个饭摊上要了一大碗热汤面,几个大肉包,吃完后,他从包裹中拿铜板付账时,意外发现包裹最里层有个锦盒,打开来,里面是一个金光闪闪的杯子,杯子外面镶嵌了五彩斑斓的宝石,在阳光下流动着莹莹的光彩,这是个什么物事?怎么会到我的包裹中呢?

孔祥远猛然记起,哎呀!绝对是刘兴雨暗使手段放到我的包里,送我做个念想的!想到此,孔祥远赶紧把金杯收好,摸出几个铜板放到桌上,大踏步向泰山走去。

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孟故里,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融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一体。

冯玉祥将军隐居在普照寺附近,侍卫听说孔祥远是原来的侍卫副官,格外亲切,报告道:“通常这个时间,大帅都到傲来峰转一转,您稍等一会,我去给您沏杯茶!”

孔祥远在禅房里四处看看,干净整洁的房间内除了几件旧家具和文房用具之外,就是一些线装书了,散在书桌上的是几本样式相近的书,书上面写着“清史稿”三个字。

“祥远来了!怎么不在报馆干了?”外边大帅声如洪钟。

“大帅!”孔祥远赶紧走到门前。立正,敬礼!

五大三粗、背阔腰圆的冯玉祥一身土布衣,除了神采奕奕的眼神和浓浓的剑眉,他的打扮和长相与一个老百姓没有多大分别,冯玉祥一把拉住孔祥远的手,说:“一年多不见,一向可好!”

冯玉祥手上的劲在加大,分明在展示自己的手劲和臂力,孔祥远使出了五分劲,这一次过招,大帅占了上风。

“大帅的功夫比原来更厉害了!”孔祥远夸奖道。

“祥远,我还不知道你是让我的?你比我整整小十岁,你这个年龄该让你当个军长师长锻炼锻炼,可惜,我早就不问军队事事!”

“大帅哪天忘了忧国忧民啊!部下哪个不知大帅的心事呢!”

“你小子有进步,别叫我大帅,现在我是一介布衣,叫我大哥就行!”冯大帅边说边拉住祥远的手往里走。

冯玉祥把孔祥远让到客位上,孔祥远哪里敢坐,笔直地站着,冯玉祥指着书桌上的书卷说:“祥远,你们山东有个名人,名叫武训,一个乞丐,居然用要饭的钱办起了义学!真是羞杀世人!”说着,冯玉祥拿起刚才祥远注意过的线装本,指着说:“清史稿上记录的大都是王侯将相,一个小乞丐能上史书,算得上清朝历史上第一人!”

冯玉祥给孔祥远读完了《武训传》,接着说:“你看看人家在做实实在的大善事,咱们南征北战,枪杆子能打倒军阀却不能改变民众的思想,只有让他们都有文化,才会看到消除军阀割据的目的,就会支持我们,响应我们,这样不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兴盛吗?”冯玉祥目光深邃,仿佛看到国泰民安的那一天。

孔祥远激动地说:“是啊!大帅,我在北京报馆时,觉得文化人太牛了,但文化不能只是少数文人的专权,我回家让孩子们读书学习!”

“有进步,不光自己的孩子读书,还要学习武训,多办义学!”冯玉祥语重心长地说道:“祥远啊!你跟着我光跟着吃苦了,也没有积攒钱财,可有了想法,就能引着人去做事!你说对吗?”

孔祥远当然知道大帅的为人,除了参加一些重大活动不得已置办礼服之外,通常他的装扮就是一个士兵。

冯玉祥对祥远说:“我现在也在谋划着办几所义学,农民贫穷、需要劳动谋生,学校就实行半工半读,不收学费,按农事季节放农忙假,对贫困学生生活照顾。扩大经费来源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建木、石、铁、编织等小工厂,建科学馆,建实验园林,再建几个农业实验基地!”

孔祥远接话道:“我按您说得做,办学校,开荒地,建培训基地,让家乡的青壮年、孩子都学文化。这一年我积攒了五、六百大洋,能把本村的学校先办起来的!”

冯玉祥又交代着许多问题,孔祥远一一记在心上,他不知道的是,在他之前,一个神奇的人物在山东东平,正做着一件惊人之举,此举必将影响全国乃至后世,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乡村建设”的践行者梁漱溟。

吃完饭,孔祥远取出金杯递给冯玉祥,问道:“大帅,请您看看这个东西。”

冯玉祥展眼端详,只见此杯高约三寸,径一寸有余,通体黄金打就,周身嵌着一条盘龙,龙身上又镶满绿色、蓝色、红色等各色玛瑙玉石,冯玉祥的目光停顿在杯子底部,只见上面用小篆书写着四个字‘方化正忻’!

冯玉祥问道:“它是从哪里来的?我见过它!它叫‘龙神杯’!”

“从北京临来时,刘兴雨偷偷放到我的包裹中,他知道我来拜见您,或许是让我稍给您的!”祥远答道。

“这小子还记得我?咱们该谢谢他才对,毕竟人家救过咱们的命!”冯玉祥对刘兴雨印象深刻。

孔祥远说:“如今,刘兴雨在北京开个文玩店,专门收集散落民间的古董字画,可从不出售给洋人和土豪军阀!”

“是啊,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如今古董遭了殃,百年来,文物流失的太严重了,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都快弄没了!”

冯玉祥又问道:“这个刘兴雨不是盗墓贼吗?怎么干起古董行?”

“大帅,刘兴雨他们这一支是‘海云间’,专门盯着盗墓贼的动静,闻听风吹草动便提前行动,他们要保全其中一件最重要的宝贝,然后把国之重器留存在一个神秘的地方,等到国泰民安、河清海晏之时献出来!”孔祥远替刘兴雨家族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啊!那他也算一方英雄了!”冯玉祥称赞道,接着他问:“祥远,你知道‘龙神杯’的来历吗?”

“我不知道!它应该是一件国宝吧!太精美了!”孔祥远摇摇头说。

“告诉你吧,它是唐明皇和杨贵妃一同饮酒时使用的,杨贵妃的那只叫‘凤仙杯’,当初贵妃娘娘马嵬坡自缢而死时,只有几件随葬品,那个杯子就是其中之一!上面也有篆文四个字‘元成止芹’”

因为“龙神杯”,孔祥远自然想到和刘兴雨第一次谋面的情形,那一天,巡防途中的他在荒郊野外一个土堆旁救下昏迷不醒的刘兴雨。

刘兴雨醒来时,发现躺在一间营房的行军床上,床边站着一个身材高大、面貌清秀的军官。

“你醒了!知道吗?你已经睡了三天了!”军官说。

“哦,这么久了,真是谢谢你!”刘兴雨说着话挣扎着想起来。

“你中的是阴毒,你胸口上的斑痕瞒不住我!”军官说,眼角展示一丝蔑视的神情。

“你怎么会知道这些?莫非你也是同道中人?”刘兴雨心想,人家救了自己一命,索性把秘密告诉他说吧,于是竹筒倒豆子把身世说出来。

“那你们有没有克制阴毒的秘方,我去给你找寻!”孔祥远跟随冯大帅征战南北这么多年,曾亲手抓过不少盗墓贼,他知道阴毒的厉害。

“方子倒是有,可太难找了,十几味中草药分别在不同的地区,只有新鲜的才能配置解药。”刘兴雨有气无力的说着。

“那你说吧,我替你找!”孔祥远不想让他死在这里,毕竟是亲手救下的,何况又知道了“海云间”这一派并非如一般盗墓贼所为。

三天后,孔祥远和他的卫兵队一同出马,终于把解药找全,给刘兴雨服下后,他的阴毒随即消失,又将养一些时日,一个生龙活虎的刘兴雨站在孔祥远面前,他一个头磕在地上,孔祥远连忙扶起他,说:“咱们能碰到就是缘分,不必如此!”

“不,大哥,小弟的命就是您给的,今后有什么需要只要一句话就行!”刘兴雨万分感激地说。

还账真是快!三个月之后,刘兴雨便救了冯玉祥和孔祥远两人的性命,原来,刘兴雨从江湖朋友那里得知一条秘闻,冯玉祥的政敌买下刺客即将行刺于他,刘兴雨花费巨资打听到行刺的时间地点,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祥远,孔祥远悄悄转移了冯大帅。

那个时间地点果真发生了行刺事件,炸药把冯大帅的住所炸了个底朝天,证实刘兴雨所传消息的可靠性,于是,在孔祥远的引荐下,冯大帅认识了恩人刘兴雨。

“祥远啊!这件国宝不能留在我这里,现在中原局势不明,老部将们摇摇欲试,没有我的驾驭他们一定会吃大亏的!麻烦你代为保管,到时我会交代你该怎么做!”冯玉祥把金杯递到祥远手里。

大帅的吩咐,祥远不敢违拗,他恳切说:“大帅,今后我还是跟着您吧!保护您的安全。”

“不行,我都不知将来会如何,打仗是为了不打仗,中原逐鹿还不一定鹿死谁手,哪次不是中国内乱的时候,外国人乘机侵略咱们的国土!”冯玉祥坚毅地说着心里话,顺手拿起桌子上的《清史稿》交给孔祥远,语重心长地说:“祥远啊!你要像武训学习啊,要办教育兴国的大事,为天下苍生洒下知识的种子,你的责任比我重大!”

“好,大帅,我一定按您说的做,即便要饭也要把乡村教育这事做起来!”孔祥远坚定的说。

泉林乡位于泗河源头泗水县城东,因名泉荟萃,泉多如林而得名,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大泉小泉昼夜涌流不息汇聚成河,孔子面对川流不息的泗河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康熙、乾隆祖孙多次东行、南巡来山东曲阜朝圣并到泉林观景,建有行宫。

泉林就是孔祥远的家乡,好山、好水,虽有圣人和皇帝踏足,却没有改变穷乡僻野百姓生活困苦的命运。远望山林青翠景色怡人,而乡野山村的真实生活却调零凄凉,整个乡七十多个村,穷苦人家占了九成,大都住着石头累就的房子,草毡做顶,黑屋子石台子,一张案子一把刀。

孔祥远此来能否改变家乡的落后现状吗?乡村教育的实施会让贫困乡民接受吗?

远处,雪地上,一行驴,十几个脚夫,一个布衣、棉衫、礼帽的人出现了!

“祥远!是祥远!”亲弟兄和同宗的弟兄们纷纷跑过去,围在身体魁梧的祥远身边,打量着他,“哥,你怎么没骑高头大马?”

“兄弟,这次咋没带你的侍卫排?”

“没有,我解甲归田了!”孔祥远连连拱手向大家示意,兄弟们簇拥着孔祥远边走边聊。

族老和弟兄们相继进到孔祥远家中,按照辈分落座,孔姓现任族长就是他的父亲孔繁宣,七十岁刚过,身体硬朗,中间主位安坐。

酒是家酿,菜是乡野,饭是土食,聊的是亲情,说的是乡音。

“听说你这次回来就不走了,要在这里办学堂?”族中唯一的学究,前清秀才二叔孔繁文率先问道。

“是,二叔,冯大帅让俺回家办学堂,开民智,走教育兴国兴家之路!”

“想法很好,可娃们哪个上得起学?当初我入学可是你爷爷陆陆续续卖了几十亩好地才攻读下来,俺不争气啊,头上没有功名,这不是白费了钱粮吗?”孔繁文的眼泪婆娑了眼睛,“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对于他来说,有着切身之痛。

“二叔,不能这么说,您老人家眼界落伍了,侄儿在北京报馆干过营生,亲眼见识人家舞文动墨动动笔杆子就是钱!一篇好文章就能顶咱们这里十亩、八亩地的价值!”祥远如实说着他的见闻。

“这是真的?”二叔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咱这里上好的地五个大洋一亩,十亩就是五十块大洋,那还了得,书里真有黄金叶啊!”二叔半信半疑,除了考功名之外,他并不知道读书还能大有作为。

“这是真的!人家清华、北大的教授每月能领三、五百大洋,一个月都买上一座像样的四合院呢!咱们抓紧时间建学堂,让孩子早日有个翻身的机会!”祥远站起来,指着学堂的规划图手指点画的让大家看着。

大家盯着规划图看,孔祥远说道:“咱们这里交通不便,山里果子运不出去,木材、山货都是值钱的东西,那么多荒地都不能开垦出来,俺这次回来了,大帅特意给了五千大洋,有他的支持,咱们就能让家乡变个样,守着金山银山吃不上饭,就是因为这里缺文化!”

“不光是咱们村,俺要把学堂办到整个乡,建庄园、开荒山、培训农民,省里来的老师过了年就来,这些都是冯大帅的计划和安排!”祥远看着大家激动的眼光继续说着:“咱山东有个叫武训的能人,是个要饭的,人家凭着乞讨、给人家讲笑话积攒了钱财,办了好几个义学,连大清国的皇帝都给他立了牌坊!”

“我知道他的故事,修路、架桥、办学校是积善行德的大好事啊!咱们干,我赞成!”二叔接过话头说。

冬天过去,春天到来,拓宽平整的大路上,马车、驴车、牛车,还有熙熙攘攘出门的人多起来,车上载满的是希望,运来的是明天的梦想。

省城的老师如期而至,3男4女,先生还有女的?乡民们开了眼。这些老师教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国文、算术,还有闻所未闻的体育、唱歌,写字、画画,小孩子也不用毛笔写字。

这一天,孔祥远正在学堂指挥施工,一个堂弟跑来告诉他说:“哥,有个人找你,说叫张文化,我让人把他领到你家里了!”

孔祥远赶紧向家中跑去,一见张文化,他楞住了,分别才半年时间,张文化苍老了许多,胡子拉碴的,穿着一件脏兮兮的大棉袄倚在门框而站。

“文化,你怎么想到这里来呢?发生了什么事?”孔祥远走过来抱着张文化的双臂。

“哎,一言难尽啊!北京城天天乱哄哄,哪还有闲人听我说书啊!我是一路要饭来找你,看看能不能帮你做点事,主要想填饱肚子。”张文化的眼泪流下来。

祥远拉住他的手,兴奋地说:“真是天助我也,正好缺个见多识广的人,你就来了!好啊!咱们一里一外合起伙来干大事。”

孔祥远细细给他一说,张文化眉眼一下舒展开来,歇脚仅仅一天,他就主动请缨去省城济南购买一应用品,不到一个月时间,张文化采购了学堂所需的东西。

“老师齐了,设施完备了,就缺招生这件大事,你是说书的,编点小段子到各村吆喝吆喝,行吗?”祥远又给张文化安排了新任务。

张文化说:“段子好编,去学堂转上一转,俺这肚子里就能生产!”

孔家祠堂西边有一个大院,院门朝南,大院北边一溜大屋,共十八间,东西配房各四间,后面是一大片开阔地带,屋子中间是空地,修成了小广场,里面安置了村民都没有见过的篮球板,篮球场边上有个高台,是会场主席台。再向西边一点是一个四合院,是老师和远路学生的宿舍和伙房,这么短的时间具备这个规模已经是用尽全力了,明亮的窗户按的是透明的玻璃,村民没见过这新玩意,屋里屋外互相看看,笑着问:“这是啥镜子,怎么能见到里面的真人!”新式的桌椅、讲台、风琴、黑板同样吸引着众人的的眼光。

张文化走了一路,啥都在他眼里,嘴里唱道:“新学堂,新风貌,人人都要报个到。学文化,学技能,学习生产样样好。”

接着,他又唱道:“竹板这么一打呀,夸一夸泉林的学堂好。娃儿不用大人管,中午还能吃饱饭。学国文,学算术,小小年纪个个都能把帐算。”

孔祥远和乡民们纷纷叫好,张文化拿上一副竹板走乡串户吆喝去了。

这一天,不知什么风把刘兴雨吹来了,只见他从怀中掏出一个锦盒递过去,孔祥远打开来一看,里面是一只杯子,此杯通身玉制,高两寸有余,径围近一寸,一只黄色的凤凰盘在杯沿上,雕刻精美的凤凰造型逼真形象,呈展翅如飞翔之状,内部五道波纹,再看底部,篆书着“元成止芹”四个字。

孔祥远“啊”的一声叫出来,说:“难道它就是传说中的‘凤仙杯’!”

刘兴雨点点头说:“对!它就是‘凤仙杯’!”

“兴雨,它怎么会问世?你是怎么得到的?”祥远好奇地问。

刘兴雨接着说:“为了让双杯完璧,我故意放出风声,说世上根本没有‘凤仙杯’,绝代美人在哗变士兵的催逼之下,被缢死于驿馆佛堂前的一棵小梨树下,三军将恨之误国误民之罪还来不及,怎会给她准备什么随葬品?所以,凡是说贵妃墓出土的宝物千真万确是假货。”

“海云间”的消息一经发出,古玩市场掀起了三尺浪,不出所料,“凤仙杯”很快面世,乱花渐欲迷人眼,古玩界热闹起来,而杯底的铭文是刘兴雨辨别真伪的杀手锏。

“凤仙杯”多起来,真正的那位藏家心里打起了鼓,千儿八百年的玩意不知经过多少流转才到自己手上,前面若有谁打了眼,倒霉的是自己,别捂着了,趁热出手吧,想到此,那位藏家托人探盘,刘兴雨装模作样抻练抻练,等它转过几手之后,一番摆道,只用一个民窑的明青花罐就把它换来了。

“龙神杯”和“凤仙杯”轻轻地碰在一起,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诉说跨越千年的相思之情,金玉双杯终于完成合璧。

刘兴雨说:“现在双杯都在您手里,给它们找寻一个合适的去处吧!”心情释然的他脚步如飞向山下而去,从此不知所踪。

手中拿着双杯,孔祥远陷入沉思,无疑,第一托付之人便是冯大帅,他决定再上泰山!

深秋至,寒意起,孔祥远拾级而上,路边苍松林立,两侧峰回路转,一路上他发现山民们三五成群,兼有学童稚子笑语呀呀,这里呈现一派祥和与安宁。

普照寺外人来人往,西侧的三间茅草房,是上次没有的,许多孩子背着书包从木制大门里走出来,脸上洋溢着笑容。

门口的侍卫向内卫通报了一声,他被请了进去。

大帅站在门口迎接他,赞道:“祥远啊!这几年你干的有声有色,了不起!”

立正!敬礼!孔祥远不敢怠慢。

日思夜想的人就在眼前,孔祥远反倒无语,泪眼朦胧着,只说出一句:“大帅一向可好!”

大帅拉住他的手,使劲一捏,说:“你说呢?”

孔祥远破涕为笑,说:“大帅,您还是您!”

落座后,祥远想问中原大战战败的原因,可没等祥远提起,大帅说:“那些都是过往烟云,国家需要时我还会站出来,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样国家才能安定下来,留在泰山上办教育,我心甚慰。”

祥远没想到他如此释然,是啊!大帅拿得起放得下,这些年的征伐不就是想实现国家一统吗?

“那三间草房是我创办的第一处学校,招收贫民子女30余名,起名就叫‘武训小学’,我打算在卧龙峪、韩家岭等地再建几处小学,‘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学校里我教给孩子‘保家卫国’的大道理,锻炼体魄和军事训练。”

“大帅想得远,请您派一些军事教官到我那里去,我们也需要军事训练,中日若有一战,民众联合共同抗争才是最大的力量!”祥远有感而发。

大帅欣然道:“有生之年,我真想看到中华民族强大起来的那一天,能像这壮美秀丽的泰山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若如此,我复何求?”

孔祥远拿出金玉双杯交给大帅,大帅说:“金玉合璧,天下幸甚,然而,现在的局势仍不容乐观,祥远啊!等到海晏河清的那一天,由你亲自交给国家吧!切记,切记!”

孔祥远遥望着远方,目光热切,他期盼国宝找到最好的归宿。

作者简介:郑毅,教师,业余写手。

编辑:颖咂

图片: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出品

……

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

如果您喜欢本文,

别忘记在文末“点赞”哟

主办单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承办单位: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

协办单位:山东省作协、山东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山东省演讲学会、澳洲山东同乡总会、法国山东商会、德国山东同乡会、加拿大齐鲁同乡会、美国北加州山东同乡会

支持单位:致公党山东省委 山东省精品旅游促进会

“讲好山东故事”征文大赛投稿邮箱:sdhdctwh@sina.com

赞赏收入30%用于平台维护,70%归作者所有。▼

海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