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有一小国通行法语,境内美女如云,中国派了400士兵去维和

中东有一小国通行法语,境内美女如云,中国派了400士兵去维和

中东地区一向被称作是地球上的火药桶,近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战乱纷纷,几无宁日。特别是自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后,数百万百姓背井离乡、逃难欧洲。还有部分叙利亚人逃入邻国黎巴嫩,一时间,版图面积比北京还小的黎巴嫩,先后涌入了150多万叙利亚难民,这里成了他们的临时家园。



由于担心这些难民在此赖着不走,像过去的巴勒斯坦人一样永久定居下来。黎巴嫩并不允许这些难民使用混凝土建造永久住所。尽管如此,大量的叙利亚难民还是给撮尔小国黎巴嫩带来了沉重的安全、经济和社会问题。

小国黎巴嫩以弹丸之地,承接了如此多的叙利亚难民,给了他们庇护,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产生好奇,黎巴嫩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从国土面积上看,黎巴嫩只有1.04万平方公里,比北京还小三分之一。它濒临地中海东岸,首都贝鲁特及第二大城市的黎波里均为地中海东岸重要商港。其中,贝鲁特背靠黎巴嫩山,拥有20多个半月形海湾,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

从地图上看,黎巴嫩北、东部紧邻叙利亚,东北顶端与叙重要城市霍姆斯相去不远。从东部边境线驱车出发,两小时内即可抵达叙首都大马土革。黎巴嫩西南角与以色列接壤、真主党武装从南部边境发射火箭弹,可对以以色列北部重镇海法及纵深地带构成严重成胁,境内平原多集中于沿地中海一线,境内公路网四通八达,可为机械化部队快速机动提供便利。


靠近黎叙边境的贝卡谷地是黎巴嫩最大农业区,地势起伏,南北狭长,两侧高山“夹峙”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82年,以色列对贝卡谷地的空袭,曾一举掘毁叙利亚驻扎于此的19个苏制“萨姆”防空导弹。

总之,国土狭长,面积狭小,缺乏战略纵深的黎巴嫩,被挤压在叙利亚和以色列围成的夹缝内,这种不利的地理因素,决定了该国很难在错综复杂的地区局势中独善其身。


历史上,扼守欧、亚、非“三岔口”的黎巴嫩,一直是周边众多强悍民族的觊觎之地。先后被一个又一个的帝国征服,拜占庭帝国时期,黎巴嫩作为帝国叙利亚行省的一部分,受到基督教文化浸润。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起,黎巴嫩又先后成为倭马亚及阿巴斯王朝的统辖之地,此后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域。近代以降,法国、英国势力渗透进黎巴嫩,到一战前,名义上仍受奥斯曼帝国节制的黎巴嫩,实际上已沦为法国势力范围。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宣布独立。3年后,英法军队撤离该国。


黎巴嫩是世界上少有的从信奉基督教转为伊斯兰教的国家,伊斯兰教信众占该国人口的70%。黎巴嫩人口不算少,600万人口中却拥有260多个党派及30多支民兵武装。然而,黎政党虽多,但在政治上均附属于某教派或家族。特别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几大派别,掌着该国实权。

更要命的是,黎巴嫩各教派拥兵自重,大都握有武装力量。如马龙派的长枪党,麾下民兵曾多达3万人。什叶派的真主党则拥兵约5000人,并有大批支持者可供动员。同属什叶派的阿迈勒运动,也曾掌控上万民兵。

多年来,黎国内一些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取消教派分权制,改行联邦制。以此来解决黎民族派别纷争,实现和平稳定。不过,由于教派间的利益纠葛盘根错节,联邦制在黎巴嫩并没多少市场。

作为前宗主国,法国一直重视发展与黎巴嫩的“特殊关系”。1975年内战前的贝鲁特,曾因法式文化流行而荣膺“东方小巴黎”的美誉,风俗开放,美女如云,打扮时髦。法语是黎巴嫩国内的通用语言,就连后者国徽上都写有法文。

近年来,黎巴嫩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两国经济交流合作不断加深。2018年黎巴嫩进口总额达200亿美元,中国以20亿美元的金额成为黎巴嫩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目前,中国在黎巴嫩驻扎有400人的维和士兵,主要担负扫雷排爆、工程建筑、蓝线栽桩、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