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贤导演:我北漂七年的经历,都在这部电影里

林育贤导演:我北漂七年的经历,都在这部电影里

林育贤导演为内地观众所熟知的电影叫《翻滚吧!阿信》,于2011年上映,那部电影的主演是彭于晏,自从在这部电影里成功出演了一名体操运动员后,彭于晏逐渐从偶像剧里跳脱出来,演艺道路如日中天。

林育贤导演

“拍完《翻滚吧!阿信》,我想要挑战更大的市场,充满了斗志,我跟台湾的朋友说,我把台北的房子退掉,一年后请你们到北京吃烤鸭,结果来了(北京)不到半年案子就停了,(资方)就叫自己决定回去还是留下来,当时我很丢脸,(当初)送别饭都吃了一个月,我还是没敢回去。”

林育贤于是,真的变成了一个“北漂”,幸好他遇到了一群同龄电影人。

“很庆幸遇到了陈舒(编剧)和路阳(《绣春刀》导演),是他们带我认识了这些八零后的创作者,让我觉得有依靠了。另外,一个创作者,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必须把自己归零。那个时候我告诉自己,(漂个)三五年很正常。虽然我们说的都是中文,但儿化音怎么儿我都不知道,简单说,你必须体验生活、交朋友。”

林育贤这一“漂”,就又漂了七年。


“被生活打趴下”的“毒导师”皮鲍十

这段经历启发他后来在《跳舞吧!大象》里塑造了那个“被生活打趴下”的“毒导师”皮鲍十。

《跳舞吧!大象》的故事围绕四个女孩重燃梦想,想为失败的人生再拼一次而展开,昏睡十五年、心智只有十三岁的女主角黎春夏阴错阳差地找到了一位“灵魂舞者”,就是这位“皮鲍十”老师。他自称是已故舞蹈大师皮娜·鲍什亲传弟子,衣着邋遢、放荡不羁的他嬉笑怒骂之间最初只想骗几个小姑娘点培训费。

言语之间,他对舞蹈毫无感情,更不要说什么灵魂。

可当他看到黎春夏她们真的去参加比赛,并且迎着嘲讽的声音继续在台上表演的时候,他忽然动容了。


四个看上去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女孩,竟然点燃了皮鲍十内心隐藏了多年的激情,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有机会成为一名舞者,但是他决定帮这四个女孩为生活最后一搏。

1997年,林育贤在台湾看到的一场皮娜·鲍什的演出让他把这位传奇舞者,和剧本中的“不靠谱老师”进行连接,就有了“皮鲍十”这个鲜活的人物。

“我那个时候只是电影系的学生,我看不懂,但是觉得很震撼,舞台上是一千朵康乃馨,一开始很优美,接下来她开始重复的动作,开始让你觉得很幽默,但慢慢就觉得太残酷了。当时我只有这种感觉,2009年她去世,2011年我看了她的纪录片,才比较有体系地理解了她这个人。她那句话我很喜欢,我悲伤,所以我跳舞。不在乎是多么华丽的姿势,是不是受过什么训练。”

所以,电影中的皮鲍十在更衣室里也贴了一张字条:我悲伤,所以我跳舞。

皮鲍十是一个钢铁厂的子弟,爸爸希望他继承钢铁厂工作,但没想到爸爸的下岗,没帮成他。他在小时候看过一个俄罗斯来的芭蕾舞蹈团表演,之后他觉得舞蹈特别有意思。他用一种半野路子的舞蹈加入了舞团。但因为环境不景气,他回了老家,跟家里说我找了个工作,但其实是租了一个地方勉强经营舞蹈,教老人跳交谊舞等等。

“他(皮鲍十)经营的跳舞班已经快经营不下去了,所以他一开始真的只是想骗骗这四个小女孩,因为他觉得我都没戏,你们,凭什么?

皮老师的角色跟心境,其实跟我挺像的,‌‌‌‌我们都很喜欢自己的事情,专注这个事情都能带给我们快乐,但是现实未必能够满足你,皮老师就是一个被生活打趴的人。”

虽然真实生活中,一蹴而就的逆袭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然而,正在努力爬起来的人,却总是会收获比结果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所谓努力过一次,一切都会不一样,说的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对于胖姑娘黎春夏和她的三个小姐妹是这样,对于皮鲍十又何尝不是呢?

没有一觉醒来成了两百斤胖子的错愕感,却有着日复一日体尝着周围人恶意的眼光、家人愤怒的不解和事业上一事无成的打击,如钝刀一般日日挫骨,漫长而折磨。

《跳舞吧!大象》的剧本创作了两年,林育贤一直在思考,这部电影到底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呈现方式:

“首先我们找到了运动竞技类型,但因为需要增加大量舞蹈元素,亚洲观众对于歌舞电影却非常陌生。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虽然讲的是跳舞的故事,但它不是所谓的歌舞片,在设定上我们有一些拿捏。

当时我跟编剧聊,我们到底是什么舞种,当我们用一种半自嘲版幽默的方式,把皮鲍十的心灵导师定义为皮娜·鲍什。看得懂表面的观众,我相信那个反差能够带给你幽默感,但如果看得懂的观众,你知道我们想说什么,因为皮鲍十这个角色其实很悲伤。”

所以,我们想透过舞蹈讲一种人生态度。大家对于舞蹈有两种(态度),一种就是我要成功、晋级成功、改变人生;但是对于皮鲍十,他认为舞蹈来自生活、来自快乐。我们找到两个相对立的观点,然后去发展(故事)。”

林育贤第一次看到艾伦在电视上演喜剧,就觉得这个演员的喜剧很不同,“他这个人在逗你笑的时候,某一刻你会觉得他特别真诚,他真诚的那一刻,你又会觉得他其实蛮悲伤、孤独的。当时我就很大胆地把剧本递给了他。”

在拍戏的艾伦,看了剧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我当时还在拍戏,导演跟我说想见一面,我也觉得可能见一面聊更直接一些,导演千辛万苦到剧组跟我聊了一晚上。十二点多刚拍完,导演一直在等,我就说别卸妆了,赶紧去导演那屋跟导演聊一会儿。听完这个故事和人物之后,我就已经决定了要接这个戏,这个人物吸引我,最让我动容的一点就是,有挑战。”艾伦在采访中谈到。

林育贤对于那次见面也有自己的记忆,“我们聊到凌晨三四点,我就知道他是个会聊剧本的演员了,他有准备,会跟你聊人物逻辑,聊人物前史,聊剧本外的东西。我那时就觉得,要么他(主动)要演这个角色,要么,就是我把他拿下。”

为了“拿下”艾伦,林育贤对他说,你就是朝阳区的小田切让……

虽然没当上朝阳区小田切让,艾伦迎来了一整头的接发造型,以至于他拍了两个月的电影,一直觉得自己每天洗澡的时候是在给别人“洗头”。不仅如此,开拍前,艾伦接受了一个月的舞蹈训练,这是林育贤的前提,就像当年拍《翻滚吧!阿信》要求彭于晏提前训练体操一样。

林育贤说,我从来不是一个躺赢的人。

“我2000年入行,其实已经是台湾电影新浪潮的尾端,年产量不到十部,没有工作。又不想要这么快放弃,最后只好回老家,看见我哥哥带小朋友练体操,让我看到了宛如《少林足球》般的体操版的电影,我只有摄影机,就把纪录片当电影拍。那一年我才28岁,就拿了金马奖,我以为《翻滚吧!男孩》完了之后我的春天来了……”

之后,林育贤拍摄的电影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遭遇了滑铁卢,还欠了外债,直到《翻滚吧!阿信》让他在台湾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我二十岁的时候从乡下到台北,进入这个行业,到了四十岁又从台北来到北京。”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他的电影一直都在关注那些通过长久努力,却仍然在生活中艰难向前的人。

“我对于那种逆境中努力想要发光的人,比较感兴趣。我觉得跟励志不太一样,因为励志有一个结果,但是我的角色,未必最后都会赢得冠军,但他肯定能够战胜自己。”

来北京的这些年,林育贤有什么变化?

“拍完《翻滚吧!阿信》的时候,我跟我的监制李烈说,我觉得手感很好,因为团队的氛围都对,但她告诉我,你要珍惜这一刻,因为导演的路上,这样的机会不多,人生就那几部,要好好珍惜这一刻。

我来(北京)摸索了七年,拍了一部,也停了很多部,一直到《跳舞吧!大象》拍完,我跟陈舒(编剧)说,好像手感又被我找到了。我觉得我等了六年,等到这一刻,我更加笃定,我好像可以往前再走一步。”

不仅在事业上又走了一步,当年的朋友、合作编剧陈舒,已经是林育贤的太太了。

至少,林育贤又一次战胜了自己,希望《跳舞吧!大象》也能温暖更多,还在生活里秉烛夜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