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作历程:做中国体育发展的见证者 始终关注大家关注的热点

我的创作历程:做中国体育发展的见证者 始终关注大家关注的热点

#谢谢你喜欢我# #2019生机大会# 从1999年进入体育新闻一线行列,迄今已经20年了。了解到头条号这个平台,最初应该是2014年。2015年年底开始进入头条号,迄今已经近四年。头条号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新创作平台,就体育领域来说,哪怕是一些不太起眼的冷门项目,都云集了全国的各路高手。体育类型的头条号文章,个人的感受不论是哪种题材、那种类型,都应该更偏重新闻性一些。与其他热门领域比较起来,体育类型的头条文章更多的是见证历史时刻、与广大网友共同分享精彩激烈的赛事及焦点新闻。

我每天大约花多少时间写头条号

相信很多网友非常关心,在头条号写文收益如何。当然也有更多的人也关心,每天要在头条号写多少稿,才能走上正轨?这个赛季是我这几年写头条号的新高峰期,年中有四个月的单月稿费收入上万。如果非要问我投入了多少精力和时间,可能一时还难以有个准确的答案,这个我们稍后再叙。从写稿的报酬层面看,头条号平台是明显比传统纸媒以及门户网站高的,只要你能拿得出即时鲜活能打动网友和读者的作品,自然会有相对丰厚的收益。

新闻是一个非常苦的行业,记得刚入行的时候,父亲单位上一位退休的老同事,就这样对我爸说:“你儿去做记者了啊?我表叔40年代就在成都做过记者,那可是吃青春饭哦。”能在这个行业坚持这么多年的,都如战场上的老兵,也曾很多次热血沸腾地冲锋过,也曾好些次生生死死地经历过。用战场来比喻新闻这个行业最贴切不过,战场上的事情很多时候都要根据形势来定。具体到在头条号平台写体育类的文章,最忙的时候就是大赛集中的那段时间。郎平带领的中国女排正在日本征战世界杯,世界乒坛霸主中国队正在布达佩斯打世乒赛,这些赛事期间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从读大二开始,记忆里几乎每个周末都在伏案写作。体育新闻方面的文章,不论是以前给报纸写给杂志写,还是现在给头条号写,都很少有我们自发地想写个什么稿就写个什么稿。比如人物稿,为什么要写这个人物?他或者她,可能是近期体坛的焦点,是广大体育迷和网友可能关注的对象,其实落脚点很多时候还是在赛事。大家都清楚的一个常识,精彩的体育赛事大多在晚上以及周末举行,从赛事组办方也是为更好地为观众和球迷服务。

要根据体育赛事写头条号,如果遇到重要赛事在国外举行,有些时候就需要熬夜。2006年的阿胡斯体操世锦赛、2007年的萨格勒布世乒赛,2009年的柏林田径世锦赛......那些都是遥远的记忆,那些中国体育、世界体坛的尖峰时刻,有时候回忆起来,似乎印迹还那么清晰。这几年感觉最友好的是里约奥运会,与我们正好12小时时差,那边的晚上就是我们的早上。刚刚过去的多哈田径世锦赛,很多焦点比赛的决赛都安排在我们凌晨3点过举行,这个点最折磨人。想上半夜多睡会儿又怕睡过了,写完比赛下半夜睡?很多时候下半夜又不容易睡着。

当然一年算下来,日常没什么重大赛事的日子还是不少。大赛的间歇期,平均每天投入在头条号的时间和精力至少都在3个小时以上。但是说实话,这么多年也牺牲了很多节假日和周末,牺牲了不少与家人亲友团聚的机会。

“一万小时定律”靠谱吗?

今年4月27日世乒赛女单决赛,刘诗雯以4-2战胜队友陈梦个人首次拿到世乒赛女单冠军。可能很多人都清楚,那个时候比赛一结束,如果在头条号平台写这场决赛的战报,基本上是出不到彩的。很多时候重大赛事结果一出来,我们去单纯地抢速度,可能效果不会太好。头条号需要更多有深度有质量的文章,这就牵扯到一个大家关注的话题——积累。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说:“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坚持1万小时就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说匠人吧。听起来似乎还是比较诱人的,做起来却不见得人人都能坚持得下来。即使我们写了很多年稿的人,认真写一条稿子,从立意到成文到检查好再到发布,大约都要1个小时。打比方一天花3个小时写3条乒乓球的稿,要完成1万个小时的目标都需要9年多时间。

但并非花了1万个小时,就一定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现实一点说不是耗费了大量时间在创作上就一定能成功。不论是写乒乓球、羽毛球还是田径,几乎每次重大题材出来后,我写完自己想写的稿,都能搜到同行写得更精彩更有深度的同类型稿件。我在羡慕他们的同时,也不断在向他们学习,揣摩他们的创作角度和思路,思考优化自己今后创作的思维方式。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一位编辑曾对他说:“村上先生,刚开始,你不妨写得多一点。作家可是靠着拿稿费不断成长的。”我们可能都成不了什么大家,但只要每天坚持不懈,还是能取得在自己熟悉领域的突破和进步。而且我们的突破和进步,就如职业网球球星赛场上奖金挣得多就表明成绩越好一样,在头条号挣到的稿费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好的激励。

向同行学习也要向网友粉丝学习

以前在报社,如果自己写的新闻有错别字什么的,也有读者第二天见报后打热线电话来指正。头条号是全新的自媒体平台,稿件质量如何,是发布后立即就交到网友和众多粉丝面前检验的。当然文章里的笔误、错别字只是一方面,遇到偶尔有这样的情况,肯定要及时修改文章。

头条号的文章,可以更亲近读者亲近网友,所以在行文语言方面也可以适当更轻松一些。在这几年的头条号创作中,笔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网友和粉丝对体育项目的理解,甚至有时候比我们原文作者还深。比如乒乓球、排球,很多体育迷喜欢这些项目多年,对项目的熟悉、理解程度很深,他们跟帖做出的点评,有些真可谓是真知灼见。在创作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向同行学习,有时候也要向这些网友和粉丝学习。我们的网友粉丝,既是我们的朋友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监督我们前行的良师。

非常感动的是,经常也有粉丝通过跟帖或者私信,为我们提供创作线索。这些粉丝朋友,他们有的是中国羽毛球队的铁粉,有些是中国田径的忠实拥趸,他们对自己关注的明星和项目的热爱程度值得我们尊敬。正是有这么多中国体育的关注者和爱好者,不断与我们一起交流互动,我们才能更好地持续不断地见证国家各项体育事业的发展和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