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一:后补贴时代你造的车谁来买?

圆桌论坛一:后补贴时代你造的车谁来买?

主持人:下面结束主题演讲环节,进入圆桌论坛。我们接下来为大家安排了三场圆桌论坛,“后补贴时代你造的车谁来买”、“电动汽车会取代燃油车吗”这些话题,我们邀请行业内部的精英和各位重要的行业参与者进行充分的讨论。现在有请工作人员在台上进行座椅的布置。虽然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最近几个月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变化,但是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中心和重要领域,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我看到一个数字,2018年全世界卖出新能源汽车201万辆,其中有一半以上在中国,我们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市场。第二大市场是美国,他占的数量只有201万辆的16%。把欧美日韩统统算上,他们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远不如中国全面丰富,可以说中国是当前拥有完整而密集的唯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的国家。所以如果想在以能源为核心的第四次汽车产业革命当中占得先机取得胜利,就必然绕不开中国市场,同时也依靠着中国力量的更加壮大。

我们邀请各位行业内的精英与大家在台上就一些核心话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这样的时刻是大家思考的机会,也是蓄力的机会,现在的理性和冷静对于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有可能我们会在这段调整以后走得更好、跳得更高,现在是失望之时,也是希望之春。有可能会与国际国内大的经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包括中美之间的交流讨论,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周期的影响,所以对于整体的行业来说,我们都将共同迎来一个调整之后未来的增长。

现在台上的布置已经完成了,有请第一场圆桌对话的各位来宾。有请该场圆桌主持人原奇瑞研究院总工程师、纵目科技副总裁陈超卓,参与论坛话题的五位嘉宾分别是奇瑞新能源总经理高立新、博郡汽车董事长黄希鸣、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俞经民、百度资本管理合伙人CFO张金玲。主题是后补贴时代你造的车谁来买?下面把话筒交给陈总为我们带来第一场圆桌对话,有请。

陈超卓: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跑到北京帝都参加这个活动,因为时间有限,我现在切入整题。今天的嘉宾有传统车企,还有新势力造车代表,还有钱袋子投资人代表,挺全的。今天的话题就是补贴退坡以后你造的车谁来买?这是我个人非常关心的问题。我昨天看到一个视频,奇瑞新能源总经理高立新总把车送给了天安门广场的武警总队,弄的视频挺高大上的,我觉得他的思路挺高。汽车行业的周期现在低谷,我在底特律经历了三场周期,现在大环境是汽车下行,28年来一直往上走,第一次往下行。第二,补贴退坡的环境下,车企都比较困难,咱们如何应对?我们这阶段的50分钟围绕这些话题展开。新能源行业怎么办?请大家谈谈看法,首先请高立新总,他是我13年前回国时候的老领导,他面试我进奇瑞。

高立新: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投资人,尊敬的同行伙伴们,大家好,我觉得这个题目有点坑人,好像车没有补贴就卖不动了。我简单讲一下新能源的过程,可能在座的走的路差不多,奇瑞公司1999年就开始做新能源汽车了,是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开发的公司,2010年成立了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有独立的销售渠道、独立的新能源运营体系和独立的产品开发体系。那个时候并不是冲着补贴去的,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我是2014年从传统转到新能源去了,正好赶上一个补贴的好时候,2014年之前公司做了内部审计,2014年之前奇瑞集团对新能源投入了26.5亿,国家的科技项目做了20多个项目,拿了5、6个亿,加起来32个亿,到我去的时候烧了30多个亿,好在那时候奇瑞有钱烧。今天说搞个新能源车有几百亿的门槛,如果把当初30亿搞到房地产其他项目上去,这也是几百亿的资产。做新能源的人真不是冲着补贴去的,我们确实有情怀,也是看到了整个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

补贴是个双刃剑,今天我们看到了所有依赖于补贴的厂家或就是冲着补贴做汽车的厂家在这轮比赛中可能要被淘汰掉,你只要依赖补贴肯定要被淘汰的。第三,还是回到这个题目上来,到后补贴时代怎么办呢?我们做了个市场调研,车毕竟是车,它是卖给老百姓用的,新能源汽车取代的就是传统的燃油车,现在客户为什么不买了?无非是价格比较高一点。同样的品牌同样的车,老百姓愿意多花1万块钱买这个车,今天拿一个模型来说,每个厂家自己定位自己的客户,你能不能多1万块钱造出老百姓更喜欢的车,比现有的产品更有竞争力的车,当然新能源车有特殊的功能,互联网企业把这些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我站在传统车的角度说,老老实实做车,老老实实把新能源做的车和传统车相媲美,我从传统车市场里把客户拿过来,我们的企业就能生存下去,至于能拓展什么新的功能,我想互联网会比我们做得更好,把话筒交给他们。

陈超卓:黄希鸣董事长,我13年前跟他是同一家飞机海归,现在他成了造车的董事长,我在苦逼的作为消费者问他问题。

黄希鸣:实际上大家做的方向差不多,我们刚跟夏利合资,十年前我下飞机之后就一直在搞汽车研发,说不清是个新势力还是老势力,好在今年我没有卖车,没有感觉到温度,我没有太多说话的权利,因为自己没在卖。我感觉美国经历多少次经济周期,来中国之后2008年我刚创业,中国在经济衰退的周期里面,但是国家通过经济刺激的方法把经济拉起来了,长期膨胀的28年汽车市场做了一个适当的调整,冷却一下,这是必然的经济规律。我认为整个市场的方向不单纯是补贴的问题,燃油车下降得更大,是大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结果,越是在这个时候企业定力要越大,我相信在美国经历过金融危机周期的人都知道,一次金融危机会产生10年以上的经济膨胀,等这次经济调整、大洗牌之后,剩下来的企业会迎来更好的市场机遇。

在这个时候企业做好产品,更多的投入研发,真正的关注点不是在补贴上,而是在满足toC的客户需求上,这是更关键的。我关注到上个月特斯拉的销售数据,上个月的销售已经达到4600辆,如果在上海投产的话单月突破1万辆是指日可待的。产品如果有充分的竞争力,得到客户的市场不太受经济方面的大影响,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的汽车发展正快速的从传统车往新能源车走,新能源车我们关注的是几个点,一个是整个产品的成本,电池的成本与传统车比成本较高,所以在后面的成本把控、技术的革命带来成本的进步,这是非常关键的。

我认为受影响的还有一点大家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关注性会影响市场的东西,后续大家把产品质量做好以后,客户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信任度增加,这个市场快速的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我认为这是必然的大趋势。博郡对未来的市场特别是toC的市场非常看好,目前在三个平台的开发,明年一款产品,后年一款产品,我们投入很大,相信未来能够走得比较远。我认为大家不要悲观,在大洗牌的时候我们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企业被洗掉了,真正被洗牌的企业都是在研发能力上短缺的企业,只要所有企业抓住这一点,后面市场的空间会更大,谢谢大家。

陈超卓:有请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总谈谈自己的看法,最近北汽把新能源重新归入集团了,说明北汽有allin新能源的趋势。

马仿列:首先我说明一点,北汽把北汽新能源归入集团,确切地讲是集团在整合营销渠道,把传统车和新能源的营销渠道整合。我说几个观点,大家之所以把话题后补贴时代你造的车卖给谁放在论坛里交流讨论,主要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补贴退坡一直在退,今年补贴退坡断崖式的退,退坡的比例超过75%,在这种背景下对全行业在新能源产业上的成本收益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但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企业,我觉得要有自己的定力。从几方面来看,首先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是要成本能力提升,传统的降本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北汽新能源在这里边提前做了布局,我们跟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了CP2电池包,这项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电池的成本,还有其他方面全价值链的所有环节降本。

第二,北汽新能源应对这场补贴退坡以后带来的挑战,我们及时调整了我们的战略,迎合整个新能源市场消费升级、产品升级的趋势,使自己的产品结构,中高端产品开发占的比例为主导,过去我们中低端的产品为主,今年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北汽新能源1-9月份销售突破了10万辆,我们的10万辆里其中80%以上都是12万以上的车型,补贴退坡以后影响最大的还是中低端产品为主,这是另外一个方向,如何调整产品结构迎合整个新能源市场的消费需求。包括我们在网约车上打出的漂亮牌,我们的一款车型在全国的新能源汽车里销售占了冠军的地位。

第三,一个新的产业、新的技术,政府通过补贴和推出政策来引导扶持一个产业是对的,但是这个市场不可能永远靠政府补贴生存,一定要走向市场化,走向市场最终要跟燃油车面对。特斯拉从来没有任何的补贴,至少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是没有的,他在全球卖的车已经超过了20多万辆,我们认为如果分析他背后的机理和营销模式,他开发的产品带来了用户尖叫式的或极其高的用户体验,即使高价钱用户也愿意花这个钱,如果我们能把这样的产品开发出来。

第四,补贴退坡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不是一件坏事,大家知道最近几年由于新能源热,各种各样的企业资本纷纷涌入这个市场,带来整个的市场鱼龙混杂、高低不齐,通过这次的补贴退坡一定会带来一次洗牌,那些弱小的、没有研发实力的、没有规模的可能会在这次洗牌中被淘汰,带来的是整个市场的净化。我就谈这几点。

陈超卓:下面请俞总发表看法。

俞经民:各位来宾好,各位嘉宾好,主持人好,13年前我们见过的,你忘了没有,13年前10月份是上汽荣威的生日,这是我今天参加这个论坛的很重要的理由。我一个搞汽车营销的人会参加资本的论坛,我受上汽集团CFO卫勇先生的委托,所以在任何场合别人说到北汽、上汽传统车企的时候我一直没有声音,不可能有人认为上汽是传统的企业,今天代表卫勇来,我代表卫勇承认一下,从股价来看我们很传统,净资产收益率这么高,结果股价这么低,还是企业太传统了,不然股价还可以高一点。

现在回答主持人的提问,看这个行业怎么样,这个题目需要200页,稍微讲点皮毛,这个行业进步非常快,是所有汽车人一起努力往前走。五年前有电商化、轻量化等等,到今天基本很统一,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为什么电动化在第一位,因为能源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推动影响是巨大的。国内还有一个特殊情况,2014年的5月24日习主席在上汽讲了一段话,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新能源发展必由之路,这个话很重要。

第二,我认为所有的补贴一分钱都没进上汽的口袋,都给用户了,所以补贴要退坡谁不知道,明年底就没了,有什么增加了吗?也有增加的,从购买环节向使用环节过渡,这个是有的。我们做新能源不可能是为了补贴而去的,是为了产品,这个产品能不能符合用户的需要,这才能推动电动化的发展。产品如何让用户要呢?除了本身电动化带来产品和汽油机柴油机的优势要发挥出来,比如轴距可以打一点,轮距可以大一点,空间可以布置一下,这些还不够,智能网联化,现在把产品拿得出手的无论是时间长远的车企还是在创业期的车企,没有智能网联化的新能源产品绝对是拿不出手的,你不智能网联,你将来如何和自动驾驶去搭边呢,你搭不上这个边,用户买新能源车没有享受到将来出行的好处,为什么要买你呢,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所以从互联网车到智能座舱,这里面的升级,交互手段要升级,交互要没有摩擦感,像空气一样,这样的交互才能变成情感上的交流,这是互联网汽车到智能座舱,还得乘以自动辅助驾驶,一个个场景最终实现智能驾驶。没有这样的产品,有补贴也卖不掉。

第三,共享化,这是人们对汽车拥有态度的变化,我对后市的市场还是很看好的,我认为经济发展,大家钱袋子会越来越鼓,鼓了以后还得消费,衣食住行,行占这么大一块,能不消费吗?车子还得买。可能简单的A到B点的位移就交给共享化了,你的专属空间得花钱买,所以汽车行业不因共享化削弱,只会更大的发展。

第四,国际化,补贴跌了车卖给谁?不仅卖给中国人,还要卖给全球人民。我们已经批量出口欧洲,特斯拉的厂子在上海建得很快,他报出了很宏伟的数字计划,几十万辆往上报,上汽集团也有压力,我们能够批量出口欧洲,这个证明全球品质欧洲严选,全世界新能源标准最高的可能在欧洲,有多少人可以出口欧洲达到欧洲严选?整个市场不仅是中国化的,更是全球化的,谢谢主持人。

陈超卓:谢谢,非常好,我就是在卖自动驾驶的,发愁落不了地,指望着卖给你们做新能源汽车的。回到资本,百度资本合伙人CFO张金玲女士,请您谈谈您还会投新能源汽车吗?代表资本,不是代表百度,我知道百度投了威马。

张金玲:刚才俞总已经讲了很多很关键的点,前面几位老总也提到了,既然这个论坛是说后补贴时代,我们想补贴当时给和现在不给是为了什么,理性的分析补贴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有两点,是我个人的想法。第一,传统汽车的利润的量还是很大的,如果向新能源汽车太倾斜的话可能会有对传统汽车有影响。第二,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方面,如果补贴减少了说明新能源汽车的量起来了,量起来了补贴自然而然就会减少,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经济上的规则,所以我们应该把新能源汽车的量看成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而不是说还有人会买车吗,我觉得这种问题不存在,就像刚才俞总讲的是绝对不存在的。这是第一,我讲的是补贴的理性的分析是因为量起来了所以补贴才减少了或急剧减少了。

第二,所有的政策后面都有它的驱动力,就像环境交易所的副总裁王总讲的现在的补贴给了绿色,给了充电站,这种补贴从纯粹的购买变成了他希望能够改进用户体验和以后的环保,这两点能看到政策是有导向的,而不是纯粹的把补贴减掉了就不再让你消费或者不再给新能源汽车各种各样的政策了,这种解读太偏颇了。刚才几位老总都提到了用户体验是互联网里的一个词,只有用户体验达到了,用户才愿意掏钱去买,用户体验在新能源汽车上其实非常显著,这是传统的汽车有可能达不到的。在座几位都是男士,肯定都开过新能源汽车,一定有过驾驶体验,当你开上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再回过头来开传统汽车,你可能会感到哪儿不对劲了,一定有这样的体验,百分之百的,因为我们家里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所以在开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包括它的人机互动,现在有阶段性的自动驾驶的体验,驾驶感和加速,这些东西都是回不去的,你一旦踏上了高速公路就回不去了。

刚才我们讲到补贴去了绿色和充电桩方面,这就是在用户体验上的另外一个加强,我知道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些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比如充电不方便等,但是这些一定会被克服,所以从资本的角度讲这是一条完全不应该质疑的道路,不管有没有补贴,我们一定还会按这个方向去走,因为这是一个未来,是不可阻挡的,只不过有短期的困难或有倾向性,没有人能阻挡最后有那么强的用户体验的快消品的产生,汽车以后就是个快消品,这就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陈超卓:我接着再问一下张总,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盈利情况不好,投资人等得起吗?

张金玲:特别短地回答您,等得起,刚才我讲这是一个方向,我们不可能去否认未来的方向,这个方向里到底会摔多少跟头遇到多少困难,这些事情是必然的,没有一个新事物的诞生是那么容易的,这是自然规律。等得起,而且一定会等。

陈超卓:你的耐心有多长?

张金玲:这显然就是个陷阱问题,跟潜力股是一样的,当你看到整个经济环境和资本环境回头的时候,包里的钱去干嘛呢,这是个快消品,和手机、电商、空调这些东西是一样的,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出钱买用户体验非常好的东西,所以一定等得起,而且也有耐心等。

陈超卓:还是绕了一圈不往坑里跳。有传统车企出来的,我换个方式问问题,问黄总,你传统势力干过,现在造车,针对传统车企有背书,你做的车怎么取信于消费者?

黄希鸣:这是比较难的问题,产品是个口碑营销的过程,汽车产品有很多新晋企业在这方面犯了一些错误,认为汽车产品是单纯靠营销能拉起的产品,当丰田进入到美国的时候,人家把丰田当成比较低价的低质的产品,所以丰田是通过不断的改进不断地在市场赢得口碑,无论传统汽车新晋汽车,老百姓是最聪明的,大家千万不要忽略老百姓的智慧。很多人说我们产品很好,但是叫好不叫座,那是产品不好。因为老百姓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的产品就是好产品,新晋企业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大把产品做到极致方面,我们做产品的也知道汽车是慢慢爬坡的过程,市场也是慢慢接受你的汽车的过程,很多产业第一年销售了很多,过了第一年之后整个销售直线下降,所以在汽车产品过程中销售曲线不断往上爬比大起大落要优良很多。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像北汽销量比较大一点,大家的销量不是那么大,弯道超车有时候理解有点误区,在起量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一些品牌,给市场一些耐心的机会,慢慢的把口碑做起来,这是我的理解。按照上次在博鳌论坛的讲话,电动汽车到2035年占比达到50%以上,假设中国3千万量不变,新能源汽车占比到1500万辆,这么大的市场肯定会孕育出非常伟大的品牌出来,这点自信心还是要有的。

陈超卓:你相信博郡是伟大的企业。

黄希鸣:如果自己不相信的话是没有热情把他做出来的。

陈超卓:叫好不叫座实际是产品力的问题,对于新势力来说有个很大的挑战是成本,相比传统车厂的供应链成熟,怎么应对这方面?

黄希鸣:我们做的过程中,国外最大的主机厂最近也到我们公司来,新晋企业也有一些好处,新晋企业以往历史的负债要低一些,如果能把材料成本控制得非常好,固定成本会低一些,当然花钱要小心。做一款车花几百个亿,这种说法我是不赞成的,拿几百个亿做一款车,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做一款车10多个亿就已经很好了,一款车的销售周期在四五年,如果拿两百个亿三百个亿才做一款产品出来,那固定成本要摊销多少,怎么在财务上证明你的可持续性。目前大家看到很多负面的消息,实际上在成本控制方面是致命的,因为老百姓是非常聪明的,他对产品的品质和产品的价值能够有很好的衡量。有些产品叫好不叫座,你觉得好,老百姓觉得不好,像俞总说的不单纯是功能,还包括车联网、造型等等,它是综合的,一款产品的好坏在方方面面都要体现出来。为什么汽车这么难,汽车和大部分工业产品不一样,涉及的面太广了,它是个短板理论,你在哪方面不强,你不强的那一点就代表你产品的水准。

陈超卓:谢谢黄总的解释。传统车厂怎么看待新势力挑战?外来的狼来了,外资品牌特斯拉在中国设厂,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请高总说一下。

高立新:现在都讲融合,我希望今后不要提新势力旧势力,咱们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都是为了中国的汽车事业做贡献,也是为了中国的产业转型,也是为了中国汽车在一起奋斗。从资本的角度来说,首先必须大批量的资本要进来,没有资本进来产业做不起来,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最大的好处是把这个行业做起来了,把资本的热点做起来了,让钱往这里面流,同时在一个产业里面也允许失败、允许尝试、允许试错,这是对我们行业最大的宽容,给我们争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和资源。后续整个新能源企业能不能起来,关键还是靠自己,打铁还得自身硬,我们今天到了新能源时代,跳出传统车来说,必须要有创新,不是打酱油的跑来做车,不是这么个事,一定要有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方法、新的能力、新的模式到这个行业里面来推动行业的进步,这才是真正的创新,创新是新能源行业企业带动整个汽车行业向前发展的最主要的抓手,刺激我们行业的进步。

对于传统车来说,也算比较悲哀了,并不是说汽车行业的悲哀,车企主动在做新能源车,没有一家传统车企说不做新能源车,我们国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是做新能源的老车就不能做了,必须做,不做还不行,这是国家要求的,最新一版2030年规定国家新能源产品达到40%,40%的量并不是新增的企业,包括传统的企业转型,所以我们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到任何场合我都要说,以后不要分那么仔细,我们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只不过希望将来投资的资本在投资的时候把新能源这块高看一眼,把这些项目多投一点,传统的少投一点,从国外来的同志也能感觉到,最后一代传统车内燃机的产品研发到2025年就停产了,这也是一个信号,资本是助力的。

陈超卓:北汽马总。

马仿列:谈几点观点,作为传统汽车企业,将来整个新能源领域面对新造车势力的竞争和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竞争,这是必然的,整个汽车产业都在面临一个转型期,随着全面向着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转型,传统汽车在往这个方向转,新造车势力借着智能网联化,借助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进入电动汽车领域。作为跨国企业,他的转型也一定要向这个方向转,基于这种情况,大家迟早会在一起面对这种竞争,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不用回避,也不用觉得可怕,直接面对就是了。我们自身也要有自己的竞争资本,这里面最主要的还是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北汽新能源,我们多年来在技术研发上持续的高投入,每年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上的投入几乎占了整个销售的20%左右,8月份北汽投资20个亿以三电为主的CNN中心投入使用,这个中心目前在国内绝对是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在全球也应该是一流的,只有有这样的能力和资本才能参与竞争。

北汽新能源在另外一些方面也走在了全球最领先的位置,比如换电,我们不仅有自己换电的技术和换电的商业模式,在全国已经运营了2万多台换电出租车,在换电模式下我们又派生出了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车电分离,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可以把消费端的成本大大降低。我觉得中国的汽车企业包括传统的汽车企业,这么多年来积淀了很多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也有这个能力去面对这种竞争,这是一个观点。

我们面对的这种竞争不是封闭的竞争,我们也在开放的进行合作,比如我们和很多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并不只是竞争,奔驰本身就是北汽新能源的股东,我们和世界著名企业麦格那(音)正在进行合资合作,跟西门子也在合作。北汽在整个竞争中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是一种完全开放的姿态在应对挑战。

最后一个观点,互联网企业也好跨国企业也好参与到整个市场里面的竞争,对这个市场不是坏事,它可以带来整个产业快速的技术进步,同时有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同和接受新能源车这个产品,使这个蛋糕越做越大。

陈超卓:俞总,既有电动车又有传统燃油车,你怎么做到左右手互搏?

俞经民:没有左右手互搏,而是相互促进,刚才说了传统势力,又说了新势力,我觉得先帮新势力鼓鼓劲,有人说新势力好像缺点经验,大家看看哪个新势力新创企业没有经验丰富的人,黄总就是,蔡建军、小鹏汽车的总裁顾总都是很有经验的,在汽车界金融界各方面都很有经验。新创企业一定有经验有抱负有想法,我全部身价都进去了,肯定对行业有帮助,大家真心实意的真金白银往里面投,绕不过去的还是工程师到底在为谁打工,为用户打工,我们企业就有机会,为梦想打工,梦想和用户一样也很有机会。我刚才听黄总讲个话,我觉得很亲切,上汽集团工程师文化是根深蒂固的,出来都喜欢讲技术,一个个城攻下来,新能源就三个城肯定要拿下,我们也是一样,也是真金白银的真情实意地在投,传统车我们也没有减缓。眼前还是比较清楚的,几年以后怎么样我不敢讲,我们在汽油机、柴油机还要真金白银地投下去,技术方面投下去肯定有回报,真正要有销量还是要帮用户解决问题,他能够尝试到其他车没有给他提供的不可替代的或超越他想象的,这个企业就可以投了,最后还是投在人的身上,怎样的团队能为用户创造价值,这方面还是可以探讨的。

第二个值得投的不光是主机厂,渠道也应该投入,服务链,不仅是出行市场,经销商要不要投,经销商也值得投,我们会建一个新的网络,我们肯定要把线上部分加强,线上部分加强以后线下部分可以轻一点,投入可以小一点,这么多4S店从业的投资人也在等待,也在寻找机会,难道4S店这个行业不行了吗?这两年收入越来越少了,越来越难活了,我们怎么更好的提高效率。新能源资本在渠道上面你们也可以找机会,我们也愿意探讨,以上汽为例,在国内要买品质的新能源一定会想起上汽,我现在批量出口的是M级品牌,今年这么多出口还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五年前开始做上汽荣威和上汽名爵M级营销服务的工作,去年9.7万辆主要是荣威,名爵比较少,今年也能做到这个数,增长不大,海外的比例在大幅度提高,我在想海外什么情况,只是我们标准做得高能到那个地方卖吗,也有品牌和渠道的问题。所以车做到用户喜闻乐见也只是个敲门砖,渠道上面该怎么做,新零售该怎么做,我们会积极的探讨。我们在11月份另外一场大活动,广州车展之前我们将对NetGreen进行专题的讨论,请媒体智库们给大家出出主意,怎样在渠道方面有更好的模式,还是围绕客户的体验有更好的投入,也欢迎资本的投入,谢谢。

陈超卓:请张总总结一下新能源这块还有哪些环节可以投。

张金玲:针对您这个问题,上下游汽车里面的所有软件硬件都是投资的方向,芯片、雷达、传感器这些东西我们都在看,其实汽车就是个载体,所有载体上面出现的服务硬件都值得看,都值得做,2025年的智能制造也没有新势力旧势力之说,因为这是汽车发展的方向,以后大家都会往那个方向走,为什么叫智能制造,不光硬件要智能,软件要智能,服务也要智能,这些就是人性化的过程,这就比较明白了,能够解释刚才说的很多问题。

陈超卓:谢谢大家,时间到了,现在是周期性,汽车行业一定是周期性的,现在是行业里大浪淘沙并购重组的好机会,等到春天来了,熬过来的企业竞争力一定会非常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