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父母,“逼迫”孩子做这些事,长大后他会感激你的

高明的父母,“逼迫”孩子做这些事,长大后他会感激你的

现在的家长非常孩子的爱孩子,会照顾孩子的心情,只要孩子不愿意,一般不会强迫孩子做。就比如叫孩子打扫卫生,孩子极不情愿,即使拿着扫把也不扫地,家长一般都不会强迫孩子做。

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不主动叫人,即使家长让孩子叫,孩子也不听,家长一般不会坚持。很多家长的态度是,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就好了。

可是一个人的习惯,性格都是一点一点形成成的。当我们熟悉的人成年后依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或者脾气大,遇事不能冷静处理。

我们就容易这样说:“他从小就是那个样子,长大了还是那个样子。”其实就是经过长期的习惯养成的。

在前不久,我的孩子,想玩手机,妈妈原本是不同意的,后来说如果把作业做起了就可以玩一会儿,这原本是一种鼓励方式,可是孩子为了玩手机,刚开始还认真做作业,后来就敷衍了事,就是为了快速能玩手机。

那种方式大约用了半个月,最后果断控制了,现在孩子只是偶尔想玩手机,上学期间是坚决不给玩手机的,并且会监督孩子做作业,孩子做作业有抗拒心理,但是还是会做。

因为孩子不做作业,我们也学老师发五角星的方式,达到一定的数量可以换东西。孩子还是很期待的,而且也在计划自己要得到哪种程度的奖励。

在孩子成长中,孩子小,其实很有个人思想的,很会为自己着想。要是由着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孩子多半没有什么成绩可以看,更没有大作为。因为孩子也想轻松简单的,甚至只想消费和玩耍。

所以,家长要逼孩子做这些事。

1、逼孩子读书

我们都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一个人要有知识,要有阅历,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所以,读书就是我们进步的开始,就是我们提示自我的开始。

在学习中,孩子不会做加减法,错误率高,被批评了就没兴趣了,就自我放弃了。或者在学语文的时候,要学很多的拼音,很多的汉字。然而,在学拼音的时候,就让很多小孩子感到困难,发音不准,把拼音颠倒认读,“b”“p”“d”“q”,或者“ie”“ei”“iu”“ui”等,傻傻分不清楚,孩子有挫败感就容易放弃。家长能让孩子放弃吗?

很显然,我们不能让孩子放弃,必须要孩子学习,哪怕家长一遍一遍地教,一遍一遍地讲解,只要孩子有点进步,心里就是高兴的,其实那就是一种“逼迫”孩子学习的方式。

从小逼孩子学习,看上去有点“残忍”,但是当孩子有进步,或者在同样的学习中,孩子能很好地完成时,其实孩子心里是很高兴的,那时再反问孩子学会了之后,是不是感到特别的轻松,特别的高兴。孩子的回答肯定是高兴的,可能他的表情首先暴露了他的兴奋劲。

2、逼孩子不要依赖手机

现在的手机,就像一台迷你电脑,功能特别强大,能查资料,能办公,能聊天,也能游戏,能看电视,还能看各种小视频。在生活方面还有强大的支付功能,不要现金只需一个手机,就能完成很多订单。

而孩子尤其对手机游戏,视频感兴趣,给孩子一个手机,他能安静一整天。而且孩子一旦玩上手机,就特别的有瘾,做啥都想到手机。

曾经一个朋友没限制孩子玩手机,甚至为了让孩子规矩点,还给孩子手机玩。让孩子做作业时候,不会的就要问他,孩子嫌麻烦,就自己在手机上查一样的题 ,然后抄写下来。

吃饭不好好吃,也要看手机才吃饭,家长也是依着孩子。还说,不依着就不吃呢,没办法。而且手机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健康程度也不一样,孩子很容易被不好的内容带坏。

除此之外,对孩子的视力也是有影响,不如常见的斜视,散光,近视。上次去保健院做儿保,就有不少孩子眼睛出了问题,医生的建议就是“不给孩子看手机。”

而长时间地看手机,还会影响脊椎,影响颈椎,相信有不少家长有颈椎病,自己应该想想是不是有长时间看手机的习惯。

而孩子正在成长发育,所以不能懈怠,不能由着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家长要做好监护,才是对孩子负责的做法,别等到孩子大了,才后悔当初没有严格管教孩子。

小孩子很少有自制力的,而且还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别的孩子在任性的时候能等到玩具,或者当别的孩子耍脾气的时候,还能得到家长的额外奖励的时候,孩子就更容易动摇自己的自制力,怀疑自己坚持的意义。

如果家长不逼一下孩子,那孩子可能就随波逐流了,那样的结果就是平淡无奇,甚至表现更差。我想,没有哪个家长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不管,内心里肯定对孩子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期待。

那么家长就要逼一下孩子,让孩子先“吃苦”,在“吃苦”中找到乐趣,再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