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钓鱼热”背后不文明现象频现,小伙主动清垃圾被清洁工狂谢

北京“钓鱼热”背后不文明现象频现,小伙主动清垃圾被清洁工狂谢

自本市水务部门公布了一批推荐市民钓鱼的地点后,京城各处水系旁钓鱼的人数可谓明显增长。

房山区小清河水边,青蛙与垃圾为伴。

钓鱼爱好者们承认,经过多年的治理,北京的河湖水质发生了质变,各种鱼的数量也增多了,“钓鱼热”因此而来。但同时,大量钓鱼人的不文明行为频频出现在清澈的河湖边,乱扔垃圾烟头、随地大小便,都成为与河清水碧不相称的“风景”。

记者走访发现,无论市内还是郊区的河边,都有钓鱼人破坏环境的情况。问题背后,既有钓鱼场所缺少公共卫生设施的原因,更有钓鱼人群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现实。

垃圾遍地 烟头包装最常见

早上七点,八一湖东侧水闸旁已有七八个人坐在岸边等待鱼儿上钩——这里是今年被水务部门推荐的钓鱼地点。

一位拎着渔具的中年男子,正要加入到钓鱼人的行列。只见他寻了块空地,放下自己的装备,却不着急拿出鱼竿,反倒是先从兜里掏出来一袋烧饼和鸡蛋,边剥皮边和旁边的钓鱼人聊起了天。

不一会儿,中年男子手中的鸡蛋壳,便直接“飞”进了沿河甬路旁的绿化带里,消失在一大片爬墙虎背后。再过片刻,烧饼进了肚,男子手中的塑料袋,也被直接扔进了草里。

准备停当,钓鱼人终于打开了渔具包,拿出了鱼竿、小盆和一袋鱼饵,撕开鱼饵的袋子,被撕掉的袋子边缘,顺手扔进了河水里。经过大约十分钟的准备,开始钓鱼的同时,钓鱼人也点上了一支香烟。几分钟后,一支烟抽完,钓鱼人把烟头扔在脚下,蹍了几下。

这仅仅是钓鱼开始的半个小时,钓鱼人已经随手扔掉了四件垃圾。

虽然看上去,他扔掉的几件垃圾都挺“不显眼”,这是因为扔进绿化带的鸡蛋壳、塑料袋被爬墙虎的叶子盖住,鱼饵袋子随着湖水荡漾在湖边栏杆下,只有小小的烟头还在地面上“露着头”。可扒开爬墙虎,能看到下面藏着各种垃圾。

与城里的河流相比,昌平的温榆河完全是另一番景色。不少钓鱼爱好者都把这里当成好地方,因此坡度不陡的河边,常常每隔几米便有一位钓鱼人。

“我在这儿玩了两年了,去年远没有今年人多,连今年的一半都不到。”究竟钓鱼人增加了多少,大致可以从爱好者们的交流中探听一二。“我第一次来,这儿怎么样?听说不错啊。”“我第二次来,上次在这儿玩了三个小时,钓了十多条小鲫鱼。”钓鱼爱好者们经常互相打听鱼情,“今年净碰上新手了。”

适合钓鱼的区域,附近一般都有渔具店,与钓鱼人增多呼应,渔具的销量上涨已经持续了几年,而今年夏天又有一次明显的增幅,“相比往年涨了将近三分之一。”南护城河附近一家渔具店的售货员表示,这些年渔具越来越便宜,鱼饵也越来越成熟,钓鱼变得简单了。

钓鱼简单了,随之增加的是岸边垃圾增多。辨认钓鱼人经常占据的位置很简单,在这样的位置旁,最容易找到的就是鱼饵包装袋。有钓鱼者介绍,如果一个钓鱼人钓一天的话,可能用掉一大袋鱼饵,或是几小袋鱼饵。不少钓鱼人都将包装袋扔到菖蒲芦苇丛深处,甚至直接扔在草地上。除此之外,凡是钓鱼人聚集的水域,几乎每个钓鱼位置前,都能找到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烟头漂着。

无处“方便” 钓鱼人随地“释放”

虽然钓鱼地点被遗弃的垃圾不少,可在上述官方推荐的钓鱼地点附近,却很难找到便于人们处理垃圾的桶、箱等设施。除此之外,钓鱼动辄几个小时,其间需要“方便”一下的话,也是一个难题。

例如八一湖东侧的钓鱼地点,距离最近的厕所也有300米远。于是,河堤上钓鱼平台的两个角落,成了钓鱼人们固定的便溺地点,常年散发着骚臭味。一些男性钓鱼者甚至不管不顾,站到墙角转过身就“释放”起来,全然不顾路过或来此钓鱼的异性。

离城区更远一点的房山区小清河,沿河数公里随处可见钓鱼的人,然而这里干脆找不到公共厕所。沿河路另一侧的一片小树林里,满地便痕。

对于垃圾桶的设置,钓鱼人们意见并不一致。有的人认为应该设置垃圾桶,也有人认为,郊区的环境相对自然,因此不必设置垃圾桶。

“垃圾桶也未必能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提高个人素质。”李女士一家三口开着车来到小清河畔玩,鸟叫蛙鸣,让他们感觉到了环境的改善,好奇的孩子来到河边看钓鱼,“回家一路嚷嚷鞋扎。仔细一看,脚上踩了一个鱼钩。”

乱扔渔具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些沿河的菖蒲草丛里,缠绕的废旧鱼线如同蜘蛛网,有些上面还带着锋利的鱼钩。钓鱼人表示,钓鱼换下来的旧鱼线一般都是随手扔掉:“鱼线很细,拆下来扔在地上,连我们自己都找不到。”

河边一处钓鱼人经常光顾的空地上,遗留着钓鱼爱好者剩下的一团鱼饵,已经招来了不少苍蝇。一只小青蛙蹲在鱼饵旁,等待苍蝇落在鱼饵上,突然跃起将苍蝇吃掉。颇具自然魅力的一幕旁,也是遍布着钓鱼人留下的袋子、烟头等垃圾。

道声“谢谢” 环卫工盼您自觉

在温榆河记者看到这样一幕,一位环卫工人沿着河岸走来,向沿途的钓鱼人询问是否有垃圾要扔掉。一位小伙子表示自己将会带走一些垃圾,环卫工人听了,一个劲儿地向小伙子道谢。

“我每天要沿河走两遍,上下午各一趟。”这位环卫工人隶属于水务部门,他带着一个装垃圾的大袋子,手里握着夹子,随走随收垃圾,“今年钓鱼的人突然多了起来,能自己把垃圾清理掉的人太少了。”

环卫工人坦言,常有人将垃圾扔进灌木丛,而水边的灌木丛几乎无法清理,一脚下去可能就踩上湿泥或是水没脚踝。至于水中数不清的烟头,“我们也要捡,但根本捡不过来啊。”

清河毛纺桥河段是今年新设立的钓鱼区域,下午四五点钟,天色擦黑,很多钓鱼人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在这里记者看到了两处打包好的垃圾袋,里面包括鱼饵、食品、饮料瓶等垃圾。

“我每次都这么做,这是因为看到之前有人就是这样做的,给人家环卫师傅省点事儿,也别破坏环境。”一位收拾渔具的老先生说。

虽然丢弃垃圾的问题普遍存在,但仍有不少钓鱼爱好者会在走的时候清理遗留的垃圾,并装袋带走。只是这样的好习惯,未能得到更多鼓励和宣传。

随后,记者联系了河湖管理部门,对于缺乏配套设施等问题,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考虑在钓鱼区域设置垃圾桶,也有工作人员说,设置垃圾桶、厕所的方案已在讨论,“希望有人能给出既贴合自然又能收纳垃圾的形式,更希望钓鱼人能够自觉地带走影响自然环境的东西。”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张硕 文并摄

流程编辑 王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