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你儿子剑法真好,大臣听后转身砍下儿子首级,然后自刎而死

皇帝:你儿子剑法真好,大臣听后转身砍下儿子首级,然后自刎而死

导语:皇帝对大臣说你儿子剑法真好,大臣听后转身砍下儿子首级,后自刎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句话道尽了功臣良将的最终命运。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君臣关系是很微妙的,尤其是开国皇帝与开国功臣之间。历史上有很多开国皇帝对此事都是头疼不已,所以为了巩固皇权,大肆杀戮功臣也是很常见。

朱元璋就是最典型的这样一位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有大能力的人,他有智慧治理国家,也有威严管理群臣,更有手段来制衡各方势力。可朱元璋不是神仙不能长生不老,所以如何让自己的皇位一直传下去是个要赶快思考的问题。

太子朱标也算是朱元璋心中最理想的接班人,朱元璋性格凶狠,而朱标仁厚。开国的时候需要向朱元璋这样凶狠的人来奠定基础,但是国家稳定了,就需要像朱标这样的人来维持。朱标为人宽厚,早年也能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小有建树,所以朱元璋的一些手下很信服他。朱元璋想着只要不是那种战功赫赫的功臣就可以留给儿子,朱元璋精心为朱标留下了一个好的班底。就在朱元璋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朱标去世了。这下朱元璋慌了,太子去世,皇孙年幼,早些年给朱标留下的班底虽然朱标能震的住,但是自己这个小孙子却不一定,所以朱元璋开始了下一步的谋划。

为了帮小孙子铺平上位前的路,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大肆屠杀功臣,将留给朱标的班底杀了个干净。蓝玉一案受牵连的多达一万五千多人,朝廷百官也是惶恐不安。

就在这时傅友德被召回京城。在刚回京城,王弼就曾对傅友德说:“皇帝年事已高,猜忌心又重,极有可能会对我们不利。”,不料一语成谶。

说起傅友德这个人,可是大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傅友德家境贫寒,在民不聊生的的战乱时代,为了活命,投奔常遇春开始南征北战,被称为"百胜将军"。洪武元年,傅友德担任先锋挥师北上,杀入大都,逼迫元朝投降。朱元璋登基后亲自赏赐免死铁券,甚至还把自己的闺女嫁到了傅家。这时候的傅友德可谓是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但是傅友德早年与蓝玉来往密切,因此受到了朱元璋的猜忌,害怕傅友德会有什么想法,所以打算一不做二不休找个理由除掉他。好巧不巧,傅友德的儿子傅让把一个把柄亲手递到了朱元璋的手里。傅让在皇宫当守卫,有一天朱元璋宴请百官,傅让站立在侧,但是朱元璋却发现傅让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剑囊。

朱元璋便转身对傅友德说:“你儿子剑法不错啊。”言下之意傅让竟然没有佩戴剑囊,是不是意图谋反?又命令傅友德传唤儿子来谢罪,没多久傅友德就回来了,他把儿子的头颅扔到了大殿之上。这一举动吓了当场所有人一跳。朱元璋更是气愤的大骂:“你为何如此残忍?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傅友德冷笑着说道:“你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的性命吗?这不正是你想看到的吗?”,说完就从抽出宝剑自刎而死。

即使如此,朱元璋对傅家也没有完全放心,为了斩草除根,他把傅家剩下的人都发配到了边远苦寒之地,让当年的一代功臣就这样默默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小编有话说:几十年的刀光剑影,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有的是为君王而死,有的是被君王杀死。想来所谓的孤家寡人,大概就是如此吧。

从傅友德的事情来看,真是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如履薄冰,只有能证明自己不会对皇权产生任何威胁,才会让君主放心吧。想来就算傅友德不杀两个儿子,不自杀,他们的好日子也不会长远,指不定以后会被披上什么罪名处死,现在自杀还保留了一点将士的尊严。大家对待朱元璋处置傅友德这件事又是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