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李安的好奇心报告

《双子杀手》,李安的好奇心报告

终于等到了李安导演的《双子杀手》上映,今天凌晨我和大把同样期待这部电影的观众一起感受了这部用120帧+4K+3D技术制作的电影,然后难得有了一次没有彩蛋却依然全场等到字幕完的观影体验。

在开始正文前,以防有必要,先跟大噶圈一下知识点:

120帧,是指影片每一秒钟都有120幅静态图画,和常规的24帧制式相比,这意味着银幕中运动的物体会更加清晰。

而《双子杀手》在120帧技术基础上更加料的是,里面的年轻版史皇是CG技术合成的,合成人物的每丝肌肉反应都会在这120帧里被更准确地放大捕捉到。所以毫无疑问,这会给观影体验带来很大加分。

那么在这项技术上,李安导演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没有剧透 放心下滑——————

美国国防情报局的特工亨利,是国情局里一流的杀手。

在两公里外向行驶列车上的目标人物开枪,也依然能得手。

但是这样水准顶尖的杀手,却在完成这单任务后决定退休了。

像很多动作片里的情节节奏一样,一心退隐的亨利没有等到平静的生活,等到的却是神秘杀手的追杀。

不管他跑到哪里,这个杀手都如影随形,让亨利摆脱不掉。

原本靠着亨利多年的杀手经验,在两人的激烈较量中,他本有机会一击制胜制服这个杀手。

可看着准星上冒出的那张脸,亨利不由有些晃神,那是一张年轻时自己的脸,一个二十多岁正年轻的自己。

所以没错,影片里上演的是一场我与我的对决,克隆人和本体的对决,年轻时满身锐气的自己和中年后想要平静的自己的对决。

(预告片里的基本就是重点剧情了)

同时,这也是两个角色相互之间的人生印证

叫喊着“我不是你”的小克(英文名:Junior),一直被灌输着“我是最强的杀手”的信念培养。

他身手矫健,在墙头上快速翻飞。他意志坚定,接到任务要杀死亨利就一路追击绝不手软。

可他不知道养育他、栽培他的爸爸克雷,派他去杀的正是“自己”。

所以即使自己枪法准确、体力占上风,他的搏杀路数依然会被对方料准。每当他要使出杀招的时候,对手都会提前预料到,然后快速躲避。

被克隆的自己到底是一件武器、一个棋子,还是一个真正的人?自己的名字只是junior,但究竟Clay Jr.还是Henry Jr.没有人告诉他。

已经想安稳退休的亨利,作为一个人生几乎被杀人填满的特工,其实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多遗憾。

他不想对小克下手,希望小克不要再做杀手,去做丈夫、做父亲,去活自己的人生。

他以长者姿态发出的善意警告,又何尝不是在对年轻时所做决定的一次次后悔呢?

交手过两次后的两人在描述对方给自己的感觉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一个词“ghost”。

因为他们是共享同样基因的两个人,有着一样的作战思路和一样的弱点,相互出拳的过程中,所有的击打都在对方的预判内。

为什么世上会有另一个我?为什么他印证了我内心暗藏的恐惧?对对方的每一次击打,也许也正是他们愤怒的宣泄吧。

老实讲,克隆人和本体的对决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特工退休后因为牵扯到国家机密而被追杀的剧情也有很多类似剧情,《双子杀手》不算是凭剧情新颖出挑的电影,它也不是标准定义上的动作片。

它撼动人心的地方,是借由克隆人和本体的对决牵扯出了更多对人生、对青春的回望探讨和无限哀愁。

对克隆技术的反思,对父子伦理的探讨,以及每个人都有的自我关系的困惑,这是专注纯动作片的《双子杀手》原剧本里所没有的,但这非常李安。

其实“纯真的丧失”这个主题是李安导演很喜欢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我们就已经感受过一二。

这一次设定小克这个角色,也正是希望从一个年轻的男孩去反应一个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的心境。这是亨利对自己人生的回顾和检讨。

所以临近结尾扣响扳机的那一枪,才最让人为之长叹。

而说到那一枪,《双子杀手》也有一个让我略有遗憾的部分就是反派角色的设定和展现并不够丰满。

克雷对双子军团的执念,对小克的难得温情,以及这中间的反差,并不足够让这个角色变得打动人。

在最后,我想稍微展开谈谈关于《双子杀手》坚持技术创新有没有必要这个问题。

高晓松在评价《双子杀手》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在好莱坞都开始讨论要不要竖屏拍摄以适应手机的年代,李安导演捍卫了电影的技术尊严”,我深以为然。

当然,不是说只要技术创新了,就应该无条件鼓掌赞美。《双子杀手》的技术探索还是建立在讲好一个故事的基础上的。

而抛开故事本身,它还是一个仅靠视觉体验就能给观众很丰富的感受和很畅快的享受的电影。

驾驶飞机在云朵里穿梭去往布达佩斯的时候,快艇在海面上划下行驶轨迹的时候,画面的美感让人有在“享受电影”。

更不必说即使没有这些技术加持也足够精彩的摩托追车戏和近身拳脚戏。

尤其是在布达佩斯人骨教堂里亨利和小克的的那场互搏,是故事层面和技术层面两重意义带来观众的可感可触。

我依然很确信,电影本质是带我们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自嘲着自己也已经老了的李安导演,一直葆有着探索更新未来的好奇心,和实践出电影技术的能力,这才是创作者最重要的。

在接受采访时,他说自己是对拍电影依然很贪心、有很多好奇心的人,还想有更多尝试。

这对观众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幸事吗?

保持水准和口碑对他来说很简单,敢突破,想尝试给观众带来更新鲜的东西和体验,才是更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