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能力差,孩子容易不合群,长大后也易吃亏

社交能力差,孩子容易不合群,长大后也易吃亏

看到孩子孤僻内向,交不到朋友,也不主动与人交往,很多家长只知道干着急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几乎决定了个体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家长们的担心很有必要。

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会不愿与人交往或交不到朋友呢?怎么做才能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为什么有些孩子不愿与人交往

1.父母不与人交往

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受父母影响很大,如果父母自己不与人交往,那么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家庭环境下,孩子自然不会乐于与人交往。

2.父母的过度干涉

父母如果对孩子的社交行为干涉过多将会打击孩子的社交热情,比如每次孩子和小伙伴玩耍,父母都会在回家后这么说孩子:

“亮亮刚才抢了你的玩具,你怎么不知道抢回来,你怕什么呢”;

“你不觉得他有点不讲卫生吗,袖子都是脏兮兮的,手脏了也不知道洗,以后你少跟他在一起玩”;

“你看人家蓉蓉,嘴巴好甜多会说话,你怎么总是一句话不说”。

孩子本来和小伙伴玩的很开心,被爸妈这样一说,就会对这些小伙伴产生不好的想法,慢慢的,孩子可能会变得不合群,和大家没法玩到一块去了。

3.父母无效陪伴

无效陪伴或者说低质量的陪伴意思是说,虽然看似父母在孩子身边,但是各忙各的,父母自己玩手机或者玩电脑,孩子一个人玩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很少说话,甚至是基本不沟通。

前段时间,江苏一个名叫乐乐的10岁小男孩,因为父母太沉迷手机完全不关心自己而感觉备受冷落,一气之下离家出走10多次,试图通过离家出走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然而即使孩子出走了10多次,乐乐的父母竟然依旧视而不见。

孩子在身边,父母却一直玩手机;孩子离家出走,父母还在玩手机。好像对于这对父母来说,手机比自己的孩子还重要。

孩子如果在成长期间缺少关心、温暖和陪伴,想要表达的语言和情绪也总是被屏蔽,那么他就会渐渐失去与人交往的兴趣,不会去主动关爱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会变得越来越被动,性格也会变得偏执孤僻。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1.鼓励孩子多说话

鼓励孩子多开口说话,日常生活中,可以跟孩子说说自己今天做了什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然后问问孩子,他今天都做了什么,做这件事的心情怎么样,开不开心,有没有什么收获,和朋友交往都玩了什么,今天吃了什么,老师今天教了什么,做了哪些游戏或者其他有趣而平常的事情。

问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孩子都能够回答的上来,这样他才会愿意开口跟你说。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主动的跟家长说今天发生的各种事情,主动跟家长沟通交流,家长一定要耐心听,并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

家长也可以教孩子一些简单的看图说话,陪孩子一起朗读简单的小故事,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2.多和孩子玩亲子游戏

可以经常和孩子玩亲子游戏,因为很多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协作能力等社交能力,比如说:破冰游戏、地板飞行棋、过家家等。

游戏能教给孩子谦让、乐于助人、宽容等人际交往最基本的技能,既学会了技能,又玩的开心。

3.多带孩子去游乐园等公众场所

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儿童游乐园玩或者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体验和众多陌生的孩子一起玩耍、做游戏、排队等的经历,接触的人群多了,孩子就不会害怕与人交往,和人接触也就不会再有心理压力了。

4.正向激励孩子

不要对孩子使用否定式的语言或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比如这句:“你看人家蓉蓉,嘴巴好甜多会说话,你怎么总是一句话不说”。

这样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会说话,不仅不会激励孩子说话,反而会让他从此害怕说话,开口说话变成了一种压力。

也不要跟孩子说:“社交非常重要,等你进了社会就知道了,不会社交的人很难在社会上吃得开……”类似这种的话不仅起不到正面作用,还会让他对社会产生恐惧心理。

“我觉得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和你在一起玩”,“住在隔壁的莉莉特别想跟你做好朋友”这样的话才能正向激励孩子,也是孩子能听懂且乐意去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