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97岁老兵!参加11次战役 600人对抗6个团 全营仅剩数人!

余杭97岁老兵!参加11次战役 600人对抗6个团 全营仅剩数人!

经历过腥风血雨,经历过九死一生,97岁的退伍老兵陈锦良这一生,参加过大小战役11次,家里珍藏着一枚枚勋章与一本本证书。对他来说,那不仅仅是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更凝聚着牺牲的战友们的寄托,承载着往日和队友并肩作战的记忆。

南征北战 他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

陈锦良是良渚街道大陆村人,1923年10月7日出生。回忆起自己的上半辈子,陈锦良说,父亲去世得早,家中还有一个比自己小10岁的弟弟,早年生活举步维艰。在陈锦良18岁时,母亲改嫁,弟弟跟着大伯生活。

那时候,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血气方刚的年纪就去打仗了。”陈锦良说,他是1945年开始从军的。当时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陈锦良和战友们一起挺身而出,迎着侵华日军的炮火前进、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守卫祖国的山河。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锦良又参加解放战争。1949年4月,在著名的解放天津战役中,他毫不畏惧,英勇杀敌,表现突出,立下二等功一次。

渡江战役胜利后,陈锦良的部队在江西转入短期备战整训,认真总结战斗的经验教训,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接着他又随着大部队乘胜追击,连续作战,继续南下参加解放广东、广西战役。

1950年,党中央决定解放海南,陈锦良毅然加入600人的海南渡海先锋营,对抗18万人的敌军。

陈锦良与战友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顽强战斗。就是在这场战斗中,陈锦良左腿不幸中弹受伤,立下一次大功。紧急关头,海南当地百姓将他抬至军区医院救治,才得以保住了这条腿。

全国解放 他怀揣勋章低调回乡务农

1955年,怀揣着沉甸甸的勋章,陈锦良毅然选择回乡务农,低调生活,这农民一当就是大半辈子。“回来的时候已经33岁,大伯已经去世,媒人做介绍,我娶了小15岁的妻子。”说起那个年代的事,两口子还略显羞涩。妻子说,那时候家里很穷,媒人介绍就嫁过来了,“一穷二白,真的什么都没有。”

“当时种田多少苦啊!早上一大早就要起来,晚上要种到22点多,家里还有四个孩子要养。”陈锦良说,以前的日子清苦,由于战斗时受过伤,他落下病根,干农活、抬重物都有些影响。

一代人老去,一代人成长,不变的是务实严谨的作风,不变的是共同的赤子之心,不变的是那份爱国初心。大儿子陈德勤依稀记得,有时父亲会拿出自己的勋章,陆陆续续回忆自己的峥嵘岁月。那几枚小小的勋章在陈德勤的心中埋下种子:有朝一日,自己也要去报效祖国。

1978年,血气方刚的陈德勤,在父亲的支持下踏入军营。“那个年代,我去当兵对家里来说其实是有损失的,因为我们是赚工分吃饭的,我是正劳力。但是那时候适龄青年身体合格、条件符合都会义无反顾去当兵。”陈德勤说,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条件比较差,到部队去锻炼人,父母思想也比较开明,自己便北上至海军某部服役,把最好的6年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

如今,陈锦良四个孩子最小的也已经55岁。小儿子不幸患病去世;大女儿嫁在附近,勤勤恳恳一辈子;大儿子在临平工作,周末一到就立马赶回家照顾两老;外嫁的小女儿得空也会回来看望父母。

“他们都有各自的家庭,我们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能自己煮点饭菜。”陈锦良说,如今年事已高,腿疾愈发严重,已不能自由行走,好在妻子腿脚比自己利索些。两口子每月连同当兵退伍的抚恤金3000多元,正好够日常生活开支。“前阵子,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医院住了几天,余杭区退伍军人事务局的领导、良渚街道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还特意去医院看望了我,还送来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章,真是有心。”陈锦良说。

“经历过炮火硝烟,经历过那么多战争,父亲的那些勋章是他冒死换来的,退伍后他选择回家务农,一辈子低调至极。如今岁数大了,生活自理也困难。”陈德勤说,“趁着天气晴好,儿子陈德勤将纪念章一枚枚别在父亲胸前,带着父亲去屋外走走,“他们这一辈人特别珍惜过往,我也由衷希望国家、政府能对参加过革命、上过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些老军人多一些关怀,多一些照顾。”

那一天,电视正重播今年国庆期间的新闻。97岁的陈锦良说,自己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不过还是喜欢听听电视里的声音,恢宏的阅兵式、慷慨的解说词,当今军事力量的强大,让他无比自豪,当听到“1949”牌照的阅兵空车默默跟随,像是老一辈先烈带着期待欣慰的目光注视着这繁华盛世,老人眼角泛起了泪光……

内容支持/区融媒体中心

文字/金晓榕

编辑/言卿、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