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黄继光,品读上甘岭战役中的精神力量

再见黄继光,品读上甘岭战役中的精神力量

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544期】

总攻的军号已经吹响,冲锋的道路被敌人恶毒的枪弹阻挡,战机瞬息万变,战友面临着伤亡,危急时刻,他冲锋在前,紧要关头,他当仁不让,他用年轻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他为胜利的战旗再添荣光。67年前的今天,黄继光壮烈牺牲。今天,我们深刻追思英雄!

黄继光,原名黄际广,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军人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

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到朝鲜前线后,一心上战场杀敌的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与副指导员被留在后方负责后勤工作。跟随部队进入战场的腹地,看到到处是累累弹坑,一片焦土,空气中散发着浓厚的火药味,使他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怒火。恨不得马上加入到战斗中去,多消灭敌人。

想到自己无法上阵杀敌,黄继光心里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得知他的内心落差,副指导员摘下自己的手表用小刀把手表背面打开,露出许多零件。

副指导员严肃地对他说:“你看我这只手表,时针、分针、秒针不停地在转,它为什么在转?是什么在推动它?”黄继光不解地看着副指导员,副指导员继续说道,“这是发条、齿轮、小螺丝,如果缺一样,或者它们其中的一件停止运作,那另一面的针还会转吗?我们的战场就像这块手表,每个战士就是其中的小零件,虽然分工不同,但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

黄继光听完副指导员的谈话,心里明亮了许多,也明白了在部队中各司其职,都是必不可少的,决心发挥好“螺丝钉”作用,为连队、为整个战场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浴血奋战的铿锵岁月

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志愿军战士们每天都可能面对敌人轰炸机的无休止轰炸,每轰炸一次上甘岭的土层便会下降几分。

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收到上级的命令,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上甘岭山顶上联合国军的集团火力点,始终压制着志愿军反击部队不能前进。接到任务后,营参谋长命令第6连组织爆破组炸掉它。第6连向敌军发起五次冲锋,六连的战士死伤大半已经所剩无几,距离任务结束时间只剩40多分钟了。随着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去, 黄继光挺身而出将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请求执行任务。

参谋长当即任命黄继光为6班代理班长,带领两名战士向敌军的火力点爬去。当离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在他们的帮助下,已经摧毁了敌人的三个碉堡。此时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忍着伤痛一步不停地向敌军火力点前进。

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受到阻止。这时天就要亮了,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以身躯堵住了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

黄继光用自己21岁的年轻生命为战友换得了重要的决胜时间,看着战友奋的献身,部队高喊着"冲啊!为黄继光报仇!"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取得了战争胜利。

“上甘岭”已危,十五军安在?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全身都是弹孔……

敌人军队飞机、大炮、机枪齐上阵,志愿军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打退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侵略者,正是因为像黄继光、邱少云、龙世昌等英雄将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保家卫国的战争。《志愿军第十五军抗美援朝战史》这样描述: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守卫上甘岭的15军45师成为了朝鲜战场上继“万岁军”(38军)之后的“千岁军”。15军45师参战连队大部分伤亡过半,有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军长秦基伟得知后对师长崔建功说:“告诉机关的同志,十五军的人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伤亡再大,也要打下去。为了全局,十五军打光了也在所不惜。”

正是15军官兵的这股血性,不仅压住了侵略者,更让侵略者只得在谈判桌上再度低下头来。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去切身体会那场战役的残酷性,唯有在现在留存的史料中的那一组组数据让我们触目惊心。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不畏牺牲、奋勇杀敌的血性,才成就了我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胜利,使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最终在投降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上甘岭已经变成一种精神的象征,当黄继光班的战友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为这位牺牲的战友声声答“到”,当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精神,在无尽的岁月中捍卫祖国的每一寸山河。

当年华逝去,曾经年轻的魂灵已经回到祖国,这个他们曾经用生命守护的国家正日益繁荣,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英雄的血液始终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脊梁里,告诉每一个国人骄傲的走下去。

来源 | 我们的太空

作者 | 王胜男

编辑 | 贺盛鹏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