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拥核大梦碎了:每年交200亿日元的学费 最后对方却终止合作

日本拥核大梦碎了:每年交200亿日元的学费 最后对方却终止合作

利刃/TONE

随着法国快中子反应堆"ASTRID"的研发和运转宣告停滞,日本和法国之间的联合研发计划也随之不复存在。对此,法国原子能机构明确表示,2050年前将不会再触及快中子反应堆这项"没有前途的技术"。

但对于大洋彼岸的日本来说,快中子反应堆几乎是日本攀登"第四代核电技术"高峰的唯一天梯,ASTRID项目的夭折意味着日本已无机会进一步发展核电技术。而更重要的是,日本希冀借助快中子反应堆,继而触及核武器研发和制造边缘的策略,也随之破产。

图为正在进行废弃作业的快中子反应堆"文殊"。

事实上,日本对快中子反应堆的研究已有近五十年历史:液态金属钠冷却(钠冷)原理的"常阳"快中子反应堆早在1977年就投入点火,迄今仍在正常运转当中。

但在如此之长的时间里,日本始终无法攻克钠冷快中子反应堆的"实用化界限",新建的快中子反应堆"文殊"也在蹉跎了几十年后,自2016年决定退役废弃——至此,日本完全自主研发快中子反应堆的想法彻底破灭,只能依赖法国的示范型钠冷快中子反应堆ASTRID。

图为法国示范型钠冷快中子反应堆ASTRID的截面图,其结构异常复杂。

而在ASTRID项目中,日本"联合研发"的地位几乎已经名存实亡,基本沦为"钱包":每年日本要投入200-300亿日元的高昂费用,来维持日本获得技术的权利,要知道一直到2018年,ASTRID的建设和试验也不过烧掉了7.4亿欧元而已。

至于精明的日本人为什么甘愿"送钱"也要硬碰快中子反应堆技术,其中当然是日本独特的"小算盘":除却担惊受怕的岛国情结之外,更有那么一点点痴心妄想。

图为日本的核燃料"双重循环"策略,红框内是现存的48吨放射性金属钚。

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航运断绝之后,日本上下已经对"能源自主"这个词有了独特深刻的理解:20世纪后期日本遍布核电站的景象,可以说就是针对海湾石油危机的日本对策。

但核电站也要依赖核燃料的供给来运转,一旦核燃料被阻于海外,日本一样要坐以待毙……不过就在70年代末,快中子反应堆技术给了日本人希望:因为正如它的另一个名字"增殖反应堆"那样,它在产生能量的同时还能再利用乏燃料,制造出可供常规反应堆使用的核燃料!

图为基础核武器的两个起爆原理示意图,内爆式使用的正是钚-239。

简单来说,快中子反应堆里的核裂变过程就是"此消彼长":通过铀-235、钚-239之类元素的稳定消耗裂变放出中子,再让铀-238接收这个中子转变为钚-239,如此达到最大限度利用核燃料的目的。

当然,从快中子反应堆当中还能用铀-238这种"无用核素"源源不断地制造出适用于核武器的钚-239,如此一来真是两全其美!

图为堆满核辐射污水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内景。

但如果钠冷快中子反应堆技术难以突破,这一切如意算盘都是完全空谈:尽管日本在本土保存有数十吨的金属钚,但这些钚-239、钚-240混合的废料根本无法制作安全的核武器,因为钚-240的自发中子随时会导致反应临界;至于所谓能源安全,除却钠冷快中子反应堆,日本也没有从铀-238再制取钚-239的能力,依旧要高度依赖外界的核燃料供给。

而再加上福岛核电站的惊天事故,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争倾向的日本核能发展,已经没有了出头发展的机会,走下坡路就是注定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