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女生穿高跟鞋,容易显小腿粗?跟这7个地方有很大关系

为什么有些女生穿高跟鞋,容易显小腿粗?跟这7个地方有很大关系

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美丽的东西,往往是带刺的,比如说高跟鞋。有的人说穿高跟鞋“搁脚”,有的人说“一生学不会”,也有人说它是女人隐形的权杖,好像穿上了就拥有了开挂的自信和气质,这种感觉“有瘾”!

此处,我要不黑不吹的输入一种价值观:穿高跟鞋的女生,不是为了讨好任何人。这个时代对女人有太多要求,要貌美如花,要生儿育女,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而实际上女人只需展现自己的魅力和自信,就足够了。

对任何勇于展示自己的女生来说,高跟鞋一定是不能少的搭配利器。其中的苦楚不用说,穿久会累那是被动技能。走在瓷砖上像溜冰,雨雪天半条命都没了,如果你都驾轻就熟,此处应当是这个配音:高手,这是高手!

但以上都不是事,穿高跟鞋,最怕的是会让你的小腿变粗。

所以,今天就和大家来聊聊,甭管个子高矮,想穿高跟鞋又不想腿粗,怎么搞?

我们对于高跟鞋的认知,似乎就是8CM以上才算的上“高”,但理论上对高跟鞋的定义,主要是对比后跟和前掌的落差。如果落差超过2cm,已经算是高跟鞋的范畴了。

就比如市面上的很多平底鞋,为什么有些人总感觉穿起来不自然,因为这些所谓的平底鞋并不是真正的平底鞋。

参考下这张图,你就懂了。

那为何这些鞋子仍然可以堂而皇之的叫做平底鞋呢?主要是由于我们的脚部能承受的高度有一个区间,0-4cm之间,双脚所承受的状态差别并不是很大。

如果高度超过5cm,为了维持身体的重心趋于稳定,就需要更多的肌群去参与,这就是高跟鞋显小腿粗的根本原因,而且肌群的参与度会和鞋跟的高度成正比。经常穿恨天高的女生,她的小腿粗壮情况,一定比经常穿8-10cm的更严重。

如果你熟悉高跟鞋史,应该可以从中解读出高跟鞋的真正价值和功能。

高跟鞋的起源,因为参考的文献不同,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比如欧美的学者倾向于源自古代欧洲,那个时代的高跟鞋和现在的完全不一样,是前掌和后跟都有高度,目的是为了避免踩到地面的脏污。当时的设计出发点,只是出于功能考虑。

其实就我个人认为,中国古代高跟鞋的功能性,更趋向现代高跟鞋。

大家来观察下这种高跟鞋的外观,有点类似于高跷,并不是前掌和后跟高。这种鞋型的设计,它的本意是限制女性行走的速率,以及站立时的姿态。一旦不紧不慢了,你的行为自然就优雅得体了。可以说,中国古代在追求大家闺秀这一点上,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

事实上也是这样,当你穿上这种把重心高度整体上移的高跟鞋,你飞奔一个给我试试看?所以,我上面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的高跟鞋在功能性上更趋向现代,原因就是两者都强调一种优雅自信又不紧不慢的状态。

而且,中国古代的高跟鞋,在设计上其实更合理。虽然行动不太方便,但至少不会让你显得小腿粗壮。

到了近代,高跟鞋的设计逐渐演变成了前掌低,后跟高的鞋型,这种设计的转变,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审美,更喜欢突显女性的脚背美。另一方面是女权主义的意识解放,不像之前的人们都默认只有贵族才配穿高跟鞋,因为贵族不需要劳作,无非就是慢悠悠的看看风景装装B。而现代女性上班时如果穿古代的高跟鞋,单迟到就把工资给扣光了吧!

所以,如果单从功能性上来说,高跟鞋真正的价值是让你保持优雅得体的状态,而非你穿着高跟鞋追地铁。

而高跟鞋随着鞋型的变化,身体重心从整体上移变成前倾后,从身体的承受力上来说,就意味着如果没有更多的肌群参与进来,你压根没法调整你的重心。这就代表着,如果你想穿高跟鞋,你的小腿肌肉一定会发生改变。而这个改变,是和鞋跟的高度,以及穿的时间长短成正比的。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大家可以参考韩国的女团,你们去找她们做练习生前,和成名后的小腿对比图,会发现她们的小腿肌群比我们普通人要粗壮的多。这是因为女团为了保持身材的性感和镜头感,经常会穿高跟鞋跳舞,包括排练的时候也需要穿,那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还有,有些女生的腿比较短,脚也比较小,假如鞋跟太高的话,在身体机能上你双脚的承受力也不一样。比如同样穿10cm的鞋跟,高个子女生就要轻松的多,因为她们稍微垫起脚就足够了。而换做是短腿脚小的女生,穿起来就像练芭蕾舞的,你们的小腿在支撑上几乎达到极限。

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参考lady gaga穿高跟鞋的对比图。她对异形鞋跟的偏执度无人能比,也是少有的把高跟鞋穿出肌肉狰狞感的女星。这种既视感,仿佛在叫嚣着:我就是穿了高跟鞋才变高的。

小结:关于穿高跟鞋为什么显小腿粗,说简单一点,是由你的身体重心决定的。鞋跟越高,你的身体重心就越前倾,你的前掌不足以支撑,必然需要调用小腿后侧肌肉群。同时,鞋跟越细,重心越不稳定,那么脚踝需要的稳定度就越高。经常穿恨天高的女生,小腿和脚踝都会比普通人粗壮。

那么,如果你是属于身高偏矮,不穿高跟鞋就没法活的,怎么能让小腿不那么容易变粗?从身体机能上看,这3个前提有必要了解下。

1:脊柱中立位

单看这个名词,很多人肯定会“懵”。脊柱中立位,这是什么鬼?

脊柱中立位,学术上是指,当人体在五大力量训练基本体位(站立、坐姿、悬挂、卧姿、跪撑)时,以脊柱自然生理弯曲作为中立位,并进行训练的状态。为了维持身体稳定,躯干肌群会进入到抗屈、抗伸、抗侧屈、抗侧旋的状态,也便是脊柱中立位的状态。这个状态下,力从地起,从整个下肢传导到躯干,躯干传导到手上/肩上。脊柱在这里,是稳定身体与传导力量的作用。

上面这段看不懂也没事!

我想了半天才想到一个很通俗易懂的例子,就像我们平时坐公交车,没位置的时候你总的抓着栏杆或抓手。此时,当公交车转弯或速度突然增减时,你会发现有的人容易东倒西歪,而有的人则保持的很好,这就是脊柱中立位在影响你的重心。

大家可以判断下,如果你的中立位不强,尽量减少穿高跟鞋的频率和鞋跟高度,因为你本身的平衡功能就差。

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练习身体中立位站姿去改善,具体怎么做,我这里就不铺开来说了。

2:脚趾折叠能力和踝关节活动能力

这一点大家看字面意思就能了解一二了。我们穿高跟鞋的时候,非常考验脚趾关节的折叠功能,有些人稍微折叠就会感到很难受,那肯定不适合穿太高根的鞋子。还有就是踝关节,足踝先天功能差的女生,穿高跟鞋同样是跟越低越好,5cm左右的刚刚好。

3:自身的体重

体重轻的人,平衡性和重心,不能说绝对比体重大的人好,但大部分的情况下肯定有优势。

以上3点,就是经常穿高跟鞋也不太容易小腿粗的前提。这里我要提醒的是:这只是不太容易造成腿粗的前提,不是绝对能避免小腿粗。同时,这不具备这3前提的女生,也不是不能穿高跟鞋。

毕竟,能不能穿,和适不适合穿,不是一回事!

所以,为什么有些人经常穿10cm的高跟鞋,小腿也没有很粗。而有些人经常穿5cm的高跟鞋,反而会显得小腿粗。基本上,都是受这3个前提影响的。

小结:我们小腿肌肉的长度是先天决定的,但厚度是由后天能改变的,经常穿高跟鞋的女生,或者经常用到小腿肌肉群的人,上面3个前提能改善的条件下尽量改善。

我们都知道,粗跟鞋的稳定性肯定大于细跟鞋,所以我今天着重讲一讲细跟鞋该怎么选,一般从下面这4个维度去入手。

1:稳定性

首先要记住了,鞋跟靠后的款式,比鞋跟靠前的更稳固。缺点是,从侧面看,会显得脚更长,脚大的女生自己衡量下。

如果鞋跟的位置差不多,那怎么判断呢?

最好的办法是推它!

对,你看的没错,就是把高跟鞋放在地上,然后用手指从后面去推动它。如果它的晃动幅度很大,稳定性就差。反之,它的晃动幅度较小,证明这双鞋的稳定性很好。

稳定性好的高跟鞋,在调用脚踝功能和小腿肌肉群上的需求就变少,自然就不容易显腿粗。

2:前脚掌贴合度

这一点我就不多说了,大家看图就一目了然了。

右边的这双鞋,基本没啥贴合度,小腿能不粗……才怪!

3:鞋型

鞋型主要根据你的脚型来定,通常来说,每个人适合的鞋型,只有一种。

你是适合穿尖头鞋,还是适合穿圆头鞋,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具体你是属于哪种脚型,大家可以关注我,去翻翻我之前写脚型的文章。

另外,扁平足、拇指外翻、足弓高的女生,并不适合穿高跟鞋。切记!切记!切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4:鞋子长度

可能有些人会质疑,我鞋子穿紧一点肯定会不舒服,难道穿宽松一点也不行吗?

答案是:真的不行。

我之前采访过一名资深鞋匠,她告诉我很多人其实搞不清楚自己穿多大码的鞋子,尤其是小脚星人。

至于具体的原因我就不多说了,下次有机会我重新整理好去写一篇。

简单的说:如果鞋子偏紧,会造成你的脚趾朝里弯曲,而鞋子宽松,脚趾则会朝上弯曲。这2种状态,都会让你的小腿肌群更紧绷。

总结:这一篇主题的关键,不在于讨论“不穿高跟鞋”或“只穿平底鞋”的结论上,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穿与不穿都是你的自由。我只是从理论上去告诉你们,在高跟鞋的选择上,到底什么才是最适合你的。

声明:本文由衣在配不在贵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抄袭搬运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