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力战黄天荡,为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韩世忠力战黄天荡,为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系作者明金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韩世忠(1089-1151年),北宋末年延安人,生于贫苦家庭,年少时勇猛过人,他能骑上没经过驯服的生马驹奔驰在原野上,受到人们的赞赏。18岁时投军,在西北地区参加过抵御西夏军队的战斗,立有战功。宋金战争中,他在河北投入了抗金战斗。南宋建立后,他被任命为观察使率军驻守在淮河上游的军事重镇光州(今河南省光山县),他曾向朝廷建议移都长安,以利于收复失地,但没有被采纳。金军南下时,韩世忠任浙西制置,,率军守镇江。

韩世忠像

建炎三年(1129年),兀术率领金军大举南下,兀术是金朝有名的大将,金太祖阿骨打的第四子,这次他率军突破了南宋的长江防线,占领了建康(今南京)。惊慌失措的宋高宗匆忙逃到杭州,金军逼近杭州,他又赶快渡过钱塘江,逃到了越州(今浙江绍兴),以后又从越州逃到海滨城市明州(今浙江宁波),后来索性入海,把他的小朝廷建立在几艘海船上,在温州附近海面上漂荡。南下的金军沿路遭到各地抗金武装的袭击,兀术担心孤军深入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急忙下令撤军。

金军南下

守在镇江的韩世忠决心在金军由长江北撤时打一场伏击战。兀术会在什么地方过江呢?韩世忠经过分析摆下了一个虚张声势的凝阵令前军驻扎在青龙镇(今上海市青浦县北),中军驻江湾(今上海市宝山县南),后军也驻这一带的海口。然后于建炎四年(1130年)元宵节那天在秀州(今浙江省嘉兴)“张灯高会“。以上这些地区都在今天上海的周围,表面上看,韩军主力在这里布防,走这一线显然对兀术不利。实际上韩世忠的目的是把兀术引开,好钻入他早已设想好的伏击圈之中。

韩世忠研究金军撤退路线

因此就在韩世忠在今上海一带调兵遣将、大闹元宵的时候,韩军主力已经暗中移动迁回到了镇江。镇江是韩世忠的久驻之地,它靠近建康(南京),凭山临江,形势险要,既是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和建康的门户,也是太湖流域通往淮河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重要渡口,京杭大运河由此纵贯南北和长江交叉。韩军主力到达后,首先控制了位于镇江东北郊长江中心的焦山和西郊的金山,占了制高点。韩世忠预料兀术必将派人侦察,就派百余军卒埋伏在金山山上有名的金山寺内,另100人埋伏在山下岸边,约定到时合围。

韩世忠调兵遣将

不久,果然有几名金兵探子出现在金山上,兀术也混在其中,庙中埋伏的宋军一见大喜,有几个军卒没等号令就立刻冲出了寺门,兀术见有伏兵,马上后撤,以至宋军仅俘获了金兵二人,兀术侥幸逃掉了。决战的时刻到了。宋军士气非常高涨,从焦山到金山,整个江面上战云翻滚,杀声震天,韩世忠站在船上指挥若定,他的夫人梁红玉“亲执桴鼓”。鼓声、杀声、武器撞击声交织在一起,一场威武雄壮的阻击战激烈地进行着。金军渐渐不支了,兀术赶快下令全军退入黄天荡。黄天荡位于金山以西,健康东北,是长江下游江面最宽的一段,历来为南北险渡。

韩夫人亲执桴鼓

韩世忠把大船开到江心,封锁江面,只要金军的船一出来,他们就用早已准备好的带着铁链的挠钩把敌船推翻,吓得兀术只好紧缩战线,不敢妄动。金朝政府派来的援军也被阻击在长江北岸不敢前进一步。兀术派人向韩世忠求和,韩世忠的答复是,你们把被俘的徽、钦二宗放回来,退出所占宋朝的全部土地,就能答应金军的要求。当时几术带领的金军有10万人,韩世忠率领的宋军将士只8000人,就是这8000人竟然将10万金军在黄天荡整整包了48天,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后来兀术靠收买奸细、采用火攻,总算逃出重围。不久,另一个著名抗金将领岳飞趁势收复了建康。这次阻击战扭转了宋金战争开始以来宋军屡诚屡败的局面,对南宋政权的巩固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黄天荡之战

黄天荡阻击战的发生虽然距离今天已800多年了,但韩世忠、梁红玉在江渐一带留下的一些史迹,至今仍吸引着人们去探寻。镇江金山山腰的妙高台,据说就是梁红玉描鼓战金兵的地方。在大港镇附近有韩桥,这是韩世忠为抗金便民而修建的石桥,后人为了纪念他,而把桥命名为“韩渡桥”,简称韩桥。另外,在镇江地区还出土了“韩瓶”、“韩砖“等文物。韩瓶是当时朝廷为了奖赏黄天荡之役有功将士的陶制盛酒瓶;韩砖是出土的宋砖,有的上刻“韩世忠磨下“字样。韩世忠死后,埋葬在苏州郊区著名风景区灵岩山西麓,这是一座与梁红玉的合葬墓,基前立有高大的万字墓碑,记载了韩世忠的抗金事迹。

参考资料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