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联贷”金融征信乱象的催化剂?从新网银行逾期事件说开去

“助贷联贷”金融征信乱象的催化剂?从新网银行逾期事件说开去

先说个人观点:

“助贷、联贷”这类行为可能会影响央行征信报告的数据质量、导致金融消费者征信权利被侵害、同时还带来更多违规查询的“套利空间”。这会在给央行征信系统带来更多问题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内控管理方面带来更大的挑战,当然这并不能“阻挡”商业银行盈利的指标要求...

1 背景介绍

近期,作为民营银行之一的新网银行摊上点事,根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新网银行被多个消费者投诉不明贷款逾期。举例如下:

成都消费者李女士查询个人征信时发现,2018年4月8日四川新网银行向她发放了500元的个人消费贷,共3期,已显示逾期两期,逾期时间已快一年了。她从未向四川新网银行贷款过,也未接收到过该银行的任何通知,贷款逾期影响了个人信用。


根据记者调查,这笔贷款的申请是来自新网银行合作的网贷公司。李女士告诉记者,发现500元“莫须有”的个人消费贷款后,沟通过程中,四川新网银行工作人员查询后告诉她,这笔贷款来自于一个叫“现金巴士”的App网贷平台。


但网贷平台答复称没有向她发放过这笔小额贷款,平台最低贷款都是1000元,说是另一家贷款公司。她赶紧向这家贷款公司核实。直到7月15日,该公司也未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答复。“两边的说法对不上,就是推!都说不是他们的问题。”李女士说。

2 助贷、联合贷款业务的爆发


新网银行被多个消费者投诉不明贷款逾期,导致用户征信报告出现逾期记录的故事和都是类似上面李女士遇到的情况。这里故事得“插播”一下对助贷、联合贷款业务的说明,其实这才是造成用户征信问题的根本诱因之一。我们有必要回溯到2017年12月1日这个日子。在过去及可预见的将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这份著名的“141号文件”始终盘桓在了互联网信贷行业的上空。

简单说141号文导致的贷款自营困境促进了助贷和联合贷款业务的爆发,141号文规定“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141号文件颁布后,市场上可以从事贷款业务(狭义理解)的主体确定为:

(1) 商业银行

(2) 消费金融公司(特指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3) 信托公司(以信托贷款的方式)

(4) 小额贷款公司

所以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为了更多、更快、更强地获客,都在和各种头部互联网“流量平台”进行合作,导致助贷、联合贷款业务的爆发,可也许是业务模式创新太快,这一模式给央行征信数据库带来的“压力”也越发明显...

3 助贷、联合贷款业务的征信问题

3.1 “角色扮演”

回到本文开始的故事,其实先用实例让大家明白各家机构在上面案例中的角色

(1) 现金巴士- 助贷机构 - 客户在互联网上通过其APP或网站发起贷款申请

(2) 新网银行 - 放贷机构 - 客户的贷款申请由助贷机构传递给银行并有银行发放贷款(原因见141号文)

(客户的征信信息也由放贷机构报送至央行征信)

(3) 央行征信中心 - 征信数据库 - 客户的信贷信息由银行根据业务情况,报送给央行征信数据库,对于数据的准确与否理论上是由银行负责,央行只管保存、汇总数据。

3.2 助贷带来的征信问题

助贷业务流程如下:

① 客户的贷款申请是在互联网上,通过助贷、联贷平台发起贷款申请

② 申请信息、客户信息通过系统接口和传给银行

③银行风控判断,并由银行系统放款

④ 银行通过系统接口上传信贷信息给央行征信数据库

其实在上面4个环节都会带来征信相关的问题如下:

① 客户在平台发起申请,个人各项金融相关的信息都会被平台方获取,会造成个人金融信息的泄露。

② 客户征信查询授权书往往是在网贷平台端电子授权书的形式展示,很多时候存在过度授权、授权范围不清晰的问题,其实电子征信查询授权书的法律地位目前也存疑

③ 平台客户申请信息在传给银行时出现错误,就像本文案例,现金巴士说客户没没申请,新网银行确说申请了

④ “被贷款”客户产生的逾期信息,被银行报送给了央行,造成客户征信出现问题

⑤ 还有一种情况是,助贷平台和银行间的系统接口出现问题,导致客户还款信息没有传给银行,银行给央行报送了逾期信息,如今年5月发生的小米金融和民生银行合作贷款,造成用户征信逾期的案例。(小米金融:按时还钱,却遭银行催收,还影响征信)

3.3 联合贷款带来的征信问题

当前联合放贷的合作方常常一个是有客户的平台型(类)金融机构、一个是区域性小的持牌金融机构,这种情况双方可以“各取所需”,但这会造成如下三种问题:

① 不论是平台通过小贷查央行征信系统,还是城/农商行查央行征信系统,都会造成央行信用报告中的借款主体的负债信息的不准确。

② 而现在互联网小贷能够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有限(例如:蚂蚁花呗放款的互联网小贷公司就没有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而通过这种联合放贷的机制,未能接入央行征信的小贷机构可以通过城/农商行来查询央行征信系统。这会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滋生更多违规查询央行信用报告的行为,可以看看央行征信的违规查询处罚,城/农商行是个重灾区。目前这种情况有所收敛了。

③ 这里再进一步,做个理论上的“探讨”。 个人认为这还可以形成央行信用报告查询“套利”行为,因为农商行的查询一份信用报告的费用和商业银行是不一样的,差的还挺多。央行信用报告的查询量是巨大的。如果通过联合放贷,理论上在央行信用报告查询费用这点上,是存在“套利空间”的。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假说,下图来源于网络,可以说明联合放贷的现象,你猜猜征信怎么报送的。



征信圈 ID: zhengxinqua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