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自刎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项羽真正的死因你可能猜不到

乌江自刎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项羽真正的死因你可能猜不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

西楚霸王项羽力可拔山气吞长河,结果最终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撩开历史的迷雾,来看一下项羽真的是自刎身亡的么?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项羽在垓下被十面埋伏后,虞姬以死明志,江东子弟殊死突围,项羽才能突围至乌江,他想起虞姬之死,江东子弟也损失殆尽,不由心中悲戚,于是再也不肯渡乌江,放弃了卷土重来的机会,与汉军拼杀三阵后拔剑自刎,整个过程波澜壮阔,有一种悲剧英雄感。

那么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项羽费尽千辛万苦从垓下突围,说明他心中并没有放弃,眼看着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他怎么会轻易放过呢?其实,这只是后人的一厢情愿,也是一些文人给杜撰出来的,但是因为比较符合国人的想法,所以才会一直流传至今。

​因此,项羽并没有谢绝老翁的好意,毅然拔剑自刎以酬虞姬和江东子弟,因为他根本就不是自刎身亡的,而是战死的。

项羽乌江自刎的说法,应该从宋朝时期就有了(李清照词可为佐证),但是在元朝时发扬光大。唐诗、宋词与元曲皆是每个朝代的“特产”,元时出现了很多大作曲家(类似于今天的编剧),比如马致远、关汉卿与金仁杰。金仁杰有一部作品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萧何夜追韩信》。

当然,这部作品主要交代了萧何追韩信的故事,但也提到了项羽乌江自刎的事情。戏曲属于民间艺术,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作曲人为了让剧情更加跌宕起伏,往往会使用虚构与夸张的方式,把人物形象塑造的更加丰满,金仁杰正是采取了这种办法,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加工。

​因此,项羽乌江自刎的说法就更为广泛的传播,也就让后人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认知。那么对于项羽之死真正的史料是如何记载的呢?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身死东城,尚不知觉寤而不自责,过矣!”意思是说项羽战死在东城(今安徽定远县),死到临头,还不悔悟,真是太不应该了。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汉五年,骑将军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汉书·灌婴传》中同样记载,“项籍财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率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封侯。”

从这两段记载中可以看出,项羽是在东城这个地方被灌婴手下五名士兵杀死的,而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乌江自刎。

​三国时期,诸葛亮对项羽也有一段评价,“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宗族如焚,为千笑载。”可以看出项羽也是死在东城,而乌江自刎不过是后人的艺术化而已。

兵败垓下、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与乌江自刎这些典故能够广为流传,其实是由一定原因的,首先戏曲这种方式比较有传染力,此外司马迁本人有悲剧英雄观,所以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进行了加工,因为比较权威,同时这种说法也比较符合国人的传统思想,所以才会更有生命力,以至于流传至今。

这篇文章主要是想把项羽真正死因澄清一下,但笔者本人也很喜欢乌江自刎这种美丽的传说,且让这些美好的典故就此流传下去,愿美好永存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