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笔记:楚怀王之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鉴》笔记:楚怀王之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静读资治通鉴的第95学习笔记

齐、韩、魏以楚负其从亲,合兵伐楚。楚王使太子横为质于秦以请救。秦客卿通将兵救楚,三国引兵去。

——周赧王十二年,前303年

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者,太子杀之,亡归。

——周赧王十三年,前302年

秦华阳君伐楚,大破楚师,斩首三万,杀其将景缺,取楚襄城。楚王恐,使太子为质于齐以请平。

——周赧王十五年,前300年

秦人伐楚,取八城。

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

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

昭睢曰:"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

怀王之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

秦王令一将军诈为王,伏兵武关,楚王至则闭关劫之,与俱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藩臣礼,要以割巫、黔中郡。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因不复许,秦人留之。

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

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

齐湣(mǐn)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

齐相曰:"不可。郢(yǐng)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

楚人告于秦曰:"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秦王怒,发兵出武关击楚,斩首五万,取十六城。

——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

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

译《鉴》

前303年,齐、韩、魏三国因楚国背叛合纵盟约,联合出兵讨伐楚国。楚王派太子芈横到秦国作人质,以换取秦国救援。秦国派客卿通率兵援救楚国,迫使三国联军撤退。

前302年,楚国太子芈横在秦国作人质期间,私下里和秦国一名大夫发生了争斗,一怒之下,楚太子芈横杀死了那名大夫,并逃回楚国。

前300年,秦国派华阳君攻打楚国,大破楚军,斩杀三万人,其中包括楚将景缺,并夺取了楚国的襄城。楚怀王很害怕,便把太子送往齐国为质,请求和解。

前299年,秦国攻打楚国,夺取了八座城邑。秦王给楚怀王写信说:“当初,我们在黄棘盟誓,相约为兄弟之邦,您太子入质于秦,咱们关系十分融洽。但没想到,太子欺凌并杀死了我的重臣,不仅没个道歉,还不辞而别,这实在让我感到愤怒,因此才派兵攻打边境之地。现在,我听说您又让太子到齐国充当人质,以求和解。其实在我看来,秦、楚两国边境接壤,又相互通婚,关系却恶化至此,实在无法号令其它诸侯国啊!我真心希望能和您在武关会面结盟!”

对秦王的邀约,楚怀王左右为难——赴约吧,怕再遭欺骗,不去吧,又怕导致秦国更加愤怒。

昭睢说:“大王不能去,应当抓紧调兵以加强防守。秦国是虎狼之国,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他们的话,决不可信!”

楚怀王的儿子芈兰却劝其赴约,于是怀王便前往秦国。

秦王让一名将军假扮为秦王,并在武关埋伏重兵,楚怀王一到,便遭劫持,随后被送往西边的咸阳。秦国人让楚怀王朝拜秦国章台宫,行藩臣礼节,并逼迫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楚怀王要求盟誓,秦王却让楚国先割地。楚怀王愤怒地说:“秦王欺骗了我,还强逼我割地!”于是不再答应任何事情,秦国便将他扣留了。

国君被扣,楚国大臣们十分担忧,相互谋划说:“大王被扣押于秦国,以割地相要挟,而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若齐、秦两国合谋,那楚国可就完啦!”便打算拥立一位身在国内的王子继位。

昭睢反对说:“大王和太子都受困于外国,现在我们违背大王之命而私立他的庶出之子,不妥。”于是谎称楚怀王去世,前往齐国要求迎回太子。

齐王召集群臣商议,有人建议:“不如扣下太子,以要挟楚国割让淮河以北之地。”

齐相说:“不妥,若楚国另立一王,我们不仅空有人质,还落下个不义之命,受天下指责。”

那人又说:“没关系,如果楚国另立一王,我们可以和新王作交易:‘给我下东国,我替你杀死太子,不然的话,我们就联合三个国家立太子为楚王。’”

齐王最终采纳了国相的意见,归还楚太子。

楚国人立太子芈横为楚王。

前298年,楚国通知秦国:“蒙社稷神灵保佑,我们楚国又有君王了。”秦王大怒,发兵出武关攻打楚国,斩杀五万人,夺取了十六座城邑。

前296年,楚怀王发病,死于秦国。秦国将楚怀王灵柩送回,楚国人都对怀王感到怜惜和悲痛,仿佛死了自己的亲人一般。各国诸侯也因秦国的做法而感到不满。

品《鉴》1

贪婪昏庸,屡屡受骗,入秦遭囚,客死他乡。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楚怀王的悲剧,令人慨叹,也发人深思。

2

不辨忠奸,是楚怀王悲剧的总根源。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3

乱世之中,良臣难得,昭睢堪称良臣。他既有远见卓识,看出秦国有“虎狼之心”,劝楚怀王“毋行而发兵自守”,又有忠贞之义和成事之能,力排众议,维护怀王,并成功接回太子,从而免去了诸多后患。

齐国朝廷上的讨论,让我们看到,这世上,总有人以“利”为重,也总会有人以“义”为本。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ps:想深一层: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不同的人,对“利”有不同的认识;追求“义”的人,为的,也许是更长远的、更大的,更形而上的“利”。

不作死,就不会死。楚国迎立新王后,又专门通知秦国,直接导致秦王恼羞成怒,这是正宗的“作死”之举,白白葬送了楚国五万将士和十六座城池。

本应韬光养晦,伺机而动,奈何技不如人,还硬逞强?

古往今来,在绝境卖国求生、求荣者,不在少数。然而,身陷秦国后,楚怀王在强权和要挟面前,却能置自身安危于不顾,坚守底线,忠于社稷,保住晚节,这一点令人敬佩。

为宇宙完人甚难,大都是半节人。前面破绽,后来修补,只看归宿处成个甚么人,以前都饶得过。

——清·叶玉屏·《六事箴言》更多笔记,请关注公众號“静读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