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壮观程度不敢想象 园林的鼎盛时期

圆明园的壮观程度不敢想象 园林的鼎盛时期

至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社会经济有显著发展、国库充盈,清帝为了追求"宁神受福"的园居生活,从而在这一带兴起了空前规模的园林建设局面。

作为圆明园的主人,六任皇帝相继在其中大兴土木,圆明园理所当然地打上了他们的个人印记,他们也就成为了圆明园天然的总设计师和总监造师。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康熙四十八年赐名“圆明园”。

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圆明园成为“御园”。1725年,雍正皇帝开始了对圆明园的扩建,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雍正皇帝是圆明园的第一任总设计师。公元1723年,当他开始扩建圆明园时,还在圆明园内设立了一个专门的设计机构——如意馆,也就是当时的皇家画院。在那儿,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宫廷画师,他们的任务是将皇帝的描述,画成既写实又写意的中国画呈送皇帝御览,皇帝点头了,他们的设计初稿就算通过了。

雍正皇帝对艺术很有感觉,而且特别喜欢圆明园,他继位后从不出巡,在当皇帝的13年中几乎长住在了圆明园。为此,他还发展出一项爱好,那就是穿戴奇装异服,装扮各色人等,在圆明园内招摇过市。最后,他也死在了圆明园。在雍正皇帝的主导下,圆明园的设计既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的理想和意志——一个皇帝心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和精神家园。

到了1737年,乾隆皇帝搬进圆明园成为第二任总设计师,主持了持续整整17年的圆明园第二次改扩建工程。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乾隆十六年前后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十二年至二十五年前后建成西洋楼景区。至乾隆三十九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圆明园,其实是包括圆明、长春、绮春三座园林的,简称圆明三园。

乾隆是个崇尚奢华爱好吃喝玩乐的皇帝,一生多次造访江南,所到之处的江南美景成为他设计圆明园的灵感来源,因此形成了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乾隆还对西方文化充满了好奇,这样他便让出入宫廷的画家——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法国人王致诚、蒋友仁为他设计了一组欧式园林建筑——西洋楼景区。西洋楼最有名的是各种奇幻的欧式喷泉,一位目睹过它的欧洲传教士称赞它可以和法国的凡尔赛宫媲美。

圆明三园初具规模后,嘉庆皇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在1799年和1811年间,他将两座皇家园林合并进绮春园,并开始新一轮的大规模修缮扩建,而这也是圆明三园最鼎盛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