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黎岙的一段“红色记忆”

深藏黎岙的一段“红色记忆”

黎氏宗祠内景,也曾是黎岙民兵小分队队部所在地

这是一支10人的民兵小分队,他们因拒绝当壮丁,有人用铲刀逼退乡丁,也曾一起痛饮“滴血酒”结盟,还在宗祠举刀砍杀汉奸,也曾有人以做买卖为掩护,往来传递情报,还有人不幸被抓英勇牺牲……这是一段即将被历史淡忘的“红色记忆”,也是上虞人民英勇抗日、不屈抗争的一个缩影。

黎氏宗祠大门

修编家谱,勾起一段红色往事

“我们黎岙在抗战时期有一支民兵队伍,杀过汉奸,而且还有人健在。”日前,正在启动家谱续修的梁湖街道西华瑶村黎岙自然村村民通过口耳相传,相互回忆,一支活跃于上世纪40年代的民兵组织通过集体“打捞”,慢慢浮出水面。

一支民兵队伍铸就一个红色黎岙。记者查阅有关史料了解到,梁湖一带在当时属虞西抗日根据地范围,地处百丰公路两侧,是敌、顽、我必争之地。

1941年5月,日军占领丰惠,上虞沦陷。次年5月,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分批从上海浦东南渡杭州湾到达三北地区,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统一整编成立浙东地区主力部队第三、第五支队(故称三五支队)。黎岙抗日民兵小分队也出现在这一时期,就此成为了浙东抗日战争中一支最基层的地方武装。

据原区党史办主任任建春在《上虞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一文记载:1942年,我党上虞县工委机关设在徐家岙(今属驿亭镇),并着手开辟虞西抗日根据地,期间做了大量包括群众宣传、发展组织、民主反霸、建立武装、配合主力的工作。黎岙的这支村民兵小分队也成为当时一支重要的民兵武装力量。

拒当壮丁,10个小伙歃血结盟

为了解详情,记者前往黎岙采访。经人指引,记者在黎岙的一处小平房见到了现在唯一还在世的当年的民兵,曹贤盛老人。今年他已98岁高龄。老人的身体还算健朗,去时正和老伴一起吃午饭,二人都端着酒碗在小酌。

如今唯一健在的曹贤盛老人

曹贤盛是这支民兵小分队的小队长。据老人回忆,当时(1940年前后),只要家里有几个弟兄的,都会被列为壮丁对象。他家共有兄弟三个,他排行老大,首当其冲就是他。为拒当壮丁,他和同村另外九个小伙决定搏一搏。而为表决心,十人聚拢一处,仰头饮下“滴血酒”,扛起大刀,向乡丁叫板。

十个年轻人的歃血结盟并不是一时兴起。这当中必须提一笔的是,两名来自浙东游击纵队三五支队的队员。他俩曾一度借住在曹贤盛家里。这二人给曹贤盛的印象是,极守规矩,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钱向他家买米换盐,有时衣裤破了,也会找他的母亲缝补。曹贤盛说,也正是受到他们的影响和支持,大伙才想冒出头也敢冒出头来。

民兵小分队成立后,三五支队给他们配发了4把大刀,4个手榴弹。曹贤盛因为年龄较长,又识文断字,被推举为小队长,另 9人分别是黎海尧、黎济云、章云生、黎渭昌、黎新灿、黎增炎、黎启新、黎水田、黎明。

不久,这支黎岙民兵小分队还和当时的湖东区民兵大队和三五支队梁湖游击队接上了头。由此,这支充满民间草莽气息的小分队不仅成为党的一支地方武装,也接受了革命任务,融入到了浙东抗日战争的革命洪流中。前来直接领导他们的,恰恰也是从黎岙出去的一名年轻人——区民兵大队长黎大善。

被山林环抱的黎岙

斩杀汉奸, 建立红色小据点

民兵小分队成立后,横在他们面前的,就是由地主恶霸伪保长等组成的地方恶势力,尤其是 “拳头帮”,祸害乡里,作恶多端。他们当中不少人会点拳脚功夫,专门负责向黎岙及周边一带收租收粮抓壮丁。黎岙因地处偏僻,这股恶势力也相对薄弱,但听闻小小黎岙居然有民兵活动,随即派人前来打探虚实,欲摸清底细后一举灭之。

曹贤盛认为,既然起事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就在两个探子前往黎岙途中,被埋伏在山路边的队员一举抓获,径直押送至黎氏宗祠。当着村民的面,曹贤盛和队员们手起刀落,探子当场毙命,村民拍手称快。

原来,多年来这两个探子投机取巧,敲诈勒索,做了不少坏事。如此一来,不仅解了大家的心头之恨,也树立了小分队的威信,此后连着几年都没人敢再来黎岙村抓壮丁。

不仅如此,这支民兵小分队还担起了传送情报的联络任务。早年黎岙人除种田以外,一直以做烧酒、绷纱筛、卖菜籽为生。曹贤盛就曾以卖菜籽、做烧酒为掩护,往来于东关、曹娥与余姚四明山之间传递情报。这个工作需要他经常出门,而且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因为受不了长期的担惊受怕,新婚妻子也离开了他。现在的老伴,是他的第二任妻子。

宗祠门口的石狮子是曾经的见证者

云淡风轻,红色记忆成往昔

转折点发生在1945年的初夏,据黎大善的大儿子黎柏青生前回忆(由黎柏青的儿子黎飚整理提供,黎飚现为区统战部副部长),其中一天,在距黎岙不足三里地兰芎山南边的小班岭,国民党部队与三五支队交上了火,双方的战斗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到中午12点才停息。最后,国民党部队败退。当天下午3点,父亲突然回家,与家人匆匆告别,随军北撤了。

但不到一个月,西华瑶的保长却带着县保安队的人来村里抓母亲。当时家中有四个小孩,黎柏青和二弟,还有四岁的三弟和未满月的小妹。就在他们用绳子捆绑母亲之时,三弟紧紧抱住母亲大腿,不料却被扔出窗外。嚎叫的三弟一下没了声音,因此落下疾病,三十出头就去世了。因为母亲被捕坐牢,喝不上奶水的小妹不久后就饿死了。幸亏黎柏青和二弟在亲戚家中,躲过一劫。

北撤的命令来得突然,黎大善等民兵有的北撤了,而来不及撤退的民兵只好跑到外边避难。与此同时,他们的家无一例外都被查封,致使家中妻孩无家可归。曹贤盛当时投靠了在上海临时避难的大姐,队员黎增炎却在路经永和朱巷溪头时被抓,后在余姚梁弄牺牲,之后安葬在离黎岙不远的黄家湾山,建国后被追认为烈士。

1948年春,时为国民党军队团长的黎殿臣回乡探亲,出于乡情,他跑到当时位于丰惠的县政府说情,才算把各家的封条撕了。避难在外的小分队队员先后悄悄回家。上虞解放后,队员们有的就地务农,有的参加了村里或乡里的工作,一切归于日常。建国后,唯一一次被提起的是,民兵小分队的经历被村文宣队演绎成现代戏,担当编剧角色的,正是当时的大学生黎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