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喜欢捣蛋是好事,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

本文由欣怡聊育儿原创首发,禁止转载!

大家好,今天欣怡跟大家聊一下,小宝宝喜欢捣蛋是好事,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

容许孩子自由捣蛋的父母心

在迎接孩子满周岁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育儿注意事项,那就是怎么掌握容许宝宝“捣蛋”的程度。在宝宝会爬行之前,虽然要勤于喂奶和更换尿布,不过和宝宝相处起来却很愉快。但是,当宝宝开始会移动身体慢慢爬行之后,会爬到什么样的地方,做什么样的事情,就无法预测,妈妈就必须盯着宝宝掌握一举一动。尤其是扶着宝宝开始练习走路或者会自己走路以后,宝宝就会扩大在家中的活动范围,而“捣蛋”的行为也会越来越频繁。有时把纸篓倒出来洒满一地,还把不知名的东西塞入嘴里。有时把面纸一张一张地抽出,直到盒子见底。有时还可能把重要的书籍捏皱弄破、揉成一团一团。再不然就是用笔在墙上乱画。

妈妈最重要的化妆台也可能一不留神被宝宝占领,在镜子上或者宝宝的脸上则是涂满了乳液。至于爸爸的钢笔,也可能因为笔尖被宝宝拿来戳着桌子而就此报销。总之,把这些数不完的“捣蛋”行为加起来以后,就会让人有损失惨重的感觉。婴儿为什么要“捣蛋”呢?一言以蔽之,无非就是人类天生的“好奇心”的表现。婴儿所到之处映人眼帘的东西,对婴儿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当然就会成为好奇心锁住的对象,所以会拿来玩弄一番或者塞人嘴里。而这样的好奇心其实就和学者们进行研究的“心”是相同的。

儿童心理学中也有“探索欲望之下的行动(探索行动)”的说法,强调了“捣蛋”的重要性。如果想要培育孩子在日后能拥有旺盛的研究欲望,那么容许“捣蛋”的行为与不责骂孩子的态度,将是重要的育儿原则。为了倡导这个原则,有人甚至还喊出了一个口号:“让孩子变成一个捣蛋鬼!”好奇心也可以用兴趣或关心等说法来代替,因为好奇心得到满足,所以可以确保“自发性”的发展,也能产生积极的意愿。至于“自发性”也可以说成是自主性、独立性或者独创性,自己该做什么比较好,以孩子的情况来说,就是思索出游戏的方式(发现自我课题)与不依赖他人行动(自我实现)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发展顺利的孩子总是活力十足的行动派,也就是有着旺盛的意愿。所以相对的当然也有旺盛的“捣蛋”行为。

压抑捣蛋行为就是扼杀孩子的自主

“自发性”对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管是长大成人或者进入老年。以下是一位老先生的谈话:以我的经验来说,如果童年是个捣蛋鬼的话,那么年老后大概都能享有活力十足的生活。关于这个论点,因为没有研究上的佐证,所以无法断言,我也曾经做过相关的研究规划,不过碍于研究方法不易,还必须有赖往后的研究。可是,在关于“意愿”的研究方面,我却可以说除非老天爷的故意捉弄,否则一个自发性顺利发展,有着旺盛意愿的童年生活的人,通常可以在所形成的积极人格基础上继续享有充满意愿与热情的生活。

反过来说,从小对父母惟命是从,不曾有过捣蛋行为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以后,可能就会出现一些神经衰弱或不适症(因为压力或紧张而导致身体上的各种不适)等精神上的疾病,在我们面对青春期孩子的辅导中,更可以断言这是源自于幼年生活的影响。换句话说,不“捣蛋”的孩子可以说不像个孩子,而像个孩子的话,也就会出现旺盛的“捣蛋”行为。所以,爸爸和妈妈本身就必须留意保管好自己的重要东西,不要让孩子有机会对其“捣蛋”,如果不幸遭到孩子的“捣蛋”,也不能怪罪于孩子的“不对”。

孩子的“捣蛋”在探索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失去对该对象的好奇心,所以接下来就不会再“捣蛋”了。以我的孙子为例,“捣蛋”的行为也是一件接着一件,而他在大人的容许之下什么也不用警告,约莫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自然没再“捣蛋”了。而当他在用笔乱画的时候,我曾经露出很懊恼的表情对着他说过“那是爷爷很重要很重要的东西”,结果,因为平时有着紧密的情感联系,所以他似乎能体恤爷爷的心情,以后就没有再出现过“同样”的捣蛋行为了。在5岁以后,只要对我桌上的东西“捣蛋”弄坏的时候,就会主动地向我认错道歉,而这全是因为我从来不会责骂他的关系。“爷爷,对不起啦!”孙子的勇于认错,对我而言,可以说是最令人欣慰的事了。

硬性强迫孩子必招失败

下面是一位有经验的老先生受托照顾一名4个月大的婴儿10天的体验。

这位婴儿出生之后,一直喂食婴儿奶粉冲泡的牛奶。妈妈因为宝宝变得完全不喝牛奶,所以来找我商量。那位妈妈是个高龄产妇,宝宝又是头一胎,所以简直把孩子当成宝一样地疼爱。宝宝到3个月大时,成长一切顺利。可是不久,却感冒高烧持续了三四天。在这期间,食欲不好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过,妈妈却以为烧退了以后,食欲就会恢复正常,却不知退烧后的三四天内,还有食欲不佳的现象。妈妈只怕宝宝瘦了,所以就硬把奶嘴送入宝宝的嘴里。但是孩子对于强迫性的事情,不管是什么,一概都会表现出拒绝的态度。因此当奶嘴接近嘴边时,宝宝就把头转开了。

了解情况以后,我便建议妈妈尽量试着不要强迫孩子。尝试了一天之后,反而是妈妈变得有点神经衰弱,所以才决定暂托付我照顾。为了坚持不强迫宝宝,起初的一两天只喂了一些白开水,以后食欲一点一点好转,第10天的时候,已经恢复到和先前一样的食欲,可以正常地进食牛奶了。手是就请妈妈前来带回宝宝。妈妈到的时候,刚好是中午的喂奶时间,所以就顺便请妈妈抱着喂宝宝。没想到当奶瓶接近宝宝的嘴边时,宝宝又把头转开了!没办法,只好由我再来抱着喂奶。结果宝宝就这样“咕噜咕噜”地喝了起来。当时宝宝的视力还不到清楚辨物的年纪,没有办法以眼睛区别我和妈妈(不会怕生),所以宝宝就是以被抱着的感觉来区别的。换句话说,妈妈强迫喝奶的怀抱方式,肯定清楚地留在宝宝的记忆当中。接下来有两三天的时间,只好请妈妈往返我家,直到确定养成了不强迫宝宝喝奶的态度时,这才让妈妈带着宝宝一起回家。

还有一段经验则是孙子6个月大时所发生的事。因为家里新添购了一台婴儿车,所以妈妈就让宝宝躺在车里,像平常一样出门散步。可是一回到家后,宝宝却开始大哭,并一直哭个不停,只好来找我商量。我们两个人轮流抱来抱去耐心地等待,大概哭泣了差不多有一个小时才停下来!两个人后来就分析宝宝大哭的原因,结果认为平常散步的路上有一段是车流量较多的地方,经常有很多大卡车之类的车辆轰隆作响地驰骋。以前由妈妈抱着经过那个路段时,即使对嘈杂的声音感到不安,可是妈妈的怀抱却让宝宝消除了这种不安。可是今天是单独躺在婴儿车里,所以才造成了宝宝心中产生强烈的不安。为了慎重起见,隔天妈妈又抱着宝宝沿着同样的路线散步。结果就正如我所推断的一样,回到家中之后完全平安无事。

本期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喜欢欣怡聊育儿的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