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的川楚古道——熨斗古镇

沉寂的川楚古道——熨斗古镇

熨斗古镇

熨斗古镇位于安康市石泉县城南50公里,与汉阴县、汉中西乡县、镇巴县接壤,被誉为“鸡鸣四县”之地。从石泉县城出发,沿汉江边一条蜿蜒公路前行,就到了熨斗镇。熨斗古镇距今有上千年历史,是川楚古道上的一座驿站古镇,也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认定的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名称的由来

许多人第一次听到“熨斗古镇”,免不了都会笑一笑,我也不例外,小时候头一回听说,心里也纳闷,这是什么地名啊?

其实熨斗镇原名永兴场、筒车坝,因为这里地形像古时缝纫用的熨斗,所以清道光二十三年更名为熨斗坝。

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据说在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七月,洪水猛涨,有风水先生说水火不相容,想要防治水患必须用火物镇压,而熨斗即为火物,可避水驱水,于是就将镇名更名为熨斗镇。不过说来也是奇怪,更名之后的熨斗镇再也没有发过洪水。

熨斗古镇原本是川楚古道上的一座驿站古镇,距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虽然历经千年变迁,但山水环抱中的古镇,却依然颇具诗情画意,恬淡古朴的风韵也分毫未减。

如果将视线放回1400年前,这个位于石泉县,与汉阴县、汉中市西乡县、镇巴县接壤的古镇,这个被誉为“鸡鸣四县”的地方,那可不是一般的热闹。

汉水庖汤会

曾经听一位老者讲,在他小的时候,家中就是开驿站的,那时候每天晚上都是满满的住客,大家南来北往,都要经过熨斗镇,多少物资经过这个关卡,通往了全国各地。

村里的戏台

古镇每有大型活动,诸如“坝坝筵”、“庖汤会”等,这里便成为聚集之地,最多时可容纳有上千人。

古朴的建筑

屋顶上的雕塑

飞檐翘角

古朴的屋顶

古镇有90%以上都是原著居民,道路两边的明清民居错落有致地连缀在一起,雕刻精美的窗棂、门楣、瓦当风格典雅,古朴的青石板街道尽显古镇的静谧安详。

古镇里你几乎看不到过分的市场开发,外界的喧闹似乎与古镇无关,像是生活在民国里,幽深的街巷、飞檐翘角和马头墙都依旧保持着那份古意和安静。

纵有惋惜,难抵时光

祖居熨斗老街的老人们常常在年轻人面前缅怀老街的辉煌,话匣子从“解放前在镇下街头立有一个闸子门,门额上书“川楚通道”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落款为道光二十年”打开,说到如今老街的没落而至。其中情绪,多为心酸、多为惋惜、多为不舍。

明清时期每逢集日,熨斗街上川陕客商云集,南来北往,贸易不绝,也让很多文人墨客逗留扎根。古戏楼上演的汉剧韵味悠长,如今本土仍有一批热爱山歌、小戏、汉剧的爱好者,热衷于传统文化演奏,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

老街的建筑屹立在春日的漫天灿烂里、夏日的流水潺潺里、秋日的枯叶四散里、冬日的雪花纷飞里,与岁月同在,幸运的是时光善待美人,老街也在时光的洗礼里变换着模样,每一暮都美的不一样。

老街更像是一曲怎么都谱不完的歌,音符是跳跃的、音律是优美的、歌词是苍劲的。触摸斑驳的木门,踏着脚下的青石板,沿着老街前行,细细品味,与岁月同在的老街有一种宁静美与质朴美。老屋的窗上的雕花很精美,木制的梁柱已经斑驳,生于斯长于斯的老人脸上,皱纹悄然爬上,岁月无情地印刻下了它的痕记。

古老的街道

坝坝筵

熨斗古镇另一大特色,是闻名远近的“坝坝筵”,少则十几桌,多则几十上百桌,场面壮观。餐桌用的是实木四方桌,长条凳,每桌坐8人,长者或辈分高的要坐上位。开席前,要给老人和长辈敬酒送祝福。 “坝坝筵”以猪肉为主要原材料,其它食材也以当地盛产的食材为主,以蒸菜、炖菜、炒菜等形式呈现。

亲朋好友,携幼扶老,举家同贺,其乐融融。

燕翔洞

从老街尽头沿着一条狭长石梯顺阶而下,燕翔洞景区就在古镇脚下。燕翔洞坐落于富水河峡谷中,左右有奇峰耸峙,洞前流水淙淙,山岩绿树葱茏,水上野鸭泛水,田野花草溢彩。

据地质专家考证,燕翔洞全长约16公里,系寒武系古生石灰岩溶洞群,是西北乃至国内保护最完好、洞内景观最丰富、体量最大的溶洞群。在恒温17度的清凉世界里,燕翔洞经过5亿年自然造就,形成了“九寨风情、黄土高坡、西子湖畔、太白听瀑、蓬莱仙阁……”等天然奇观,经过绚丽灯光映射,如梦如幻,恍若一座梦幻宫殿。

燕翔洞美景

现在,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熨斗镇的作用慢慢的失去了,它慢慢的沉寂了下来,它的作品不再是一个交通的枢纽,而成为了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不过,现在熨斗镇依然保存着以前的景象,木板的房子,青石的街道,还有以前的店铺,在繁华的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当你觉得烦躁,想放空自己的时候,不防去熨斗镇转一转,在那里,你能完成自己心灵的释放,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安静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