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为何儒家在战国时期没有争过法家?

百家争鸣,为何儒家在战国时期没有争过法家?

这是一个群雄激愤的时代,各国统治者为了加强自身国家的势力纷纷推行变法改革;这是一个求贤若渴的时代,统治者们为了变法招揽天下英才;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家人才为了自己的主张被采纳奔赴会馆,相互抨击。

就是这么一个时代,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高峰期。其中涌现出各大家,他们奔赴各地,向君主阐释自己的主张。然而中国一直奉为经典的儒学在这个时代倍受冷落,相反依法治国的法家学说却在各个君主这里委以重任。到底是什么让近千年的儒家经典在战国这个乱世比不过法家学说?

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

儒仁治国

这就不得不谈起儒家的主张"仁",孔子主张以仁爱治国,要求恢复以前的礼制。其认为战乱纷纷的原因就是各诸侯国不再遵从礼制,而孔子认为只要恢复周朝礼制,这种战乱的时代就会结束因此孔子周游列国,推崇仁礼,期望在这乱世之中能有君主重视自己的主张,恢复以前旧制。这样社会将再次回到和平统一的局面。

孔子游说君主

然而在这个战乱的时代,孔子周游列国来推行自己的主张,然而却没有一个君主推行的改革愿意采用孔子的治国主张,但孔子周游列国所教徒弟却不断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官方正统意识形态。但为何起初的儒学没有被各国认同并推行相关的改革呢?这就不得不谈到法家。

孔子为其弟子讲学

依法治国

在这个混乱不堪的时代,与儒学共同诞生的还有法家学派。由于战乱,老百姓种植出的大量粮食被政府搜刮,再加上常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这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社会频频出现烧杀抢掠的情况。同时各国期望变法,而变法就会触碰到社会利益的分配,为了能够使得改革能够顺利的推行,因此需要强有力的社会约束来推行。因此,法家学说开始盛行。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壮志难酬,最终选择来到了中国的偏远地区——大秦。商鞅在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后,开始运用法家学说开始进行改革。其中体现最多的就是依法治国,最开始商鞅在百姓之中树立诚信之后,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其中连坐法的实施体现的依法治国最为明显,其规定到,一人犯错,连诛九族甚至街坊邻居,受到各种刑法的人不计胜数。

商鞅徙木立信

同时法家主张集权,即集君权。在地方商鞅一改周朝的分封制,开始实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君主直接任免,将地方的大权牢牢掌握在君主手中;同时推行军功爵制,规定杀敌获取头颅者,按功行赏。凡是没有军功的大臣将不再获得官员的继任权。这样中吗,官员流传的世袭制就不再适用。这对君权的威胁就逐步降低,而通过军功爵制而晋升的官员就有利于君主通过掌控其来达到集权的目的。

商鞅推行军功爵制奖励军功

这就是法家学说的主张,然而法家为何成为了春秋战国的主流思想?这又不得不谈到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由于周朝法制漏洞下默许私田开垦,这就导致了井田制的破坏。随之而衍生的就是各诸侯国开始逐渐对周王朝心生不满,他们逐渐公然挑战周天子的权力。随后地方势力日趋强势,超过了周王室,周王不得不下旨承认其为王的事实。昔日万人之上的周王甚至沦为各诸侯国征战四方的借口,各诸侯国权力的膨胀开启了历史上有名的战乱时代——春秋战国。西周最终在中国的历史上化为尘土,伴随着的是一段分裂割据的时代开始了。

西周最终在战乱中灭亡

而在这战乱割据的时代乱国之中,大国兼并小国时有发生,朝君暮臣的现象也是频繁出现。众多原本属于上流阶层沦为下层的"士",百姓在这战乱之中也沦为流民。各国为了防止自己被兼并或者想要成为兼并他国的国家,同时为了改变本国的社会现状,纷纷对国家进行改革以求强大。而百家争鸣就顺应了各君主的需求,各大家开始阐述自己的主张,以期望自己能够被委以重托,千古留名。

春秋战国的谋士代表孙武

法治乱,儒平民

但乱世之中,广为流传着"非儒即墨"。然而,事实却是法家战胜了墨家与儒家,在这乱世之中成为主流。究竟是什么推动着法家在这乱世中独占鳌头?

事实上法家学术天生为治乱而生,春秋战国之中,各地弑君称王,官员鱼肉百姓,人民苦不堪言。而连生存都无法保障的百姓怎么会谈儒家的"礼"制气节?百姓只会想着明天应该如何生存下去,因此烧杀抢掠就成为了社会常态,食人已经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战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饥饿不堪

到了这样的状况,君主如何采用儒家的"仁"与"礼"来治理国家?要求百姓和睦待人,遇人则礼?百姓食不饱甚至无物可食,这让其如何去礼貌待人呢?因此各个君主只能采取法家来对百姓采取强有力的威压,让其不要再做危害社会的事情,从而保持社会的相对稳定。这虽然是治标不治本,但是在战乱年代,这是最好的选择。

法家建议君主推行改革

不要试图用道德仁义来要求一个连基本生存都存在问题的人,因为他们做不到,因此只能由法家来完成儒家没有完成的事情。同时各国君主力图变革,这需要强有力的推行,在这人心不古的社会之中,没有太多的人愿意推行与自己利益严重冲突或者毫无关联的变法,而统治者为了达到自己富国强兵的目的就会强制推行改革。

结语

因此,在这春秋战国的时代,更多的君主青睐于法家学说的集权与依法治国,他们期望能够通过法家学说来强行推动自己的变革,希望借此来帮助自身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国际。而儒家学说在乱世之中虽然得到百姓的青睐,但是其并不适应在这个战乱的社会背景之下。因此,战乱之中儒家并不适用,相反法家学说却能够在乱世之中更快的达到稳定社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