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要了",过早"懂事"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位自私的家长

"妈妈,我不要了",过早"懂事"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位自私的家长

很多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殊不知那些看起来很懂事的娃,大多并不是真的"懂事",而是压抑了真实的自我。知乎上有一个问题:那些懂事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其中一位老师分享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

学校运动会,两个孩子在球赛中冲撞下受了伤,同样是满身泥水手臂擦伤,两个男孩在校医室给父母打电话的内容却完全不同。其中一个孩子向妈妈哭诉,说自己疼死了,很可怜。而另外一个孩子,则是给妈妈打电话道歉弄破了新校服说自己没什么事儿。第二个孩子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可谓是"懂事儿",而这位老师却写道,我看见了一个完全不被父母接纳的孩子。

这让我想起带娃出去旅行时,在水族馆商店遇到姐弟俩和他们的父母。游览完毕孩子们都挑了自己喜欢的纪念品。那个瘦小的女孩在一个贝壳面前流连了好久,拿起来看看,又放下。弟弟则是直奔自己喜欢的鲨鱼公仔。结账的时候他们排在我前面,小姑娘不断的问妈妈,这个多少钱。

最后小姑娘犹豫再三,还是在结账的前一刻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要这个了,你们给弟弟买吧。尽管我不知道她的生活经历了什么,但是我还是能隐约感觉到在懂事儿背后她深深的不安全感。

很多时候爸妈都要求娃懂事儿,要体谅大人。有时候是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候是让着比自己小的孩子,有时候则是乖乖去写作业不要提条件。但殊不知有些懂事,并非真的明白事理,而仅仅压抑真实自我的"假懂事"。

"假懂事"的孩子懂的都是什么事?

作为一个三岁的孩子,其实很难理解为什么哥哥要让着弟弟。尤其是在父母完全不做解释(或者自己根本也解释不通)的情况下。那么这个时候,还要将自己喜欢的玩具让给弟弟,这就是"假懂事儿",孩子只知道这样做会得到大人的赞扬,却因此忽略了自己的内心。

只有迎合别人才能获得肯定

假懂事儿的孩子是不快乐的,因为匮乏而导致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迎合别人我才能得到爱,而我本身是不值得被爱的。这种匮乏,可能来自于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资源下兄弟姐妹间的竞争。也有可能来自于父母关爱的匮乏。更多的情况是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情绪绑架"。

有位朋友分享自己带娃的心得,说她女儿特别怕她生气,是因为每晚她都要陪女儿睡觉。可是一次晚饭女儿实在是太不听话了,于是她就说妈妈生气了,没有再去陪她。以后"再如何如何妈妈生气了"这招就不管用了。她不知道的是,对孩子进行情绪绑架,或许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却会剥夺孩子面对自我情绪的能力。

如果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就不是乖孩子

《小欢喜》里英子"懂事"的让人心疼,如果不是抑郁症后的爆发,妈妈将永远不知道孩子自己的想法。英子从来没有正面对妈妈表达过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因为她一直想做个乖孩子。但她并非没有想法,和方一凡在一起的时候,她也曾说妈妈很恐怖。在现实中,很多人都没有英子这样幸运。一位心理咨询师分享了他治疗过的一个案例,一个从小重点高中清北本硕连读,最后进入常青藤的优秀男士,怎么看都是别人的家的孩子,就在新婚不久后,抑郁了。他觉得虚无,人生总是被安排的他,认为自己从来没有活过。然而当咨询师问他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时,他说他可能永远也没有能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自己的需求是可以放弃的

另一个"懂事"的孩子早早学会的"技能"是:放弃自己的需求。懂事儿的孩子经常会说:"我不要了。""好吧那我不去了。"甚至不用大人过多解释,孩子就自己先放弃了需求,只为满足家长的要求。而这样的技能用的久了, 很容易变成习惯性的"自卑",

假懂事的孩子,容易成为讨好型的大人

《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因为童年时妈妈的重男轻女和父亲的软弱,早早变得特别"懂事儿"。长大后的她看似是独立干练的女强人,跟这个家庭决裂。但掏钱给妈妈办葬礼、被打依然撤销诉讼、给爸爸买房子,她的实际行动其实都是在满足别人的需求,忽略的唯独还是自己。

她快乐么,并不会。那些假装懂事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讨好型的大人,却更加不快乐。喜欢的时候说"算了",明明很难过,却说"我没事儿",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心情上。别人一发火就像道歉,用自己的不舒服来换别人的舒服。这样的人生真的太累了。但他们却很难摆脱这样的恶性循环,走不出这个怪圈。

真的懂事儿需要培养

既然"懂事儿"这么痛苦,难道就该由着孩子来么?想让孩子真的懂事儿,孩爹孩妈需要就如下这几点着重培养。

✿、培养共情力。豆豆很喜欢抢弟弟妹妹的玩具,自己的玩具也绝不让弟弟妹妹玩。有一次他正在玩心爱的汽车,爸爸一把抢走,自己玩了起来。豆豆急的哇哇大哭,爸爸把车还给他后,说你看,被你抢了玩具,弟弟妹妹就跟你刚才的心情一样。

从此豆豆不但不怎么抢别人的玩具了,还学会了用自己手上的玩具和他们做交换。通过游戏或者亲身体验,让娃明白别人的感受,孩子会更加懂事儿。

✿、摆明道理,寻求帮助。许多宝妈认为,小孩根本不懂事儿,就是要哄才行。但是其实即便是很小的孩子,如果家长能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清楚,孩子一般都是很"讲理"的。妈妈带着橙子去超市采购完回家的路上,橙子很累,想要妈妈抱抱。妈妈放下购物袋,让橙子试着拎一下,结果橙子费了九牛二虎的劲都拎不动

妈妈说:你有两个购物袋重,你说妈妈能不能同时拎着购物袋,还抱着你啊。橙子想了想说:妈妈我帮你一起拎袋子吧。

枕边育儿寄语:

杜江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可以任性被宠爱,哪个孩子愿意在委屈中变得懂事呢?而我如果看到大宝在某件事儿上突然变得懂事儿,我总会更加关注他的心理状态,确认并不是我给的关爱不够才放心。孩子是"真懂事"还是"假懂事"宝爸宝妈一定要心里有数,希望每个孩子都能真的为自己而活,过上舒展的人生。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加入圈子,和我一起聊聊孩子的那些事吧

往期回顾:

孩子"懂事"到底好不好?父母要摆正立场,正确看待"懂事"教养

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教你用“环保”来惩罚,让孩子爱上学习

学习需要仪式感,用仪式感帮娃提升效率,三步走进入"作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