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逾越的高山,1984年的春晚缘何被称为历史的标杆?

难以逾越的高山,1984年的春晚缘何被称为历史的标杆?

截止到201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已经走过了36个年头,在这36年里,春晚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见证了中国逐渐走向富强的振兴之路,它走过了几代人的青春,也耗尽了几代主创人员的心血。

在中国人心目中,春晚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36年来,人们早已习惯了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守候在电视机前,直到12点的钟声敲响。

对于电视台来说,春晚是这一年中最大的事,全国老百姓翘首以盼,节目组哪怕呕心沥血也要将春晚完美地呈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

1983年春晚现场

然而这些年当中,春晚有过辉煌,也曾陷入落寞,随着中国人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精神层面也开始越发的富足,那些只有每年春晚才能看到的精彩节目以及大牌明星,如今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每天都能和我们见面。

春晚似乎早已不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近些年来,对于取消春晚的呼声也开始不绝于耳,一些老人们越是对今天的春晚不满意,就越发想念1984年的春晚,它被人们称为是春晚的巅峰。

严格意义上来讲,第一届公认的春晚出现在1983年,虽然自1979年开始这样的节目就已经登陆到电视台,但受限于当时的节目规模,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大多是以“相声晚会”,“音乐晚会”的形式出现,包含的内容较为单一,直到1983年开始,春节晚会上才真正和广大观众们见面。

1983年春晚现场

1983年的第一届春晚为之后36年来春晚的整体雏形奠定了基础,在600平米的演播室当中以直播的形式和电视观众们见面。当时的晚会还是以茶座形式出现的,远没有今天这样的盛大,十几张圆桌上,沏上茶水,摆上饮料,放上瓜子、花生、水果和糖,像极了单位里的联欢会。

当时才30多岁的赵忠祥作为主持,一身西装,留着具有时代特点的小分头,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们轮流串场。

由斯琴高娃和严顺开合作的小品《逛厂甸》、以及王景愚的《吃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李谷一唱了七首歌,笑星马季、姜昆、赵炎、李文华等人也说了七段相声,这在整个春晚的历史当中都是罕见的,让观众们过足了瘾。

1984年春晚上张明敏演唱《我的中国心》

1983年的第一届春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也为之后1984年春晚的制作人员们鼓足了信心,也正是因为1984年春晚的大获成功,从此奠定了春节晚会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成为了中央电视台每年筹备用时最长,投入精力最多,演员阵容最强大,艺术水平最高,收视率一骑绝尘的大型综合性现场直播晚会。

谈起那一年的节目,经过那个年代的人们至今记忆犹新,马季的《宇宙牌香烟》、沈晓岑的《请到天涯海角来》、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李谷一的《难忘今宵》、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郭颂的《串门》、殷秀梅的《幸福在哪里》、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姜昆李文华的《夸家乡》、游本昌王景愚的哑剧、谭元寿方荣翔的京戏。

精彩节目扎堆出现在1984年的春晚舞台上,为这次“现象级”的春晚拉下了帷幕。晚会结束以后,全国上下好评如潮。

1984年春晚经典小品《吃面条》

有人向电视台写信:“除夕之夜,我们全家三代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晚会的节目。父亲是部队离休干部,他被演员精彩的表演逗出了眼泪。妹妹和我爱人被歌手们的歌声打动了,直后悔没用录音机把歌曲录下来。就连我刚出生十八天的儿子也有趣地睁着大眼睛,好像他也能听懂什么似的。我们全家,在这美好的时刻陶醉了。”

毫无疑问,1984年的春晚是历届春晚当中最成功的一届,尽管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但是对于广大观众们来说,“内容才是王道”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摆在了创作者们的面前,他们亲手给春晚设立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标杆,如此高质量的一届晚会把观众们的胃口全部吊上去了,这就好比人们每天粗茶淡饭的吃习惯了,一旦吃到山珍海味,那自然是一辈子都忘不了,以后不要说是吃糠咽菜,即便是低一级别的鸡鸭鱼肉也吃不出味道了,甚至再吃一次鲍鱼龙虾,也难以复制第一次的感受了。

1984年春晚舞台上的马季

对于春晚制作组来说,他们这一步迈的太大了,以至于只用了两届就达到了顶点,给后面的春晚之路直接“堵”死了。

对于1984年的春晚所创下的高度,创作团队们心里也是有数的,如果能够不让观众们失望,1985年的春晚必须另辟蹊径,在1984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当然了,创新就意味着要冒风险。

春晚制作组决定这一届春晚不在演播室里进行,而是搬到了工人体育馆中,由于体育馆空间广阔,“收音”成了很大的技术性问题,其中第一次登上春晚的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就在此遭遇了困难,由于马三立先生独特的沙哑嗓音,他更加适合在剧场和演播室进行演出,而到了体育馆便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1985年春晚舞台上的王景愚

尽管语言类节目和表演类节目几乎沿用了1984年的整套班底,但是背着巨大压力的演员们却纷纷发挥失常。被请来的女排运动员在现场表演投篮,在比赛中明明百发百中,而那天却说什么也投不进去了。前两届春晚发挥稳定的王景愚也“马失前蹄”差点摔倒在舞台上。彩排时候用的牛平时都走的挺好,到了那天晚上竟然怯了场,说什么也不迈一步,而空中飞行的“孙大圣”竟然和栏杆撞上了。

一系列的事故让这届春晚充满了遗憾,节目播出完之后,各种报刊、杂志、读者来信,纷纷表达着对此届春晚的失望之情,批评声充斥着大街小巷。

“节奏拖沓、松散”;“盲目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华而不实”;“广告植入过多。”都是观众们对于那届春晚的整体印象。

1985年春晚上的马三立

对于观众们来说,1984年的那顿春晚大餐还留有余味,又怎么可能接受今天这搞砸了的“事故现场”呢?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之后的30多年里,春晚经历过成功,也尝试过失败。尽管像1985年那样的事故在后来已经不太可能发生了,但自此以后春晚也没能给观众们带来太多的惊喜,自黄一鹤之后,春晚共启用过20多位导演,但无论阵容如何变化,导演如何推陈出新,像1984年那样的空前盛况也再难出现了。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春晚也许真的很难给人们带来惊喜了,但是今天它存在的价值就像陪伴我们多年的一位老友,在吃年夜晚的时候,人们聊着天,看着晚会,那已经成为一种仪式,它让人们倍感亲切,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