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犯了多大错?当上芝麻官后,却享受到大臣级审判待遇

杜甫犯了多大错?当上芝麻官后,却享受到大臣级审判待遇

历史迷猴神通:我有一个“生机”梦!

引言:

至德二载,杜甫遇上了极为艰难的一年。刚当上左拾遗还没有满月的他,就开始给皇帝进谏,于是被交给了“三司推问”!

事实上,左拾遗只不过是芝麻大的“小官”,而“三司推问”,却是最高级别的司法审查。

社会又一次教会杜甫做人时,使用了这么一种戏剧性的方式……

究竟皇帝该不该用最高级的审判待遇,治理一个小小的左拾遗?

究竟杜甫趟了什么浑水,让他面临着危险的境遇?

事实上,很多看似不合理的历史现象背后,都有着合乎情理的历史逻辑。

成都:杜甫雕像

一、杜甫闯祸的来龙去脉

事实上,杜甫闯来的祸来自于他的“不识时务”。皇帝决议罢免宰相房琯,左拾遗杜甫不知深浅地站出来劝阻,看上去杜甫一片忠心,实际上却是政治单纯。

一切还要从他担任的左拾遗说起。

01.杜甫的左拾遗之路

事实上,杜甫的左拾遗来之不易。

至德二载,安禄山的叛乱正处在高潮阶段,在一年以前长安丢失,太子李亨在灵武被推继位,以前的皇帝李隆基成为了太上皇,带着高力士在四川避难。

前一年,杜甫不顾战火烽烟,冒险奔赴灵武投奔新皇李亨。然而天不遂人愿,他被叛军捉住,押回了长安。

这一年二月,新皇李亨移驾凤翔,于是四月里,杜甫又一次冒险,逃出长安来到凤翔。

事实上,这一次冒险,杜甫收到了成效。皇帝和叛军都在争取人才,危难之中投靠唐肃宗的人,会受到表彰。

五月中,皇帝任命杜甫为左拾遗,这时杜甫已经46岁。皇帝的《唐授左拾遗诰》里这样表述:

襄阳杜甫,尔之才德,朕深知之。今特命为宣义郎行在左拾遗。授职之后,宜勤是职,毋怠!

看上去要时来运转,但事实上,文诰几十字都是套话,看不出皇帝对杜甫的重视。

成都:杜甫草堂

02.左拾遗的轻和重

对于朝廷来说,“左拾遗”似乎轻于鸿毛。《新唐书》里记载唐朝对左拾遗的定义:

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

一个从八品的职务,在王侯将相站满地的朝廷,几乎是一个不起眼的存在。而从职务的内容上看,一个专门负责提意见的“左拾遗”,更没有多少实际的权力。

但对于饱经风霜的杜甫来说,“左拾遗”似乎重于泰山!

在底层奔波了半生的杜甫当上左拾遗,意味着他终于混成了一个唐朝干部。尽管官职不大,但再小的官也是编制,他从此可以用俸禄养家糊口、安身立命。

成为拾遗后,杜甫在《述怀》里,记录了他安史之乱以来的心路历程: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

看得出来,尽管朝廷不太重视左拾遗杜甫,但诗人杜甫却把这一次入职看得很重。

历史迷猴神通:读书、读心、读自己 !

03.宰相房琯被贬

芝麻小官得来不易,然而刚到任的杜甫正准备发挥大的作用,就遇上了一件麻烦的事。

宰相房琯门客受贿,盛怒之下的唐肃宗,把想为自己辩诉的房琯赶出了朝堂,《旧唐书》记载了当时的情况:

宪司又奏弹董庭兰招纳货贿,琯入朝自诉,上叱出之,因归私第,不敢预人事。谏议大夫张镐上疏,言琯大臣,门客受赃,不宜见累。二年五月,贬为太子少师,仍以镐代琯为宰相。

董庭兰因弹琴受宠,于是很多要见房琯的人,都开始走董的门路。董庭兰因此发了财,但他发财带来的严重后果,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尽管谏议大夫张镐替房琯说了话,但他最终还是被降为太子少师。

04.左拾遗迎来的“三司推问”

杜甫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劝阻皇帝,据《新唐书》记载,杜甫的理由是:“罪细,不宜免大臣”。

很显然,在就是否罢免宰相的问题上,左拾遗杜甫和皇帝展开了意见拔河。

尽管左拾遗的主要职能是“供奉讽谏”,换句话说,他和皇帝意见拔河受法律保护。但盛怒的唐肃宗,还是把杜甫交给了“三司推问”

《旧唐书•韦陟传》里记载了这件事:

韦陟为御史大夫,拾遗杜甫上表论房琯有大臣度,真宰相器,圣朝不容,词旨迂诞,肃宗令崔光远与陟及宪部尚书颜真卿同讯之。

而此时,距离杜甫上任还不到一个月。

“三司推问”是唐代最高级的审判待遇

二、“三司推问”的严重性

杜甫被“三司推问”,那么“三司推问”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唐朝享受过“三司推问”待遇的都有谁。

01.“三司推问”过哪些人?

事实上,在唐朝,享受三司待遇的多半都是国家级的大人物,以下是一些案例:

①开元十四年,宰相张说被弹劾,李隆基下令侍中源乾曜、刑部尚书韦抗、大理少卿明珪、御史大夫崔隐甫共同审查张说。

②天宝六载,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遭到李林甫陷害,罪名是勾结太子谋反,李隆基命令“三司”审查王忠嗣。

③天宝六载,王鉷派人诬告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杨慎矜阴谋光复隋朝,李隆基大怒,命令刑部、大理寺以及侍御史杨国忠等审查杨慎矜。

④开元二十四年,蔚州刺史王元琰贪赃数目巨大,被唐玄宗下“三司”审查。

可以看出,从开元到天宝,玄宗朝享受过“三司”审查的人当中,有人涉嫌谋反大罪,有人因为贪污被查,有人贵为宰相,有人贵为节度使。

《长安十二时辰》中唐肃宗李亨剧照

02.“三司推问”是什么鬼?

看上去,杜甫面临“三司推问”十分严重。那么,“三司推问”又是什么鬼?

《新唐书•百官一》里解释刑部职官时,有一条记载,反映了“三司推问“的严重性:

凡鞫大狱,以尚书侍郎与御史中丞、大理卿为三司使。

根据学者刘后滨先生的考证,在武则天以后,唐政府处理重大案件时,经常以御史台、刑部、大理寺的长官或者副长官共同审理。

很显然,不论从之前的案例看,还是从史料对“三司”的解释看,杜甫都确实遇上了大麻烦。

虽然从官阶看,从错误看,杜甫似乎都不应该享受“三司”待遇!但皇帝却最终给予杜甫破格的关怀。

那么,杜甫究竟怎么回事?是他真的犯下大案?还是唐肃宗是昏君?

历史迷猴神通,诚邀关注!

三、杜甫犯了什么错?

很明显,左拾遗杜甫只是替宰相房琯说了几句话,就受到“三司推问”这么高级的审查。

杜甫肯定是冤屈的,但唐肃宗也并不是昏君,他甚至曾带领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

那为什么皇帝要整治杜甫呢?事实上,杜甫被破格处理另有玄机。

01.皇帝李亨和宰相房琯间的矛盾

唐肃宗对杜甫处理,只是事件的表象。事件的实质,其实是唐肃宗对宰相房琯的深度不满。

作为玄宗任命的宰相,房琯在唐肃宗自行登基后,被李隆基派往灵武,作为使者正式册封李亨。

来到新皇驾前的房琯,原本被唐肃宗给予高度的信任。但贺兰进明的告诉了肃宗一件事,改变了皇帝对房琯的态度。《新唐书》记载:

进明曰:琯昨于南朝为圣皇制置天下,乃以永王为江南节度,颍王为剑南节度,盛王为淮南节度,制云“命元子北略朔方,命诸王分守重镇”。且太子出为抚军,入曰监国,琯乃以枝庶悉领大藩,皇储反居边鄙,此虽于圣皇似忠,于陛下非忠也。

事实上,贺兰进明汇报的,是肃宗登基以前,房琯在四川为玄宗制定的“诸王分镇”策略,以抗衡安禄山叛军。

在房琯的计划中,永王李璘、颖王李璬、盛王李琦,分领江南、剑南、淮南对抗叛军,而在房琯的计划中,李亨只能拥有朔方的边远之地。

事实上,这个计划没有来得及实施,唐肃宗就已经在灵武称帝。但曾经策划为其他王子分配权力的事,让唐肃宗对房琯充满了反感。

朝廷从来都是最复杂的地方

02.看不见的斗争:玄宗集团和肃宗集团

事实上,房琯被罢免,还有另外一层内涵:玄宗蜀郡集团和肃宗灵武集团之间的矛盾。

虽然房琯被李隆基派到新皇身边任职,但在新皇帝李亨眼里,房琯的属性依然是李隆基旧臣。

对于李亨来说,他登基后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扶植属于自身的势力,打压来自玄宗的势力。

事实上,在唐玄宗得知李亨登基后,他曾经向肃宗派出了多位宰相,分别是韦见素、房琯、崔圆、崔涣等人。

但在一年之后,这些人被先后以各种方式剥夺了相位。

从某种意义上看,房琯被罢免是必然,门客受贿只是皇帝找到的罢相借口。杜甫或许并没有看到这一层,于是不知深浅地进谏,被皇帝当成反面典型加以打击。

03.“三司推问”后的杜甫

《新唐书》里记载了接替房琯的张镐,解救杜甫的事情: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

事实上,皇帝真正要动的是房琯,而对左拾遗杜甫的处理,最终走向了“雷声大,雨点小”的方向。

最终,唐肃宗并没有真正治罪杜甫,但杜甫从此失去了信任,又一次开始了没前途的人生。

乾元元年六月,房琯再次被贬,担任了一年拾遗官的杜甫,终于被贬出京,担任华州司功参军。

重庆:杜甫雕像

四、为什么杜甫要强出头?

尽管左拾遗官卑职小,但杜甫却要干涉皇帝罢免宰相的大事,他是天真烂漫吗?

很明显,经过太多的磨难的杜甫,不合时宜地为房琯出头,自然有他自己的原因。

事实上,房琯不仅是杜甫的布衣之交,还正是推荐杜甫成为左拾遗的人。事实上,看似冒险的行为背后,是诗圣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但官场经常是无情的,杜甫的作为,在官场上看来,是单纯幼稚的表现。

但从“人”的角度来看,敢于为朋友做出牺牲的杜甫,却正显示出他人格的伟大。

参考文献:刘昫等《旧唐书》、欧阳修等《新唐书》、司马光等《资治通鉴》、钱谦益《钱注杜诗》、张忠纲《新编杜甫年表》、刘后滨《唐代司法“三司”考析》、陈冠明《论房琯集团》、赵建建《唐代拾遗的设置与选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