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能听懂,2岁开口说!做好这些事,孩子的英语溜得飞起

1岁能听懂,2岁开口说!做好这些事,孩子的英语溜得飞起

“磨耳朵”的确在英语启蒙过程中,是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实用的方法。

各位家长都知道“磨耳朵”,那到底该怎么正确的“磨”呢?

今天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呢,因为发现大家对“磨耳朵”有误区,理解错了。

最近有妈妈很困扰,问我:

”大家都说给娃多听就好,我也算是给娃磨了一两年的耳朵了,为啥几乎没啥进步,还是听不懂?”

“多听”对于学英语一定是必要的啊,但是所谓的“磨耳朵”并不只是指表面功夫,一定不能单纯地就给孩子放着英语、就当背景音播放着,那对英语启蒙的效果几乎等同于0。

磨耳朵是英语语音输入积累的总称。儿歌/童谣/动画/绘本音频都属于磨耳朵的素材。磨耳朵既包括精听也包括泛听。

最简单的给大家举个例子,假如孩子什么也不做,你开始给他播放英语,但他的脑子根本没有关注到你播放的东西,那么你放多久都是没有意义的;但如果他认真在接收了,不管懂不懂,努力去理解了,随着节奏摇摆或者根据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那么他的大脑就在思考、处理儿歌,这时候的“磨”是非常高效的。

所以倘若我们自己人不在家、只有老人照管的时候,或者我们自己没时间和娃儿共读、娃又不愿意去翻绘本的时候,只开个播放英文童谣或英文故事的播放器,效果甚微。

反之,如果孩子自己翻着绘本、拿着点读笔或者听着配套音频,认真地翻看着,或者我们陪同一起阅读;又或者我们给他播放音频时,他欢蹦乱跳参与进来了,那么“磨耳朵”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不理解的输入,是无效输入

也有不少妈妈觉得自己也没指望孩子能通过“磨耳朵”学会英语,更切实际的想法无非是“多听可以培养娃儿的语感”,“多听听,对英语的韵律熟悉了,偶尔也能跟着念念,日后真的学起英语来开口就不难了”。

但事实上,在语言启蒙中最强调的是理解。要不然语感啥的也是白搭!

咱们可以想想自己的情况就能明白了,我们如果看美剧、把字幕关了,反复听,我们就能学会英语了?我想没字幕不理解的话,也同样只是沦为背景音,左耳进右耳出,就算听一百次同一个单词也没用。

所以对娃来说也一样,想要正确的给他们磨耳朵,就必须得帮助理解儿歌或动画片里单词的意思。

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磨耳朵方式

比如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孩子尤其是中文已经有强势的大孩子,排斥很正常。

所以第一步是为了解决排斥,让他建立英语等于好玩这样一个概念。

这是孩子今后对应于有内在动力的关键。这个时候,如果是听儿歌童谣,完全可以作为背景音乐,家长在旁偷偷地观察孩子的反应。

这种做法要比一定要求孩子认真听反复听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当然凡事都有度。有的人会走极端,要么把音频放上N个小时让孩子讨厌,要么就是不知道及时转换,几首儿歌听了好几个月还在泛听,结果让孩子觉得听力就是这么一回事。有的甚至弄几本英文书的音频随便播放,孩子自己玩自己的,根本不被吸引。

磨耳朵的精听和泛听实际上并非以懂了多少为目的。

我们所说的泛就是孩子还没有明显的喜欢上这个素材,所以没要求反复听。

而所谓的精,是孩子喜欢上某个素材自发地要求反复。精听不以听懂100%为目的。

这个素材在目前的状态下听30遍可能只有30%的理解,但是随着听力时间的增加,再回头可能就有70%了,以后逐渐递增。如果过于追求100%的理解,就会陷入到我们过去的老路,会强制孩子做一些事情,而这,很有可能会挫伤孩子的兴趣。

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知道这条路也能到,但是我关注的是哪条路更轻松更高效让孩子更快乐。这是我们探寻科学英语启蒙的原因和目的。

磨耳朵既可以锻炼听力辨音能力,也可以锻炼听力理解能力。情境对应是磨耳朵的方式之一,不对应单纯的听音频或者说裸听也是磨耳朵的方式之一,不同的素材不同的阶段具体方法会有不同。

但是,语音输入就是硬道理,时间积累就是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有互动会激活,输出更快,效果更好。

任何教育和孩子自身比起来,都没有重要到为了教育的效果而牺牲孩子健康的成长。所以大家在具体应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观察孩子的反应,孩子脸上乐开花,发自内心的热爱,才是评价教育方式是否科学的标准。

读懂孩子不容易,但是这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读懂孩子就知道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素材适合他。要想读懂孩子,就要观察孩子,研究规律。我们成长了,才能更好地伴随孩子成长。

米乐专门准备了磨耳朵动画,

牛津教授倾情推荐,

只需9.9,一杯奶茶不到的价格,

给孩子美妙的磨耳朵,进阶英语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