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的太子之位为何会那么稳?作为父亲,朱元璋确实已经尽力了

朱标的太子之位为何会那么稳?作为父亲,朱元璋确实已经尽力了

公元1392年,朱元璋的长子,大明皇朝的太子——朱标病殁了,丧子之痛彻底击溃了朱元璋的内心防线,让这位老皇帝不禁顿时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不已,朱元璋虽然还有很多孩子,但在其心里,能够继承自己的帝位人选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倾尽自己的心血方才培养出来的朱标,然而,帝子竟然就这样地说没就没了,这不仅是自己的悲哀,也是整个大明皇朝的悲哀。

后世的人们每当谈论这对父子之时,常常用史上最稳的皇太子来形容朱标,要知道,在古代,权力的诱惑是最难以令常人抗拒的,权力本身也是残忍嗜血的,历史上,父子之间为了这至高权力,反目成仇、甚至刀刃相向的先例比比皆是,在权力面前,血浓亲情也变得淡漠了许多,然而朱元璋和朱标这对父子却用事实告诉大家,凡事都有例外。

在朱标的面前,朱元璋不仅是好皇帝还是个好父亲。

能够将自己的最好的东西,无私地分给自己的孩子,没有丝毫芥蒂和防备,朱元璋突破了皇权诱惑的怪圈,在冰冷的历史记录上留下了一个温情脉脉的特例。

作为父亲,他确实尽力了。

超豪华的标配

在古代,帝王一般都会给太子配备相关配套的人员,作为辅助太子成长的的羽翼,但这就牵扯到一个矛盾的地方,作为皇帝,早晚要将皇位传给太子,但如果太子羽翼丰满,又会影响到自己的皇权,因此皇帝一般给太子配的人员,都会精挑细选,大多以一般文臣为主,特别禁忌结交武将。

反观,朱元璋对朱标可就不一样了,其自己用着顺手的能臣武将,统统也都给太子用,让这些人提前跟太子搞好关系,朱元璋自身生猛,所以丝毫不在意这些牛人的影响力,要知道,这可不仅仅是给太子丰满羽翼的事情了,基本把半个朝廷都搬给太子了。

于是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宗异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廷端、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佥大都督府事吴桢、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

看看这个超豪华的配置吧,大明朝开国多半的良臣名将都在上面了,丞相李善长、大将徐达、常遇春,连跟自己关系很好的哥们汤和、邓愈也都在其中,连刘伯温都在后面排着,这是普通的太子宾客团体吗?这就是一个小朝廷呀,朱元璋用这种方法,明着告诉大家,你们尽可放心跟太子交往,我不介意。

实权,提前实习皇帝流程

 在古代,太子是二把手,但二把手往往很尴尬,因为没有实权,自己说话不算,只能等先皇驾崩后,自己才能扬眉吐气,这种情况往往把一些千年老二的太子逼疯、逼死或者逼造反,历史上的很多太子在其做太子时候很温顺、开明,一登基却变成了昏君肆意妄为,很大情况上就是因为其在太子位置上,憋坏了。

 朱元璋的教育就很成功,朱标虽然一生没有当过皇帝,但作为太子的他,权力却并不小,而且人家这可是实权,在日常朝廷里朱标不仅可以参赞政务,其手中还握有一定令人生畏的军权,在古代,军权在手,那是所有皇子、太子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可是犯忌讳,甚至要贬斥、杀头的呀。

十年,令自今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谕曰:“自古创业之君,历涉勤劳,达人情,周物理,故处事咸当。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昔练达,少有不谬者。故吾特命尔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惟仁不失于疏暴,惟明不惑于邪佞,惟勤不溺于安逸,惟断不牵于文法。凡此皆心为权度。吾自有天下以来,未尝暇逸,于诸事务惟恐毫发失当,以负上天付托之意。戴星而朝,夜分而寝,尔所亲见。尔能体而行之,天下之福也。

  洪武十年,朱元璋又下令,让朝臣今后所有的事物,先呈报给太子,然后再告诉自己,要知道当时朱元璋还在位,身体也不错,这种诏令跟自己马上要退二线,提前给大家打个招呼差不多,而朱标的提前进入皇帝的实习期,也创下了中国历史上,以太子身份全面参与政务的特例,从这里面我们能看到一个老父亲,对自己儿子的一种殷殷期许,没有丝毫芥蒂、私心,只希望儿子朱标能够尽快成熟起来,当自己老去的时候,大明国能够迎来一个成熟、稳健的新皇帝。

有父如此,夫复何憾?

很多人都做过这样的一个推测,倘若当初太子朱标没有英年早逝的话,大明朝的历史应该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老臣们,有一大半可能都会得以善终,而朱元璋也会以另外一种和蔼温亲的面目出现在历史书中,还有后面挺热衷造反的小弟弟朱棣,也会老老实实在北面呆着,给他大哥看好门户,而后面陆续出现的那群个性非常的皇帝们,也都不会拥有在历史舞台之上表演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