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儒家却代表法家?挺过了始皇、胡亥,却被“法家克星”腰斩

师从儒家却代表法家?挺过了始皇、胡亥,却被“法家克星”腰斩

在历史上我国思想碰撞最为激烈的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周天子统治的后期,周朝的制度可以说,依然延续了部落的形式,只不过把小部落兼并,成为了一个个诸侯国家,而诸侯国家依然没有统一的制度,只能说表面上遵从周天子的话,但周天子慢慢的就失去了实际权力。到了春秋时期,百家言论开花结果,这是一个人才重要的时代,要知道那时候的连文字都不统一,学会自己国家的知识就是一个智者了,如果掌握了很多家的言论,那么这个人就是大才,此时也叫诸子百家时期,孔子孟子等人就诞生在这个时代,而国家的概念对于人们来说是有着束缚的,可对智者则没有,到了后期,人才往往在自己国家得不到重用,就会前往他国!

在我们今天来说就是叛国,可惜那时候思想上并没有形成这种文化,所以也就也就成为了一种潮流,今天就要说说法家的代表人物,其实说到法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集大成者“韩非子”,这位别看口吃,然而却是和孔子等人并列的大家,其实虽然我国古代一直是儒家当道,但是法家依然掺杂其中,到了今天就更是以法家为主治理国家,儒家思想为辅了,从制度上来说,各有千秋,最早盛行的则是“黄老之说”,老子的理念则是“无为而治”,也就是没有任何的管束,靠着人们自觉,这在当时是很受欢迎的一种学说,因为人们淳朴,往往一个村子一个区域,都有着自己的制度和风俗,外人不好管理,如果君主强行管理,反倒会引起混乱,所以这时候大家也乐得清闲,自然盛行这种学说了!

但是慢慢的百家学派的崛起,法家思想则是收到了欢迎,当然法家盛行那是血淋淋的教训,因为一个学说要站得住脚,那就得用强权维持,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商鞅,商鞅作为大才,起初是卫国人,但是由于不受到重用,则是跑到了秦国,毕竟当时的卫国是个小国,很多小国出人才,但是国家职位都是有限的,被贵族所把持,想要空出一个职位,那就得有人让位,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自然人才只能外流,到了秦国商鞅很快收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首先法家制度想要实行,必须给人一个深入人心的概念,这也是千金埋骨的一个道理,正是有了100金的赏赐,让秦国人意识到这次变法大家有利可图,才得以实行!

很快商鞅开始废除井田制度,实行私有制度,从此土地私有,让全国人民对于种地有了巨大的积极性,毕竟除了交租,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很快让秦国变得强大,当然民间的绝对实行,到了上层则是打了克扣,虽然没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但是但是商鞅坚持对王子用刑,就得罪了后来的秦惠王,其实他这时候已经站在了贵族的对立面,死是唯一解脱的办法,自韩非子,商鞅之后,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就属李斯了,这位秦始皇最信任的丞相,出道时比较晚的,然而却让他碰到了战国统一,法家大兴的时代!

李斯说实话是师从儒家荀子,学习的是帝王之术,早期在秦国并不受重用,然而却得到了还是王子的嬴政所看好,毕竟秦始皇当时手边并没有什么可用的人才,只能就近选择了,当然嬴政也比较争气,到了后来水涨船高,李斯自然成为了身边的红人,他的克星赵高也出现了,都说赵高是太监,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当时秦始皇的近侍,也不一定就必须是太监,何况赵高作为秦国贵族后裔,作为近臣其实是很自然的,而且当时也比没有太监这个词语,“太监”反倒是官职的称呼更大,而赵高也是非常有本事的人,精通法家儒家,才能并不输于李斯,开始两人还能合作,但是到了秦始皇当政的时候,为了权力两人分道扬镳!

从历代历史上,我们发现,皇帝基本上得了天下就开始卸磨杀驴了,秦始皇其实也是如此,但是他得了天下不久,还没来得及整理,自己就死亡了,这也让一干开国大臣都躲过了一劫,二胡亥继位之后,李斯只不过被排挤,因为胡亥是个志大才疏的人,虽然希望掌握权力,但是却只是为了贪图享乐而掌权的,慢慢就被赵高架空了,李斯自然步入了死亡节奏,李斯作为法家代表,最后竟然被赵高找个借口腰斩,而且赵高还是正大光明的,为什么呢,因为赵高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其实朋友们也从历史上看出来了,一些酷吏,最后都是死于法律,因为在他们想着各种方法炮制他人的时候,也被人“盯住”了!

当然秦国的分崩离析,也证明了一个国家的统治不可能靠着高压政策,就如同现在,只靠法律治理国家,太没有人情,然而靠着儒家治国,那又跳过理想化,所以还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才是真理,秦国分裂之后,只是短短的8年,刘邦就得了天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机遇来了,猪都能飞起来,记得看过陈道明演的楚汉争霸,到了最后他在皇宫中对着儿孙说“他们说我是龙,因为我斩了白龙”,当然对于这种说法,是比较神话色彩的,看看他的子孙刘备就知道,起点和他差不多,但是能力却强太多了,然而为了三分天下,确实争霸了几十年,比起祖先来说机遇差了很多,到了今天我们对于历史都是以探寻为主,毕竟虽然史官也有所记载,可惜并非就一定是事实,往往现实比故事来的更加传奇,史书中最离奇的当属几百年之后,王莽和刘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