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被孩子怼哭,你永远不知道,爱顶嘴的孩子背后都有这样的家庭

爸爸被孩子怼哭,你永远不知道,爱顶嘴的孩子背后都有这样的家庭

01 孩子顶嘴 父母权威被挑战

“一叫你,你的屎尿都来了,快点啊,不要拖拖拉拉……”

“人呢?眼睛往哪看?不要以为我每天忙,就没时间管你,你看人家韩梅梅的家长,再看看你……”

这几句话,家长们是不是特别熟悉?简直跟我们训孩子的口吻一模一样啊。

然而,这却是九岁小学生天天,在模仿家长语气疯狂怼爸爸。

视频中,天天说到激动处,翻着白眼,不时拿笔尖敲击桌面,搓着双手。一幅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令人捧腹。

网友们纷纷点赞:哈哈哈,神还原。说出了我小时候想说不敢说的话。

不得不说,现在的小朋友越来越伶牙俐齿,怼起家长来,有理有据,丝毫不比大人逊色。

更是有网友评论:提到熊孩子,我就扎心啊,天天被熊孩子怼的没话说。

爱顶嘴的熊孩子,浑身长满了刺,你说一句,他有十句在那里等着。

大多数父母都会怒火中烧,忍不住还击,甚至想来一顿“竹笋炒肉”,掐灭孩子嚣张的气焰。

曾经就有一个小学生,因为顶嘴害怕被爸爸打,选择拨打110报警。

父母之所以不希望孩子顶嘴,其实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不被侵犯。

在《化脾气为胜利》这本书中提到,许多父母面对孩子顶嘴,怒火中烧,是因为感觉“权威被挑战”!

然而矛盾的是,我们既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做一个乖宝宝,可是当孩子太过听话,我们又害怕孩子没有主见、长大后会吃亏。

其实,孩子顶嘴这件事,父母应该理性对待。

02 孩子“怼人”的背后,是自我意识的快速增强

顶嘴是大部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尤其在孩子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时期。

美国一项儿童发展统计显示,爱顶嘴的孩子约占70%。 软软糯糯的小婴儿是不会顶嘴的,孩子只有在三岁以后,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才会顶嘴。

懂得甚至敢于顶嘴,正是孩子长大的一个信号,当孩子们顶嘴时,他们想得到的,是大人的关注和回应,想传达的,是自己的独立意愿。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他的“人生八阶段论”中提出,孩子注定会经历和父母“对着干”的阶段,这表明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并尝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母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好分寸,给予必要的保护,同时又不能过分干预孩子。

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说:争执能帮助儿童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孩子能够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

在《幻乐之城》节目中,伊能静曾分享过这样一件事。

儿子喜欢上剪辑课,而她却觉得编剧课比较有前途,剪辑课太累,母子俩为此爆发了第一次争吵。

儿子毫不示弱,怒怼伊能静:“你用你知道的事情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而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我的未来你没有去过。”

被儿子驳斥的伊能静,感到很意外,但是她没有训斥儿子,而是自我反思,认为自己应该努力学习,跟上儿子的脚步。

孩子的每一次说“不”,都是一次自我成长的机会,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经历了太多的疑虑,那么很可能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缺少自信。

美国教育学家杰恩.梅杰在《双向养育》中说:假如我们对家人抱有无条件的爱,知道即使犯错也不会受到不公对待,我就能徜徉爱河不再恐惧。

那些从不顶嘴的孩子,因为害怕,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把所有的委屈都埋在心底。

相反,父母给孩子一个辩解的机会,孩子才会感觉自己受到接纳,亲子之间才能够成为彼此的支柱和港湾。

03 孩子敢于顶嘴 其实是信任你啊

梁文道说:任何幽默感都源于宽容。只有在平等、民主的关系里,孩子才有底气敞开心扉。

天天小朋友之所以敢公开“怼爹”,也正是因为他有一个宽容的爸爸。在天天的社交账号里,我们可以看到,天天的爸爸不仅诙谐幽默,父子俩飙戏互怼更是日常。

孩子英文作业不会,向爸爸请教,答案明明是:“if you think you can ,you can!”

可是爸爸却不放过这绝佳的调侃儿子的机会,“自然拼读法”脱口而出: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罐头,你就是一个罐头。引得儿子一阵白眼。

就在天天拍“怼爸爸”的视频时,网友们直呼天天该挨揍了,可是没想到,结局反转,二人反而互相亲亲表白:我爱你。

爸爸的理解、支持与宽容,才造就了如此乐观开朗的孩子,看似怼爸爸的背后,其实是对爸爸无限的爱与信任。

邓超就曾因为被一双儿女怼哭,获得了网友五万个赞。

人们在嘲笑邓超家庭地位低的同时,也是赤裸裸地羡慕,原来别人家的亲子时光可以如此有趣,亲子关系可以如此和谐。

每个敢于“怼”父母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温暖、平等的家庭,这样的氛围才能给与孩子更多的表达自由。孩子们感受到了爱,才会敢于表达自己。

弗尼吉亚大学曾组织150个13岁的孩子,让他们描述自己和爸妈之间的矛盾,两年后,再对比他们与爸妈的争吵方式,等他们长大后,再对比他们与同事的相处方式,最终发现,那些在家里跟爸妈经常争论的小孩,能更轻松地应对同事之间的意见分歧,更冷静地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

04 好好对待那个爱顶嘴的孩子

德国心理学家曾说:能够同长辈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往往在成长中更具有潜质。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顶嘴的孩子放任自流,相反,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辩解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提到:只有孩子感受好,他们才会与父母合作,而这前提是,父母要先接纳孩子的感受。

有时候,孩子怼父母是希望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希望得到尊重与理解的表现。

前段时间,湛江小女孩顶嘴家长的视频上了热搜,小女孩像小大人一般,例数动画片和电视里,其他父母教育孩子的案例,“教育”自己的爸爸:“你就不会用好的句子和古诗来骂人吗?你这样打骂孩子,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其实,小女孩说的不无道理。如果父母无法以理服人,那么就不要责怪孩子会顶嘴。

而父母只有相信孩子,允许孩子辩解,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孩子的意见,反思自己的言行。

教孩子学会正确“顶嘴”

父母除了接受孩子的情绪外,还要教会孩子辩论,从“顶嘴”到“辩论”,孩子就能完成从“表达自我”到“让你听见我”的本质转变。

“顶嘴”不是一味蛮不讲理。让孩子学会合理地说“不”,就需要让孩子知道,只有无懈可击的逻辑,毋庸置疑的理念和令人动容的情感,才能打动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天气突然变冷,小男孩执意要穿短裤上学,妈妈列举了各种穿短裤的弊端,小男孩都不为所动。

他这样反驳妈妈:“我觉得穿短裤不蠢(坚定的理念),而且这是我的腿(逻辑),我不介意它们被冻裂,你不用担心(情感)。”

小男孩没有大哭大闹,而是尝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完美地说服了妈妈。

最后,校长甚至宣布把男孩的生日定位学校的“短裤短裙日”。

孩子享受到成功说服别人的快乐,就会喜欢为自己的权益争辩,而且,孩子在试图说服别人的过程中,也会权衡利弊,认清问题的真相。

当孩子再次反驳我们时,可以试着接受孩子的反驳,鼓励孩子用充分的理由说服我们,而不是一味胡搅蛮缠,当孩子真的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妨给孩子一个大大的赞美。

做成长型父母,和孩子一起进步

托尔斯泰说:99%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和孩子是各自独立的个体,父母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样子,就是孩子最好的“身教”。

微博上曾有这么一个段子:孩子因为成绩差,被妈妈骂笨鸟。

孩子不服气地回怼: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还有一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窝在家里下蛋,要下一代使劲儿飞…….

孩子的话,非常扎心,但是却很真实。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拿着画笔作画的人,孩子会成为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父母。

与其逼迫孩子优秀,不如和孩子一起成长。

养育孩子的过程,终究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过程,纵然我们有许多不舍,但还是要学会放手。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变得独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