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嵇康临死教子,父子两条路,一样从容赴死

硬汉嵇康临死教子,父子两条路,一样从容赴死

魏晋名士,最有名的当是竹林七贤,饮酒作赋,优游暇豫,独立于世俗之外,独领一代风骚。其中嵇康最为大家熟悉,个性傲岸,旷逸不羁,以弹《广陵散》这首绝唱而著名。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被司马昭所杀。嵇康后,留下一个10岁的儿子,叫做嵇绍。嵇康在临刑的前刻,专门做了一章《家诫》给嵇绍,教育他千万不要学他的样,其诲语敦敦,洋洋千言,概括起来就是:不要当硬汉,要见机行事。他教嵇绍:领导送人时,不要跟在后面,因为将来领导给别人穿小鞋时,别人会怀疑是你煽的阴火;公款酒宴,碰到有人争论,不要在旁边看,要走开;别人劝你喝酒,你即使不愿意喝,也不能拒绝,一口干。嵇康死前之所以要如此告诫儿子,完全是出于父爱,不愿让儿子像他一样受苦。苏东坡也曾对他的儿子写过一首诗,也是教儿子别走他的老路:“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嵇绍也确实听话,长大后讲求礼数场合,儒家纲常,最后竟死于王事。

竹林七贤

“嵇绍不孤”。嵇康从容就义后,将子女托付给好友山涛。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和王戎,对嵇绍一直都有着特别的照顾。他们尽到了朋友应尽的道义与责任,用慈父般心情去关怀与教导他,使得这个孤弱的孩子不再那么无依无靠,这就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朋友之间感人至深的信义与友情,也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嵇绍还非常孝顺,在父亲过世之后,小小的年纪,就担负起持家的重责,用倍于常人的思与孝行,细致体贴地照顾自己的母亲。

美到“鹤立鸡群”。嵇康“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他的儿子嵇绍,当然也似凤凰涅盘,人中矫龙。嵇绍身材伟岸,相貌英俊,是典型的美男子。晋武帝司马炎下诏书征用嵇绍,离家做秘书丞。他刚到洛阳,就在京城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有人告诉王戎说:“昨日在人群中曾见到嵇绍,看他气宇轩昂,恰如野鹤立在鸡群中。”可见其超凡脱俗了。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显得很突出。

讲究礼仪气节。一天嵇绍穿着朝服求见齐王司马,司马此人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当时正与董艾等人闲聊,畅谈国家大事。董艾就对齐王说:“嵇绍善丝竹,可命他弹琴让大伙儿乐乐。”司马也正有此意,就命人抬琴进来请嵇绍演奏。嵇绍坚决不弹,司马就说:“今天大家都挺高兴,你又何必如此扫兴呢?”嵇绍庄重回答:“您是主持政事的君王,更应讲究礼仪,端正秩序。我今天穿着整整齐的礼服前来见您,您怎能让我做些乐工的事呢?如果我身着便服,参加私人宴会,那倒不敢推辞了。”齐王等人听了此话后,都很惭愧。

保护皇帝,血溅御衣。八王之乱发生,晋惠帝与成都王交战于荡阴一带。不料打了败仗,眼见兵败如山倒,随驾惠帝的官员们仓皇逃遁,,各自保命,卫兵们也跑的不见踪影。就在最为紧要的关头,只有侍中嵇绍一个人反而跑到皇帝车前,独自护在皇上的身边,保护着他的安全。这时,无数森冷的飞箭,从四面八方射了过来,嵇绍护在惠帝的身上,用身体挡住了雨一般的流箭,鲜红的血液,喷洒在惠帝的御衣上,留下了一片片殷红的血迹。动乱平定之后,侍从准备拿御衣去洗,但是被惠帝拒绝了。他虽然愚笨,但谁救过他的命还是清楚的,无限感伤地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掉。……语不成声,至为悲切。

文天祥像

文天祥在《正气歌》写到:“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用嵇绍来激励自己为国牺牲。嵇绍以生命为代价,诠释了自己对“忠诚”的理解与实践。

嵇康死前之所以要如此告诫儿子,完全是出于父爱,不愿让儿子受苦。苏东坡也曾对他的儿子写过一首诗,也是教儿子别走他的老路:“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