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凭什么能笑到最后?

秦国凭什么能笑到最后?

战国时代,列强争霸,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经过短短的百余年发展最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这主要源于秦国制定了一套正确的战略方案并对其进行坚定的、持久的践行、发展与完善。

一、秦孝公时期

秦孝公继位时的秦国,积贫积弱,支离破碎,哀鸿遍野,死气沉沉。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秦孝公下定决心,誓要扭转这种衰落的国势。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卫国人商鞅进行变法。但当时排斥变法的保守派与元老派势力非常强大,尽管如此,秦孝公仍力排众议,不惜得罪强大的反对势力,强行推行新法。六年后,商鞅进一步强化了变法的力度。在强大的新法推行下,秦国的国势得到了极大的扭转。

变法推行后的一个直接作用就是使得秦国的军事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于是在魏国与齐国交战之际,秦国趁机夺回了重要的河西之地,这为后来秦国东扩,奠定了基础。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变法反对势力所诛杀。但新继位的君主却看到了变法所带来的诸多好处,于是便继续实行新法,而且在此之后的五任国君,也都继续沿用新法,秦国得以继续壮大。

二、秦惠文王时期

秦惠文王继位以后,英明神武、锐意进取。在军事上,北扫义渠,西灭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继续开疆拓土,壮大国力。在政治上,铲除异己,立相分权,加强统治。

在此期间,国际上出现了齐、秦两国东西对峙的局面,苏秦、张仪、公孙衍等游说家也逐渐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在游说家们的大力活动下,各国之间时而联合,时而抗争,合纵、连横的雏形基本形成。

这时候,著名游说家张仪选择了秦国,以连横之策来游说秦惠文王。连横之策旨在充分运用其余六国之间的矛盾,把他们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从而彻底化解六国合力伐秦的策略。秦惠文王对张仪的连横策略大为赞赏,给予其充分信任并加以重用。

在这之后,秦惠文王与张仪齐心协力,配合默契,成功地破除了其余六国合纵伐秦的策略,化解了秦国的危机,取得了政治上和外交上的胜利,使得秦国得以在危机中不退反进,继续壮大。

三、宣太后时期

在秦惠文王之后,我们需要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宣太后。

秦惠文王的继位人秦武王举鼎而死后,他的兄弟们为了争夺王位而展开了内战,秦国陷入混乱之中。

在混乱中,秦昭襄王赢稷在赵国的支持下登上王位,秦昭襄王在登基后封母亲为太后,并由太后摄政整个国家的政权,宣太后自此成为了秦国的实际统治者。

在起用自己的亲信清理了内忧之后,宣太后开始专心对付外患。长年盘踞在秦国西北的少数民族义渠是秦国的心头大患,因为秦国每次对外开战,义渠就会在背后暗中捣乱,趁火打劫。

为了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从而最大化保存秦国的军事实力,宣太后采用了色诱的方法,把自己嫁给了义渠王,如此不费一枪一弹,便为秦国的大后方换来了几年安宁的时间。

在后来的几年中,宣太后为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但即便如此,她也时刻没有忘记渗透义渠内部,待到时机成熟,她便果断诱杀了义渠王,秦国也由此吞并了义渠的土地兵马。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得秦国的后顾之忧彻底解除,同时西北的良马被源源不断地运进了秦国,使得秦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之后的东进战争如虎添翼。

四、秦昭襄王时期

秦昭襄王时期,重用谋士范睢,范睢不负所托,智计百出,逐渐成为了秦昭襄王的左膀右臂。

在农业上,秦国的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并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政治上,范睢提出了“远交近攻”的高超策略。顾名思义,“远交近攻”就是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去攻打相邻的国家。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邻国首鼠两端、随时袭击,又使敌国两面受敌,无法与秦国抗衡,从而最大限度地分化外部敌人。在这之后,秦国一直坚持沿用范睢的这条策略,从而为之后的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