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袁世凯活活逼死的太后,死后世界各国为她降半旗

被袁世凯活活逼死的太后,死后世界各国为她降半旗

隆裕,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绪的表姐。光绪十四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但光绪帝只宠幸珍妃,和隆裕之间感情很不好。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皇后随着慈禧太后、光绪帝和其余宫眷一同逃往西安。一行人再度回到了紫禁城后,皇后依然不得宠。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死了以后,清朝廷就交由隆裕太后来掌管。因为,隆裕太后的父亲认识的字并不多,所以,她并没有读过很多的书,只是进了宫以后才读了一些。隆裕太后对政权没有野心,更没有一点点执政经验,只是在慈禧太后身边待久了,了解一些罢了。她之所以能够掌控清朝,主要是因为时代的关系。

当时,清朝廷里的王公贵族都十分同情光绪帝的遭遇。民间有传言说,光绪帝在死之前曾经留下了一封遗诏给隆裕太后,让她诛杀袁世凯,以报袁世凯向慈禧太后告密,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仇。因此,在新任君王即位的会议上,隆裕太后提出:不诛杀袁世凯就不能谢拜先帝的主张。这一主张受到了与会之人的同意,但是,最后因为张之洞和奕劻的阻止而没有诛杀成功。

袁世凯的小命虽然保住了,但是,活罪难逃,他被处以返回原籍地养病的处罚。这次会议还决定,由新任君王的亲生父亲监国和统领禁卫军,成立责任内阁,重用皇族中人、排斥汉臣。但是,这些人只懂得看戏和玩鸟,根本就不会管理国家。就连隆裕太后也觉得这样不行,几次下诏令让他们入宫商议,搞得叔嫂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辛亥年十月,武汉一枪打响了革命的号角。内阁中的人顿时就慌了手脚,想要指挥各个城镇训练出来的新军,但是,没人听他们的命令,急得他们到处乱跳,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原来,这一切这都是袁世凯在背后搞鬼。袁世凯虽然回到了原籍地,但是,却在家里设了电台,暗中指挥和部署北洋事务。

除此之外,袁世凯故技重施,用收买李莲英的方法收买隆裕太后身边的太监小德张和庆王等人,让他们帮忙自己重回朝廷。这样一来,清朝廷的行动和方针就全在袁世凯的掌控之中了。革命愈演愈烈,前往前线监督战役的大臣发布不了号令,监国的新君生父无能为力。趁着这个机会,庆王上奏,请求让袁世凯担当钦差大臣,可是,袁世凯不愿意上任。

到了十一月初,清朝廷再次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大臣。于是,袁世凯便又回到了北京。回京后,袁世凯就上奏说:内外奏章应该都先递到内阁之中,再转到皇帝手里。隆裕太后答应了袁世凯的请求,并把他当做救国的稻草。因为,不同于袁世凯的政见,新君生父便辞去监国和统领禁卫军的职位,其他一些权臣也让出了军权,所以,朝廷大权一下子就落到了袁世凯手里。

1911年年底,南方各个省份的革命政府不愿意采用武力武装的办法进行革命,他们希望能够跟清政府和平谈判。

所以,在占领南京以后,革命政府决定跟清政府议和,之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优待条件希望清政府能够和平退位。当时,隆裕太后是同意议和的,因此,她任命袁世凯全权代表清朝廷进行谈判,袁世凯则选择了唐绍仪全权代表他,南京革命政府则推选出伍廷芳为总代表。但是,朝廷中有些王公贵族不知道政治局面的变化,主张用武力强行镇压革命。

袁世凯只想把政权掌握在手,所以,他是不希望打仗的。于是,他就用哄、吓和拆这三种方法去解决这些武力派的大臣,还让小德张和内务大臣每天都把京城里的谣言夸大了地说给隆裕太后听。隆裕太后开始是不太相信的,但是,慢慢的开始相信了。到了同年十二月二十日的时候,隆裕太后召集大臣开了一次御前会议。

此时,袁世凯自我陈述职责进展,他说了议和的困难重重。接着,袁世凯又趁着这个机会说:军队中没有饷粮了,士兵们很容易发起兵变,要求政府发行公债和发起捐款,以保住东北的几个省份。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庆王拿出了十万两,其他王公贵族只拿出了两三万两,隆裕太后则是割痛把慈禧太后藏的八万两黄金拿了出来。

尽管如此,袁世凯还是觉得不够。于是,袁世凯便鼓动一些地方官员一起上奏说:现在饷银不足,查到王公贵族们在外国银行里有上千百万的存款,他们应该拿这些钱出来购买公债和资助饷银。袁世凯这一做法,顿时就把主张武力的王公贵族们吓得不敢再提镇压的事了,隆裕太后只能抱着幼小的溥仪以泪洗脸。

十二月二十九日,南京政府召集各个省份的代表参加会议,商议成立临时政府,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孙中山正式宣誓就任,定五色旗为国旗。在临时政府里,有一些对袁世凯采取绥靖政策的官员,但是,孙中山把袁世凯的阴谋看得明明白白。于是,孙中山将之前定的条件改为了五条。

袁世凯必须断绝和清政府的所有关联,成为民国的国民,让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如果,袁世凯不同意,就是不想共和,没有议和的诚意,那么,之前提出优待皇室的条件一律作废,以后战争的硝烟再起,袁世凯就要背负全部的责任。这样一来,袁世凯的阴谋就完完全全地公布在了世人面前。袁世凯知道后,一边假装生病不敢上朝,一边以外交大臣的身份发布命令。

袁世凯拿了军饷又不出兵,议和一事又一直没有进展,隆裕太后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派人去询问袁世凯。谁知这袁世凯竟然将计就计,联合全体国务大臣一起上奏说:国家领土太过广阔,军支不足难以支撑大局,而且革命军想要争的并不是皇位,而是共和制,清廷应当顺应民心。袁世凯这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逼迫清政府退位,拍南京临时政府的马屁。

后来,袁世凯又用改变政体,不改变国体的谎话欺骗隆裕太后,用成立“国事匡济会”骗取假革命党人的信任,放话成立天津临时政府,以摆脱清朝廷和南京政府的控制。而隆裕太后无依无靠,再加上,小德张在一旁不断的煽风点火。于是,隆裕太后便提出移居热河行宫,但是,袁世凯为了控制政权,不愿意让隆裕太后离开。

之后,北洋军队中的一些将军上校一起联名上奏,提出:清朝廷军事力量薄弱,军饷不足,军心不稳,不如退位,建立共和制。随后,隆裕太后立刻召集各位王公贵族商量此事,但是,庆王假装生病不参加会议,新君生父走到一半路途,见此状况又原路返回,其他贵族也学他们不来参加会议。

将领们看到清朝廷迟迟没有下发圣旨,会议又没有任何结论,就发了一些文件给王公贵族说:要带领军士进入京城商讨。此时,隆裕太后已经被逼到绝路上了,她再一次召开了会议,并且,让袁世凯也参与进来。等人都到齐以后,隆裕太后哽咽着说:清朝廷决定退位,内阁即日撰写圣旨,等优待条件商议好后,再下发旨意。

后来,清帝正式退位,天下人心大定,但是,一些坚持君主派的王公贵族仍不死心,四处变卖家产,希望恢复君主制。而其他一些王公贵族则带着全家一起逃亡,投奔日本人去了。1912年,隆裕太后生病了。经过御医的治疗,隆裕太后的病情虽然得到了控制,但是,一直时好时坏的。1913年,隆裕太后刚过完45岁生日后就患上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最后病逝了。

隆裕太后死后,当时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随即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二十七日。驻京各国公使对隆裕太后的薨逝亦均表惋惜,除亲去太和殿致祭外,于哀悼会期间,各使馆均下半旗致哀。由于光绪帝的“崇陵”还没有修完,所以,隆裕太后的梓宫也只能“恭奉暂安”。运至河北易州梁各庄行宫内暂安,等候崇陵竣工后,与光绪帝一起入陵。

参考资料:

【《清史稿》、《光绪朝东华录》、《国民哀悼纪事录》】